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内流行这么一句话:长期看人口(需求),中期看土地(供应),短期看金融(调控),如果说2017年,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在「硬撑」的话,那么2018年的情况就真的不好说了。二线城市,我认为还算是安全的。

2018年,是不是房价拐点?还真不好说,主要看这三点:城镇化率、「接盘侠」人口、地方债规模、杠杆因素等,最重要的是,因城施策,分城市讨论:

8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群

一二线城市(北上广深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省会城市等),因为市场足够大,而且省会城市的人口吸附力很强,房价应该说还是很稳定的。

因为这些城市,比如西南的成渝、黔中城市群,中部的长株潭城市群,北上广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就更不用说了,官方的声音是:未来80%的中国人口,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在其文章里面提到:

我国目前城市化率大约在58%左右,据有关预测,2020年会达到60%左右,2030年达到70%左右,未来还会有2亿以上的农村农业人口进入到城市化地区的非农产业区就业居住,成为城市常住居民。

可以看到,这么大的人口红利,一二线城市,基本上是不愁人口增长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近年来发展比较高速的贵阳,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二线大城市:

贵州省统计局对外发布称,2017年底,贵州全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5万人,其中贵阳市新增人口,就大约占到全省新增人口的一半。

地方债风险?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像美国那种联邦模式下,因为地方债务导致公共服务机构等停摆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比地方债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的地级市,甚至还有一些县级市的房价,都已经不算低了,特别是县域,人口有限,资源也有限,今后的趋势也是可以预料的!

再看看各大一线房开,大部分都不会主动进驻到县,都是集中在省城,或者发达一点的地级市,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很多都是当地的本土的资本在搞房开,风险是肯定存在的!

最后,如果2018年房价会降,哪些城市可能首当其冲?

泡沫比较大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小幅度的回吐调整,但是其基本的根底还在,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降幅不会太离谱。

最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城市,中小房开的抗风险能力有限,如果遇到资金链断裂,市场调整等情况,很可能就导致烂尾楼出现。

因此,2018年,不管是刚需,还是改善,或者投资,最好还是优先看看一二线、省会城市。如果是我,一线城市优先看性价比,二线省会看大型房开(相信全国一线大型房开的眼光和实力,比本土房开强很多),二线以下的城市,根本都不会考虑。


房价的高低不在二线城市,在于政府的撑控,比如:前几年西安的房价很稳定,郑州的房价提高率在全国前五位(奥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另一个原因:郑州北区及东区开发拆迁,造成补偿款租房难,抄房者只卖不租,房价一直上涨,从去年十月继续下浮至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