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说孟浩然一生未入仕,是不对的。他晚年,在张九龄贬谪荆州长史的时候招募过孟浩然做幕僚,那是孟浩然一生中唯一短暂的入仕经历,张九龄大大帮他实现了梦想。

这是一段是发生在王维和孟浩然之间「真爱」的故事。

▲ 孟浩然画像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康书之家,书香门第。从小读书习剑,20岁起隐居于鹿门山。25岁以后,孟浩然由「隐者」开始转型,化身「自助游达人」,沿著长江开始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交友无数。这趟行程,他足足走了十五年。

游山玩水半辈子,在不惑之年,老孟终于想通了,决定进京赶考,谋取功名,这也是先父的遗愿。

那年,他遇到了比他小11岁的王维。两个人就这样在彼此的人生中粉墨登场,擦出了基情四射的火花。

据说当时有一次孟浩然受邀参加一场诗歌大赛,写了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一句纯天然的带著泥土气息的诗句,让孟浩然一夜成名,声动京城。

▲ 几乎一生未仕的孟浩然

40岁的「老腊肉」孟浩然决定进京赶考,虽说当时已是「大龄选手」,但自诩「油菜花」的老孟,对自己还是相当有自信滴,以为考取个功名「洒洒水」的事,可现实很打脸啊!他落榜了。

▲ 王维

王维,字摩诘,比孟浩然小十来岁,确实孟浩然一生的挚友,同为田园诗人鼻祖。

孟浩然进京考试的时候恰好另一位名人王维早就进士及第当了官,虽然官也不大,但也算贵圈的人。那时候王维回到了长安,还报名了佛学培训班。所以正在备考的孟浩然也就认识了名声在外的王摩诘。

落榜后的孟浩然,郁郁寡欢,满肚子愁闷委屈,但幸亏有王维的陪伴和安慰。孟浩然住到了王维家,王维每天除了上班,就是陪著他的浩然小哥哥,安慰他那颗因科举失败而受伤的心。俩个人一起吹牛聊天,写诗作画,把酒言欢,感情日益增长,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 王孟如同知音

这一天,王维私邀他进入内署,没想到王维的终极boss唐玄宗突然驾临,紧张失措的孟浩然情急之下一头钻进床底下躲了起来。

王维接驾完毕,心想,wuli浩然哥哥高考落榜,面试被刷,今天得见我们大唐集团的CEO可谓是天上掉馅饼啊!依我浩然欧巴的才华,只要CEO面见了他,走上人生巅峰还不是是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于是,王维果断向唐玄宗报告了孟浩然也在这里的事。唐朝玄宗一听高兴地说:「呦呵!大变活人啊!好刺激啊!这个人我也听说过,快叫他出来面试吧,真如传说中的那般,明天就到人事部门办理入职手续吧!」

灰头土脸的孟浩然于是颤颤巍巍地从床底下爬了出来,站到了唐玄宗的面前,毫无形象可言。由于事起仓猝,没有准备,再加上孟浩然心理素质不过硬,越紧张越「掉链子」。当唐玄宗问他的工作履历和主要业绩时,他脑子一抽,那首《岁暮归南山》脱口而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当唐玄宗听到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一句时,气不打一处来,脸当时就耷拉得跟「长白山」一样:「你自己不想工作,何来的我抛弃之说啊?这正面试呢,你当面黑我是几毛钱意思啊?是让我抛弃你呢还是抛弃你呢?算了算了,你这样的人,我这辈子也不会为你转身亮灯打call了!」孟浩然入职介绍信没拿到,被唐玄宗永久红牌罚下。 王维也是哭笑不得「浩然哥哥,侬脑壳里装的到底是啥嘛?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搞砸了大唐集团CEO的面试,仕途的大门对他也从此关上了,郁闷的孟浩然只好打道回府,临走前,在朋友圈推送了一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王维也回帖一首《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因为了解,所以懂得。王维这首《送孟六归襄阳》既是赠别,更是劝慰,言辞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只有好朋友才会把话说得这么透彻吧!

Wuli浩然小哥哥啊,你没有后台,「久与世情疏」的性格也不适合做官,还是回归你的田园生活吧,有酒有歌,有诗有书,就够了。Wuli浩然小哥哥啊,我不在乎你飞得有多高,我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我不求你飞黄腾达,惟愿你一生静好。

一个懂你的朋友,胜过一群懂你笑容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王维和孟浩然,就是这样的朋友。


四十岁之前,孟浩然是一门心思地要去做官,四十岁之后,孟浩然开始真正地走他的偶像陶渊明的道路,真正地融入到山水田园之中,每天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落,看朝阳斜晖,看月亮东升西落,与农人聊天喝酒,成了真正的山人,成了真正的隐士。

可以说,孟浩然真正的价值,是在四十岁之后。他的那些清淡的、玄远的,味道清新的田园诗歌,真正能穿透人心的诗歌,基本上是在他的四十岁之后,也就是说是在他的官场梦断之后。

由此证明,污浊的官场,孕育不出真正美丽的诗歌,勾心斗角的诗人写不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的诗歌,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天真,满满地都是机心。

所以说,孟浩然一辈子没有做官,是田园派诗歌的大幸,是盛唐的大幸,是中国文化的大幸。

当然,这个就有点太理想化了。孟浩然其实是一门心思求官的,不过一是自己太任性,二是自己运气不好,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脑子发昏,这才是孟浩然一生布衣的原因。

但是孟浩然在年轻的时候,早已经名闻天下了。孟浩然去太学和那些学生们搞了一场诗词大会,当场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搞得一大帮才子都不敢写诗了。

纵然有名,孟浩然不傻,他也知道走上层关系。当然,这在唐朝就是一个流行的风气。那时候科举考试还没有搞糊卷制,考官一眼就能看见考生的名字,所以在考试前把自己弄得大名鼎鼎是个最好的办法,要是不那么大名鼎鼎,那么就请大名鼎鼎的人来点评、推荐自己。

孟浩然找的是张九龄,这个来自广东的宰相,还是文坛领袖,找他自然是最佳选择。于是,孟浩然就写了一首诗献给张九龄,强烈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的意愿: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极有境界和气势,看起来不是来找工作的,而是来砸场子的。后四句才是他最真实的目的,反正是想请张丞相推荐一下。

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孟浩然终于下定决心,去京城考一次。但是他意外地落榜了。孟浩然没有想到自己会落榜,按照他的水平,搞个状元都问题不大,自己的小弟兄王维还是庄园呢。结果孟浩然是一无所获。他表示很生气很失望。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失望甚至是怨气,孟浩然想不明白。但王维就劝他想开点。王维是这么说的: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大致的意思是说,赶紧回去吧,你就没这个命。

孟浩然回去了,一整就把自己整成和王维齐名的田园诗歌大师。

那么,为什么王维说孟浩然没这个命呢?

孟浩然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用了十年时间到处拜访公卿名流,以谋个一官半职,好在他和王维交谊甚笃。王维长得很帅,又是个年轻的「小鲜肉」,在终南山隐居的时候,搭上了喜欢帅哥的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终于结束了假装隐居的生活,官做得挺大。

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家里做客,两个人相谈正欢时,唐玄宗来了。孟浩然乃一介布衣,是没资格见天子的,情急之下躲到了桌子底下。玄宗其实早看见了,就让他出来「走两步」。这是个毛遂自荐的大好机会,孟浩然就吟诵起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写得很好,但是读的时机和对象不对。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孟浩然就被放归襄阳,做了一辈子平民诗人了。孟浩然的悲剧告诉我们,拍马屁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斐然的文采和高超的马屁艺术不成正比。

大好的机会被孟浩然给浪费了。你说你什么诗不能背,偏偏背这首?所以说,要么是孟浩然笨,要么是孟浩然太笨,这大概就是天意了。

孟浩然还有一次更加任性了。本来他和朝廷采访使韩朝宗关系蛮好,约好了一起去长安,由韩朝宗给他介绍那些公卿巨族认识。但是到了孟浩然要出发去和韩朝宗汇合的时候,孟浩然来了个朋友,他非要和朋友推杯换盏,家人催他赶紧起身,连韩朝宗都派人来叫他,他说那些都是小事,和朋友喝酒是大事。结果就把做官的希望给喝没了。据说这个客人是李白。

后来孟浩然还因为和朋友喝酒而送了命,据说这个朋友是王昌龄。

所以,和朋友喝酒一定要小心,搞不好丢了工作,甚至有丢命的危险。


谈起孟浩然为何一生未入仕?就不得不提到孟浩然的小迷弟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几句诗道出了孟浩然年轻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我觉得孟浩然身处大唐盛世之年,又有如此的才华与名气,却一生未入仕,一方面是因为孟浩然对功名利禄并不是太看重,另一方面是他和仕途无缘,所以总是错过。

孟浩然,18岁参加襄阳县试。诗赋、试策、帖经三场下来,孟浩然一气呵成,高中榜首。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弃考了。因为这时唐宫政变频繁,纲纪不振,孟浩然不愿意为这样的朝廷效力。所以在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这些都说明孟浩然年轻时正如李白所说:「红颜弃轩冕」,他年轻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更向往的是隐居山林的生活。

在一段隐居生活后,孟浩然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39岁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吟了一首科举落第后的牢骚之作《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

这次失败的经历,反倒让他看淡了功名利禄。从此随心所欲,寄情山水。就好像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后,孟浩然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途。也正如李白说的「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高龄白首时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入仕途,寄情山水,才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词,让我们读懂了一草一木皆是风景,平淡的生活也处处皆美。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这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想做官,但没官做

第二阶段有官做,但又不想做官了

很多人认为孟浩然作为田园诗人,没有做官只是因为他不想做。这是不对的。在早期孟浩然也是想要进入官场的。25到35岁间,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孟浩然早期为求仕途,曾经拜谒过张说、韩思复、卢馔等人。在此期间,他游山玩水,为日后归隐山林奠定了思想基础。39岁入京不仕,至此孟浩然心性有大变化。

40岁孟浩然离开长安,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孟浩然,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46岁再次入京求仕,不仕。49岁在张九龄幕下做客卿,不久归乡。至此,孟浩然在荆州游历,51岁病逝。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孟浩然有才做官吗?毫无疑问当然是有的。孟浩然想做官吗?他也确实想做官。但古今官场从来就不是你情我愿的事,许多文人骚客都像孟浩然一样怀才不遇,难以施展才华。另一方面孟浩然常年游山玩水,产生了归隐之心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孟浩然一生没有入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能单单归结于他个人原因。


以布衣终老的人说的就是孟浩然。他没当到官他生性散漫。机缘不巧,宰相郭九龄也帮过他,但是郭九龄自己也自身难保没办法这是,韩朝宗也帮了,自己不去,也没办法,还有别的原因,咋也不清楚,就说知道的,虽然说没有当官,在现在看来有能力当不上很失败,但是作为诗人倒是很成功,在那个文人才子打把的年代,他的诗词排名也很高,不仅赢得了李白的仰慕,过了千百年我们大家也仰慕,也值得了


简单地说,士农工商,古人认为做官才能光耀门楣 。

但同时呢,在昏君当道或者权宦掌权时,拒不出仕也被人认为是很清高的行为。

但观孟浩然,他所处的时期是唐玄宗时期,是整个李唐天下最兴盛繁荣的时代,孟浩然这个时候还是拒不出仕就很让人想不明白,唯一的解释就是孟浩然的性格,不爱做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