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一直以来和主流的史书记载有差异,有些差别非常大,完全改变了中国人对历史上的那些圣人的尊崇,尧舜禹禅让制被国人一直宣扬了二千年,现在突然自己的信仰被改变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肯定很多人都受不了,宁愿不相信是真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竹书纪年的真实性较大,因为一直就对尧舜禹时代的部落联盟禅让感觉纳闷,为何会主动放弃权力和富贵,这与人性是相违背的,尤其上古时期,物资不发达,只有联盟首领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物和物资,确保自己的家族能够繁衍生息下去,不应该轻易放弃,就算自己有这个意思,也会遭到家族内部的反对。而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并传给子孙,我觉得这个才符合人性。古今中外不外如此。


因为《竹书纪年》的逻辑过于黑暗。

像朝代的交替,我们现在研究历史都可以比较客观的接受了,比如唐朝李世民上位是杀了他的兄弟。但也未影响他开辟大唐盛世的景象而影响他当皇帝的评价。但是既然《竹书纪年》本就不是正统的史记,它有别于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引以为傲的礼仪礼法。事实上我们目前文化的记载大约就是孔子整理成册的最多,在孔子之前的书并没有大量的流传于世,所以作为老百姓我们并不知道之前到底流传了什么。因为再之前的信息就不是竹简,而是甲骨文了。能发掘的信息有限,并不能成书成册。(当然也可能是刻意封闭了消息)。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是了解到周朝之前的文化,以连山易和归藏易为核心,并告之大众这两种核心理念已经亡佚。

所以我们并不能得知孔子之前的文化进展如何。那么孔子作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根源」,他的思想就成为了「一统天下」的地位。当然他的思想也是适合于统治者思想的。

我不清楚你有没有接触过其他诸子百家的理论,我个人是看过墨家、法家、道家的观点的。道家也是过于真实,所以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至于墨家和法家,都是很不靠谱的思想,尽管现在世界各国都是以法治国,实际上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比这个要严酷的多的。

而孔子最推崇礼,讲究的是服从,这是符合统治者阶级的利益的。所以推崇儒家思想,让所谓的「服从」来使大家认为这是「美德」,那么孔子口中最常宣扬的就是「昔时圣人……」什么尧舜禹让位的事,以此来举例,让大家觉得古时候的圣人都是这么做的。既然圣人都这么做,那这样一定是美好的美德,「我也要效仿圣人」之类的文人风气。

所以说,尧舜禹的故事就是孔子儒家理论的一个核心,如果真的按照《竹书纪年》上的记载,那么整个儒家学说就会崩塌,作为中华民族现存的最早的核心思想,儒家学说一旦崩塌,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品德架构崩塌。如果发生了那种情况,那整个社会就可能完全的陷入混乱。

本来么,如果没有道德支撑社会体系。那这社会该如何维持?

至于没有道德的社会,可以参考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父子相残被视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那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我们现在虽然正视那段历史,但是在我们学校的课本中,背的还是「唐宋元明清」,而省略掉了那一段。

所以,对于《竹书纪年》,不是「认可不认可」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认可」的问题。它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如果一旦认可它,之后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崩塌性问题如何解决。学术研究应该追寻真实,但这一切都要保持在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之下完成的。

并不是说《竹书纪年》就一定被打入冷宫了。所以人们整体文化的提高,人们可以有更多自己正确的认知,随著时间的推移,大家会一点一点的接受这个理念,从而完成一些思想上的过度。

另外,最核心、最客观的一点是:

同样都是出图的文物,那边有大量的证据,正史的记载,成套的《史记》、《四库全书》等史料记载,这边是单一的《竹书纪年》。虽然说逻辑上,阴暗的《竹书纪年》看似更符合人类逻辑,但是它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它就是真实的。我们作为学者来说,《史记》未必是真实的,《竹书纪年》也未必是真实的。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它们。

他们的作用除了证明我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像古人所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做的就是:

择其精华而取之,择其糟粕而去之。

至于《竹书纪年》,真的假的,并无不同。


舜囚禁尧并把尧杀死最后称帝。禹击败舜称帝,并把他流放。周文王起兵失败被俘,才被纣王拘押……

以上这些都出自《竹书纪年》。

是不是和我们心目中的圣人大相径庭?

所以我也不相信《竹书纪年》。


信与不信,它都存在,只要存在,就有它的价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