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热点,感觉都不那么热,比较平淡的一周。主要写写这三个。以后应该在日常收藏热点事件的报道链接,周日的早上来写这个追踪。这样有足够的时间查资料,而不至于像现在熬夜仓促写写。

  • ces 2019
  • 苹果调整产品的价格策略
  • 雷军怒怼友商
  • 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分享

一、CES 2019

CES 2019,作为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消费型技术展览,基本提前剧透了接下来一年或者数年之后的整个技术路线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感觉今年的新技术似乎有点单调,一周下来没看到啥抓眼球的技术或者黑科技。不过不能说自己对电子行业非常懂,但这确实是对我们普通观众来说没啥新鲜的

1、8k电视消费级产品问世。

嗯,首先我缺电视吗,我缺的是摆它的房子!更大更清晰而已,如果还要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是去电影院看3D吧。8k的片源去哪里找也是个问题。

2、更多智能家电

这样的话题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毫无新鲜感。还是多花点时间想想1、更有价值的感测器获得更有意义的数据;2、怎么把多种电器整合成一个网,而不是单个单个电器,也就是说应该有个类似管家的角色出现;3、更加简单、直接的交互。

整那些花里胡哨功能有啥意义。

3、5G

感觉也是2018年谈论了一年的话题。19年终于有了可以用的终端和网路环境。是否能像2G到3G,以及3G到4G带来新的使用场景,拭目以待。

也许是对技术要求太高,毕竟技术的进展基本都是一步一步地提高,5G正是如此,从前几年的纯概念到有了晶元,标准,有了试验,终于要在19年开始商用了。

4、NV提供新的显卡技术,intel继续挤牙膏

5、还有个不是电子行业的公司也来凑热闹了。贝尔直升机推出了一款空中计程车的原型机,预计2025年商用。到时候大家不仅过马路要左右看,还要一直提防著头上有车掉下来。

二、苹果iPhone多款机型降价

苹果授权各个经销商,比如京东、天猫、苏宁等对iPhone 8/8P XR采取降价措施,多的能降个1000多,少的也能降个700块。正如上周所说,iPhone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iPhone的定价太高了(是这届果粉不行)。降价应该能有效提升销量了吧,相同价格你买苹果还是其他品牌手机?这逻辑对于其他手机适用,但对于苹果,降到一定价位意味著品牌逼格不够。一旦被别人知道这么便宜,怎么装逼。所以我们看到前一段时间还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去做促销、降价。然而现在可能真的年关难过,所以强行降价了。此时应该配苹果滞销,帮帮我们.jpg。随手只找到橙子滞销,自行脑补库克的头像和苹果手机。

然而苹果更深一层的问题,上周也说了,太依赖iPhone。手机这个发展变化迅速的产品,一直押宝iPhone风险太高。如果某一年iPhone突然不受欢迎了,或者突然怼不过友商(现在一年一版有点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速度了),整个公司就面临比较大问题。

库克说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现在开发这个市场还来得及就眼下的火吗?

三、雷军怒怼友商

著急的不仅仅是库克,还有雷军。本周红米note 7发布,雷军直接在发布会上怼友商,口号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原来小米才是第一互联网手机,然而在荣耀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无论是销量、销售额还是利润空间都高于红米。雷军不著急才怪。著急归著急,在公开的场合如此嘲讽,怼友商真不是我之前认识的雷军人设,大概真是被逼急了。毕竟作为落后者,再不拼尽全力就要彻底跪了。

四、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

对于各类投资人、CEO、产品经理,这周确实迎来了一个大热点---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还是特别长那种。老师比较忙,4个课时的课程全压缩在一个时间点,还是在大晚上的给讲了。大几千号人凌晨12点全放出来打车,相比是挺壮观的。

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去现场的同学,纷纷通过在朋友圈转发完整版全文链接表达自己好学、并已经领悟小龙演讲精髓。

在这里,我也发下自己的一些笔记,讲讲自己的想法。

社交,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是个什么形态的产品。这时候有个叫张小龙的人站了出来,说我通过观察和研究,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大家一用,嘿,还确实到了心坎里。接著小龙愿意站出来,将自己是怎么想的分享出来,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社交类型出现了这么一位大神,带领我们洞悉社交,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一些本质,什么时候能在其他领域也有这么一位大神产品经理来分享这个领域的本质内容。

这样一位大神,愿意把心里的思考拿出来分享,还有啥原因不全文诵读的?

小龙认为微信成功之处在于坚持了底线,坚持了以用户为中心,并应用了一些设计美观在里面。

有人说他站著说话不腰疼,我要有微信的用户体量和盈利能力,我也能坚持底线,我也能花2年3年的时间打磨产品。

是体量让小龙有坚持的底气吗?其实演讲中有提到,也是会关注产品的增长情况决定它的命运。在微信初期是没有推广,而且他们也不会去做推广。而是看产品的自然增长曲线有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即用户自发帮你宣传而带来的增长。如果自然增长不行,则说明产品不能吸引用户。如果自然增长达到一定量,那说明这个产品是有意义的,值得推广,来加速它的用户增长速度。那么说,其实是这种自然增长的能力,才是坚持底线、不断打磨产品的底气,用户体量只是这个事情的结果。

这也是我写公众号、知乎的原因,测试。如果自己写的东西有人看并且会分享,那说明是有点能力的,可以投入点精力搞搞。不过从现在的数据和整体环境来看,呵呵哒了呀。

小龙对微信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工具。工具的作用是提升效率,这就解释了他之前说的那句话:希望微信是用完即关。就像锤子、螺丝刀一样,用完就放回工具架子里。

然而重点是在这里,每当人有需求的时候,都会因为这个工具好用而想起这个工具,进而去使用它。所以说小龙没有追求用户时长等指标,他追求的就是用户在有社交需求的时候想起微信,去用微信实现人的社交需求。当这点做好,这个工具自然就会有很多的使用量。

按这个点,每当我们有即时通讯的需求,我们就想起微信,完成即时通讯的需求就关闭微信。当我们想要在社交圈推广我们的人设时,我们会想起使用朋友圈发个状态。

这次的演讲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在讲为什么7.0会变成这个样子。

1、为啥交互会变成这个样子。

答:每个调整都会有无数人赞成和反对,需要做的是让产品去适应时代,带著用户成长。需要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决定往哪个方向做(好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专业判断),不能因为害怕用户抱怨而不改变。

2、视频动态是个什么鬼,微信是要进军短视频吗

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朋友圈已经变成一个高压力的社交工具,需要有一种低压力的社交方式。另外也发现视频能够承载更多信息。因此设计了视频动态这种方式:拍摄的提示语「就这样」,只存在一天,只有很隐蔽的提示,希望能减少拍视频人的社交压力,尽情去胡乱拍,这样才能在视频中反映出真实的人和他正在经历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才真理解了视频动态的含义,也佩服他的思考深度。然而,这样的理念需要通过演讲传达则是个败笔。如何通过产品引导让大家不自觉、主动地实践这个理念是接下来迭代的重点吧。

3、文章里点个赞居然会被其他好友看到,点赞都那么有压力。

答:首先朋友圈里的阅读,80%以上是因为社交而阅读,而不是为了学习而阅读。并且80%的人阅读的是别人分享的文章,点赞和转发都代为表达自己的人设和意见。

世上有两种推荐,一种是机器推荐,另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推荐。机器推荐很容易强化某一方面的认知,走偏了也不知道,容易进入局部最优。而社交推荐就把人际关系做为一种非常高智能的机器,具备自然选择和内部自我调节。

对机器学习的了解没有那么深,这是否就是生物相对于机器的一个优势所在,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

开辟一个看看是因为,真正能看文章的时间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因而需要一个有别于朋友圈的另一个地方进行阅读。看一看等于是一个纯粹地使用文章来传播人设的地方。文章的朋友圈。

朋友圈通过发状态的形式传播人设,看一看则用点赞文章的方式传播人设。然而这同样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演讲才了解的理念。

最后再说一个有感触的点,小游戏。

张小龙认为小游戏是一个用于让普通人能够将自己的创意用游戏的方式展示的工具,而不是又一个连连看,消消乐的分发产所。因而小游戏的开发群体定位应该是:有时间,有创意的人,即学生。小龙更彻底,到小学生这个程度。拭目以待。

上周的热点:

电商法上线一周多,感觉还是停留在规章制度上,还没看到啥大规模的落地项目。

这里有一篇淘宝解读电商法的文章。从这篇文章主要了解到淘宝在治理c店的营业执照问题。要推动c店去办电子营业执照。

其他平台如京东和苏宁,都只是给出来一些风险预警和合规指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