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

  古今见识,天下情怀

  看见过去,知道未来

  抓住春天的尾巴,在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想必不少人都计划着出门踏青,不负春光。古人一定也是喜欢春游的,我们从小就读过了不少描述春光的诗句,同样,我们也能从中国文人画中看到,古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是如何外出游春的。

  虢国夫人游春图

  今天的人爱踏春出行,古人也是一样。据史料记载,从春秋战国,一直到魏晋时代,光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人们游春踏青的记载就实在多到数不胜数。史料的记载都是文字的,需要读者去想象之后才能领略。至于那些不爱阅读史料的朋友,嗯,其实可以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来重温古人游春的乐趣。

  既然提到“游春”二字,就不能不提《游春图》了。

  《游春图》现藏北京故宫,是现存最早的绘于绢本上的山水画作品。这幅作品的作者,传为隋代的展子虔。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不过,就“游春”二字来说,这幅作品所展现的场景最为贴切。

  画面被一条大河切割成左右两部分。画面的左侧虽然面积不大,却包含了人物、树木、山石、坡岸和庭院。乍一看,画中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可若仔细观看细节,我们会发现,这里的树木上满是花朵。画家用粉色轻染树梢,将花朵表现出来。这不就是满树的樱花和桃花吗?这正是春光普照、枯木逢春,人们竞相出门欣赏春光的时节。

  再看画面右半边。青绿的山头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灌木,枝繁叶茂,花枝吐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远山浅浅的蓝白色,正是阳光照耀下那明晃晃的春光。山石、树木、花朵……这些都是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是这还不是大自然最美的地方——唯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那种美才是和谐的。

  展子虔 游春图细节

  画家在画面中描绘了不少人物,在单一色调衣着的人物群体中,还安插了两位衣着艳丽的女子,一位位于画面右侧,一座农家庭院门前。她也许是普通的农家女子,然而,在春天来临时,她也忍不住放下手中劳作的工具,精心打扮起自己来。再看画面中央的河流上,有一艘渡船,船上四人中有一位身着披肩的红衣女子。她或许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子,此刻正泛舟中游。在那么大面积的河流留白中,是这一抹亮红,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古人们骑马轻行,泛舟河上,徜徉在山水之间,其间的乐趣,并不逊色于今天的我们呀。

  《游春图》作为现存不多的隋代山水画作品,已经具备了成熟期山水画的很多要素。它的山石、树木、屋宇和人物之间的比例是协调的。画史上评论说“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大概就是说它构图物象上的比例协调,已经是成熟期山水画的特点了。因此,这幅作品在今天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 游春图右侧细节

  隋代之后,唐代人爱游春也是出了名的,以至于人们除了在上巳节跑到城外去享受春光,就是那严肃的清明节,人们也要借扫墓之名,行春游之实。大唐的中枢官僚们认为,这么严肃的日子里,咱们应该是满眼泪花,举国上下一片嚎啕大哭才对,老百姓怎么能跑出去嘻嘻哈哈玩一天呢?于是,《唐律》忍无可忍,颁布严格的约束法令,不论老百姓还是官员,清明节谁敢跑出去扫墓玩一天,还嘻嘻哈哈的,都要治罪。地方官如果督政不力,也要倒霉。

  貌似太不近人情了,可法律毕竟是有很多漏洞的。于是,清明这天,老百姓们一脸严肃、满眼泪痕出城去了,到了城外就喜笑颜开。等到玩好了,又嚎啕大哭着回城了……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看一幅非常有名的唐代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图现存了宁省博物馆,在2019年书画大展中曾经公开展出,一时引来观者无数。

  与展子虔的《游春图》相比,《虢国夫人游春图》其实是一幅人物画作品,通篇只有人物和马匹,没有任何山水背景。那为什么也叫游春图呢?春景何在?

  虢国夫人游春图三花马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杨玉环的姐姐。因为对杨玉环的宠爱,李隆基将她的两个姐妹分别封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享受极高待遇。杜甫有首《丽人行》就专门描写了杨家姐妹上巳节春游的盛况。《虢国夫人游春图》算是《丽人行》的绘画版。

  画面中有九人八马,人马分为几组,是典型的唐代人物画的构图形式。有学者认为:前三人三马是随从,后四人三马也是随从,其中怀抱小朋友的那个是保姆。那个孩子应该是虢国夫人的女儿。虢国夫人则位于画面正中,身着绣花红裙,披青衫,小眼、三下巴、歪发髻,一幅唐代审美的雍容华贵之态。

  画中的马匹一律膘肥体壮。就鬃毛来说,唐人对于马匹鬃毛审美很奇特,他们不喜欢马匹有太长的鬃毛——要么就是将马匹鬃毛剪掉,要么就是将马匹鬃毛梳理成一定样式。画面中,一前一后两匹马的鬃毛显然是经过打理的,梳成了当时最流行的“三花”样式。

  虢国夫人游春图右侧

  这幅作品题签为《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个标题是金章宗完颜璟题写的。张萱是这幅作品的原创者。但张萱原作没有保存下来,此图为宋代摹本。金章宗认为此图是宋徽宗摹写的,不过也值得探究。宋徽宗时代很多作品名为徽宗所作,实际都是他宣和画院中的画家所为,而归于徽宗名下而已。这幅作品在北宋末年为金国所得,进入金人内府,后经金章宗重新装裱,保留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昌装”模式。

  张萱是唐代人物画四家样之一,他与周昉都擅长工笔重彩设色仕女画。这幅作品基本保留了他的绘画特点。应该说,此图虽名为“游春”,但画面中并无任何实际的春色。张萱将人物描绘得艳丽精美,他们的盛装出行,从侧面烘托出了当时的春光明媚。如果你读过杜甫的《丽人行》,将诗画结合,必定能想象出唐朝人盛大的春游场景。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图中所展现的是西湖四季的景色,分春、夏、秋、冬四时呈现。画面第一个场景就是春游晚归。

  画面成半角构图,画面的右下方是画面的重点。这里所描绘的是西湖岸边,柳浪闻莺,两位春游归来的朋友,牵着马,一路欢声笑语回城的模样。走在西湖边上,徜徉于柳条与微风中,这种感觉一定是相当惬意的。刘松年没有画春游中的景色,只是选取了春游结束时的小景来做描绘。这种描绘方式,貌似不着边际,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描绘的方法。观者通过想象,同样能感受画面中人物春游的乐趣。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春归图

  刘松年对于西湖是相当熟悉的。在南宋,他被称为“暗门刘”。暗门是清波门在南宋时代的通俗称法。刘松年自幼生活在暗门街上。巧的是,这条街道在南宋时代又是画院画家主要聚居的社区,因为这里距离南宋画院很近,上班方便啊。所以,刘松年就在这里一边成长,一边学习作画,最终进入了南宋画院。因为生活于西湖之畔,这幅作品中所描绘的西湖场景,相当真实,也具有相当的生活趣味。

  画面中古树、石桥、庭院以及以小斧劈皴绘就的山石,无不是典型的南宋韵致。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展出频率也很高。大家去故宫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谢谢吴启雷国学工作室供稿

  看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