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梁实秋不仅是位海内外知名的文学大师和学者,还是为美食家。何谓美食家?学者徐城北这样定义:一是有钱有闲,有了钱和时间,便可以在吃喝上下功夫;二是能说会做,不仅能做菜,会吃菜,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说出美食的文化内涵来。这两个条件具备了,就称得上是美食家。

梁实秋先生不仅是学者,还是位美食家

梁实秋符合徐城北关于美食家的定义,他一生走南闯北,吃过美食无数,并且写了无数关于吃的文字,最后合成一辑,名之曰《雅舍谈吃》。据说曾经有人问梁实秋为什么对美食特有研究?梁实秋回答说:「因为我连续吃了80多年,从未间断。」

梁实秋位于重庆北碚的旧居雅舍,位于西南大学正门附近,我曾去过多次

梁实秋《雅舍谈吃》中有一篇名为《烤鸭》的随笔,讲了北平烤鸭的逸闻趣事。梁实秋说北平天旱,不适合养鸭,但北平附近的通州靠近运河,养鸭者甚众,所以北平烤鸭店的鸭子大都来自通州。

烤鸭有个讲究,所选鸭子必须肥硕,于是便有了「填鸭」一说。据梁实秋描述,所谓填鸭就是将饲料搓成香肠粗秀的圆条,将鸭子夹在两腿间,使之不能动弹,将圆条塞入鸭子嘴中,然后关进鸭舍。如此若干日,天天如此,鸭子很快便肥了。

这是梁实秋先生亲眼所见,自然是真实的,这也是北平烤鸭好吃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技艺估计今天早已失传了。


梁实秋,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厡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生于北京,杭州人。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晚年的一部作品,书中描写了梁先生一生当中,对祖国南北美食研究与探索。阅读了《雅舍谈吃》就如同一道道栩栩如生的美食展现在了你的眼前,使人垂涎欲滴。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提到的北京烤鸭,最初不是打气,而是将上好的高梁等饲养搓成指头粗细,长约三四寸的条状,将鸭夹在两腿之间使其不得动弹,扒开鸭嘴灌入,直到撑足为止,然后将鸭关入笼中,喂足水及可,持续一月有余。使鸭长至最肥状态,再宰杀入炉烤制,这样的鸭烤熟后,皮脆肉嫩,香酥流油,让人垂涎欲滴。


不要听他说,打气是现在有打气筒了才打气的,最初正宗的烤鸭是用嘴吹气的,吹气之后的鸭子外面的皮香酥,里面的肉香烂无比。特别是鸭皮,入口即化。


是填鸭,鸭不吃硬填食进去摧肥。比现在的「樱桃谷鸭」实惠多了。


谢邀。偶本不懂,这回倒长见识了。


他讲的应该是北京烤鸭。原来北京烤鸭用的鸭叫「北京填鸭」,用填鸭做烤鸭是不打气更不吹气的,有肥脂肪在皮下烤出来的鸭肯定酥脆。但是现在的人饮食油水太足了,怕吃油水足油腻的东西,就现在全聚德烤出来的鸭都觉得太油腻那填鸭烤出来的鸭还会受欢迎吗?「与时俱进」永远是做餐饮的准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