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的理性化與祛魅

馬克思·韋伯在《學術作為志業》中提出祛魅這一概念(disenchantment:如夢初醒,消去了魅力)

祛魅:理性的發展,開始反省這個由魅力造就的意義世界。祛魅就是從宗教式神秘的意義世界裡解脫出來。

大衛·休莫:實然與應然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what is" and "what ought to be",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問題,二者在邏輯上是隔絕的,即無法由實然推出應然。(就是說不能說世界現在是這樣的,所以世界就應該是這樣的)。

祛魅以後,由一元論轉向二元論世界。價值與知識分離

傳統世界:價值一元論的世界意義明確統一,對大家都同等有效

理性化無法對價值和意義提供可靠的回答,而將其從客觀知識中脫離出去(價值與知識分離)

理性成了工具,不關心目的。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通過實踐的途徑確認工具(手段)的有用性,從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為人的功利現實服務


理性化與諸神

韋伯:道德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價值範疇)

(產生了價值衝突,宗教戰爭;價值多元主義,無人最終裁判)

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 )或者叫 實質性理性(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關注目的本身的合理性,關心的是價值與終極目標(以工具理性看來」不合理性「)

韋伯:現代世界的發展就是工具理性壓倒價值理性的過程。

價值主觀主義:沒了一個標準的答案(從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價值多元化),所以付之主觀。(這是現代性的根本文化問題)

工具理性能達成一致

價值理性無法用辯論達成一致,各方都認為自己有理,有時自己也會矛盾。

查爾斯·莫爾:合理分歧 reasonable differences

韋伯稱之為:多神主義


現代性的鐵籠

工具理性帶給現代制度:

1.高效率,分工精確

2.非個人化

3.可預測性

例:

福特主義:以市場為導向,以分工和專業化為基礎,以較低產品價格作為競爭手段的剛性生產模式。

分工與專業化對資本主義的促進:

1.資本的自由流動

2.勞動力資本化(人力可以用金錢衡量)

3.自由交換的市場

經濟學將人定義為自立而理性的動物。整個經濟制度的設計是以此為基礎,它改變了人對自己環境的理解,改造了文化。

國家行政的官僚化 Bureaucratic 官僚制(科層制) (非貶義,客觀的制度)

理性化導致:精確,穩定,高效,有紀律的官僚制度應運而生

社會的非個人化:impersonal

人在社會中角色化,功能化~

鐵籠既是保護也是壓制

現代人的高度的不安全感,期望通過掌控,可預測,而得到安全感

everything on my control

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可預測性,用因果關係解釋世界

異化:alienation 由本體產生而反過來反對本體的現象

現代社會不是完全的壓抑,而是用小的驚喜來填充意義的空虛(所以說,娛樂至死?)

現代人的心靈狀態:從自主的幻想與可能,到他律的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