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遇到我吗:邓惠文陪你走过爱的深沉与寂寞

 

内容简介:

爱情给予的回报不一定是幸福,而是面对自己本质与极限的机会。
亚洲疗愈系新天后----爱情心理作家 邓惠文 睽违两年新作

每次恋爱都受伤,但还是继续恋爱。
每一次都以为是最后一次,以为再也容不下新的创伤。
挣扎著遗忘,然后又奋力地记忆。

或许,这其实是人生最美妙的阶段。

即使拥有专业的精神科医师背景,但是在面对爱情时的感受其实都是一样的,从《寂寞收据》的主题「失落」到本书的「取舍」,作者邓惠文医师在本书以更生活化的笔触、更中肯的观察见解,让读者从中思考关于爱情、婚姻关系,关于男人与女人,以及现代女性的蜕变与成长。借由一句句细密恳切的心情文字,不仅疗愈你我的心灵,更期待我们能与完整的自己重新相遇。

【特别企划】时尚插画家手感封面创作

邓惠文×张琹 (张晓萍)
邓医师细密的女性思维与独到的见解总能牵引著都会女子的情感共鸣,而一向擅长表现独特女性形象的知名时尚插画天后—张琹(张晓萍),亦早已深获广大女性读者的支持与喜爱。本书力邀插画家张琹以独特善感的笔触诠释现代女子的情感,让书中最深刻、最私密的女人心情故事有了完美的起点。

【推荐经典句】

○除了你以外:女人当然喜欢「我跟别的女人不同」的想法。但这种「特别」应该用来让自己过得更幸福,而不是用来拯救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男人。

○过份:对一段折磨的关系,习惯试尽温和的方法,非不得已不忍重手破坏要害。但如果过程拖得太长,本来无辜的终将变成别人眼中咎由自取的一方。

○永远的经典款:衣服的体积是岁月的体积,而整理衣物时的取舍,是自我形象的取舍。深谙衣物淘汰学的女人们,别再追究爱人为什么弃旧逐新了,问自己如何成为永远的经典款吧。

○礼物或赠品:爱情不该算计,本来就应该无私,但别忘了用心把付出包装成礼物,让对方知道它的价值,爱情才能在彼此的感恩中茁壮。

○如果我是斑马:一个爱好自由与力量、美洲豹一样的女人,勉强扮兔子演小女人,难免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喜欢撒娇被疼爱,就别装豹纹逞强充面子了。

【封面插画】
张琹 Chin Chang(张晓萍)

时尚插画家,创作领域涵盖──绘本著作、广告、Music Video、服装设计等。早期作品常见于《ELLE》、《VOGUE》及各大报刊杂志媒体,并于「自由时报」、《TVBS》周刊、《C'est moi》杂志等发表其女性风格独具的图文专栏。多年来创作了──CHANEL、资生堂、 NOKIA、SK-II、衣蝶百货、林忆莲《重遇》歌曲MV……等广告插画代表作,并与外商广告公司──奥美、智威汤逊、李奥贝纳、达彼思……等合作。历年来于台湾及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二十余次插画个展,现今同时游走于插画与纯艺术之间。 近期作品:「京站时尚广场」广告插画。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hsiaobin
◎著作:《喜欢,一个人》《女子巷弄.2号》《遇见》


【内页插画】
Amily

水瓶座,昆山科技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
曾从事服装图案绘制和鞋子设计
现从事视觉及网页设计工作及插画接搞
热衷插画及文字创作
深信画图会让人生亮晶晶
部落格:只是一只我 blog.yam.com/doghouse
◎著作: 《关于那些梦和梦想-布莉丝的插画创作与数位拼贴》
◎其他合作:布莉丝小姐系列-Double A合作笔记本、女王头创作联展-7禾数位
 


序.导读

作者序

从失落到取舍
邓惠文

每次出一本书,都像整理一段思考的历程,作上标记,归类归位,之后空出一些脑袋和情感的空间,容纳更多新的体验。如果说上一本书—《寂寞收据》的主题是「失落」,在承受、忍受、接受失落后还能继续去爱,那么《还想遇到我吗》的主题应该是「取舍」,为了保全最珍贵的理念而放弃其他部分的能力。

例如,在极端的时候为了保全最后一点自我而切断与人的连结。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有时抛弃比被抛弃还要困难。

又如,为了保有自由逐梦的可能,毁坏已经构筑的基础,回到零的起点,重新出走。乍听之下只是自我的抉择,并未影响他人,但试想为了出走而毁坏的架构如果是与别人共有的,例如爱情、婚姻、共同的事业,而另一个人并不想归零,怎么办呢?想要云游就辞掉工作的人,想要恋爱就出轨的人,如何允许自己冒险又不伤害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呢?

不忍心伤害别人是一种善良,但有些时刻,在别人与自我之间,终究得伤害一个。当彼此的存在互相抵触时,因为不愿伤害别人、无法取舍,最后可能濒临自我的消失。这类经历较少被触及与讨论,或许是因为不安吧?不管爱带来甚么痛苦,只要确认是对方造成的,就觉得自己很坦然。但相反的,要承认自己造成别人的痛苦,在自我与他人之间选择维护自我,是很困难的。

看起来失落是被动的,取舍是主动的。爱情结局中的失落者面临自己是否不值得被爱的疑虑,取舍者则承担自私、残忍、破坏的罪名。

真的是这样吗?

爱情、婚姻,任何亲密的关系都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当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排除累积的内在压力,需要发生变化时,看起来总像其中一个人无情,另一个痴情。一个人叛逃,另一个追捕。一个贪婪,一个正直。一个聪明,一个愚傻。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对的两种角色之间,哪一个比较轻松,哪一个比较痛苦,不足为外人道。

照著习惯的标签认知事物──背叛就是过错、抛弃就是忘恩、守候就是付出,显然比挖掘内心纠结或探索深层原因来得容易。但停留在这样的阶段就永远无法了解自己,也无法了解别人。

人的内心不只有一个自我,或者说,除了最主要的那个「我」已外,还有许多被潜意识割裂的部分,那是自己不喜欢或害怕的部分。把不愿正视的部份切落,向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扮演自己讨厌的角色,然后可以轻蔑、指责、抗议别人,借由这样的过程,攻击自己讨厌的东西,确保自己已经跟它们无关,遥远得很安全。这是克莱因学派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其实没有人不曾如此,但明白自己如此的却很少。

从失落到取舍,从无奈地被人影响到检视自己对别人的影响,我觉得这次的故事充满扎手而容易被人丢弃或搁置的「自我概念」的碎片。期待我们都能与完整的自己重新相遇。

推荐序

最温柔的相遇
草莓图腾

「问世间,情是何物」,自古以来,这个世纪之问,就一直缠绕著许多为情所困的烦恼灵魂,没有解答。感情是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环,可是很多人却陷在苦楚忧虑的迷宫中走不出来,为情所困,黑暗中摸索,颠波流离,狭窄的险路,随时有可能跌入深深的迷津。

邓医师的散文就像是漆黑中的一盏明灯,专业,理性,思路明晰,文笔优美,不愠不火,和缓的轻轻指点出问题的症结,可是口吻又那么大大的温柔,真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坊间有无数两性散文跟教战手册,我很少对这种类型的文字感兴趣,感情于我,是非常私人的事情,遇到问题,只在自己肚子里面做文章,苦苦忍耐,努力思考,并不接纳所谓专家的建议。可是,我会很愿意听听邓医师怎么说。

去spa的时候,很喜欢里面播放的自然音乐。浪涛,雨声或是溪涧淙淙的水声,偶然传来的啁啾鸟鸣,使得气氛更加宁谧幽静,轻柔的音乐安抚烦躁的心灵,情绪渐渐沈淀,火气全消。

阅读邓医师的两性散文,也给我相同的感受,深谷幽林中,温柔的小溪涧淙淙流过,给忧烦的心情带来一丝清凉。

《还想遇到我吗》,邓惠文医师的新书,如果你还没有遇到你心目中的那个人,要看这本书。如果你已经遇到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更要看这本书。

我跟邓医师的新书,共度了今年最温柔的相遇。


作者:

邓惠文

精神科医师
曾任:台大医院精神科总医师、市立万芳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台北医学院医学系毕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硕士
英国塔维史托克中心(Tavistock and Portman clinic)进修
英国塔维史托克婚姻关系中心(The Tavistock center for couple relationships)进修

兼具理性与感性的双重特质
擅长以温柔但坚定的文字抚慰人心

研究领域:心身医学、心理治疗、医学人文、性别与社会,
目前从事医疗、写作、教育演讲、电视及广播媒体、心理成长课程。

作者相关著作:《寂寞收据

 

内容引用自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514029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