最近看到這個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


奧斯曼的興起是一個長達百年的長期行為,在奧斯曼剛剛立國之時,西亞也並不真空,各種強權都在這裡插了一腳,不過奧斯曼的崛起的確與蒙古西征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蒙古西征帶動的突厥遊牧民向西遷徙的浪潮,羅姆蘇丹國一度吸納了眾多的新移民,可羅姆在和蒙古大軍的戰鬥中一戰崩潰,根本沒有能力去統治這些部落,蒙古人也十分頭疼,於是保留了羅姆蘇丹國的存在,甚至給予軍事支持,讓羅姆蘇丹繼續統治這裡,代徵小亞細亞的納貢。

這裡太過於混亂了。

小亞細亞大量存在的割據的部落和軍事團體,為了贏得生存空間和對於財富的渴望,只有一個目標了,那就是發動聖戰,接替羅姆蘇丹國繼續入侵當時在尼西亞的拜占庭帝國。(早期的伊爾汗國沒有接納伊斯蘭教並且同乞奇裏亞亞美尼亞王國組成了聯盟)

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金帳汗國組成聯盟,共同對抗伊爾汗國,伊爾汗國也不甘示弱,交好了拜占庭帝國。

小亞局勢的最終結果是伊爾汗國無法直轄統治此地,只能繼續讓羅姆蘇丹國這個殭屍繼續代替他來統治,埃及蘇丹也無力深入小亞細亞腹地,只能在邊境地區扶持幾個附庸作為緩衝,而拜占庭帝國根本沒有能力收復小亞細亞,塞普勒斯王國和羅德島騎士團渾水摸魚,還重新光復了一些城市,祈奇裏亞亞美尼亞王國靠伊爾汗的保護苟延殘喘,威尼斯和熱那亞則扶持各個突厥貝伊們相互爭鬥,並且送來法蘭西和義大利的僱傭兵,幫助突厥貝伊去屠殺和搶劫穆斯林同胞(突厥人不打突厥人)。

而奧斯曼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卡雷西被奧斯曼拿下了,這對奧斯曼帝國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從此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南岸地區,通往歐洲的道路從此被打通了。

而且在羅姆蘇丹國崩潰後,奧斯曼也代表小亞細亞向蒙古人納貢,蒙古人很樂意看到一個新的小強出來遏制卡拉曼,於是在埃及人、蒙古人和卡拉曼的爭鬥中,奧斯曼避免了被強權干涉,可以利用聖戰的大義,對歐洲發生徵戰了。

像卡拉曼這樣的突厥貝伊國沒有受到太多中東傳統文明的浸染,甚至伊斯蘭信仰也不正宗,這些國家不想受到羅姆蘇丹國或是伊兒汗國的嚴密控制,老是試圖擺脫控制。它們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央政權,而是滲透入窮鄉僻壤的地方割據力量,無孔不入,最終徹底瓦解了原有的基督教安納託利亞世界,而且它也不願受太多波斯、阿拉伯元素的影響,最終,小亞突厥化了,而不是波斯化或者阿拉伯化,以卡拉曼為代表的這批突厥割據力量始終抗拒強大的中央政權。

後來當同種的奧斯曼帝國回頭東進時,它們同樣採取抗拒態度,雖然割據力量最終都被奧斯曼蕩平了,但是小亞的突厥化卻恰恰是它們完成的,因為奧斯曼早期集中精力經略巴爾幹,反而吸收了不少拜占庭的體制,對小亞並不重視。


是。

可以這麼說,因為蒙古人基本上把當時的穆斯林國家全部都虐了,之後奧斯曼就崛起了。


蒙古西征對其影響雖有,但並不大。應該說是東羅馬衰弱之後,奧斯曼纔有機可圖的。蒙古西征雖對中東局勢影響甚遠,但其統治時間不久,沒多久其統治中東的汗國就垮臺了。而且蒙古從來沒把地中海的東岸完全拿下來,那裡一直是基督徒與穆斯林徵殺的區域。看看地圖就會發現,那一塊區域並不是奧斯曼早期發展的區域,可以說是毫無關聯。奧斯曼真正崛起,是從其打敗東羅馬,並且一步步蠶食巴爾幹半島開始的。蒙古西征後留下來的那塊真空地區沒多久就被強盛的帖木兒帝國佔據了。但帖木兒也沒延續太久,那之後又是好多零散的國家。1453年奧斯曼滅掉東羅馬之後,又用了幾十年才統一小亞細亞半島,那裡當年蒙古幾乎沒有涉足過。隨後100多年才逐漸將兩河流域、北非和西亞東部搞下來。可以說,奧斯曼崛起的時間,和蒙古西征相差雖不久,但關聯真的沒啥,推薦題主可以去看看奧斯曼崛起的地圖,搭配上蒙古西征的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