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patkina Russian Star
photo source: http://widehouse.org/film/ulyana-lopatkina-a-russian-star/

终于看了《天鹅湖畔的芭蕾伶娜》。

这是法国导演Marlene Ionesco以Ulyana Lopatkina(乌里安娜‧洛帕特金娜)为主角所拍的纪录片,片名《A Russian Star》,2014年发行,直到2016年九月才在台湾上映。

针对台湾观众,片商果然必须考量票房行销,所以选了《天鹅湖畔的芭蕾伶娜》这样的片名。而实际上,这部纪录片中,没有任何Ulyana Lopatkina演出天鹅湖的片段。



是否会觉得被误导呢?

身为舞者,你必须被观众记得你是谁,而不是你跳过的作品和角色。

Lopatkina无疑是这样的舞者。我会记得,Lopatkina的天鹅湖,还有Lopatkina这样一位舞者。

Lopatkina自1991年加入Kirov/Mariinsky,1995年成为首席舞者。正值高点却在1999年因脚伤离开舞台,动了手术,结婚生女。告别舞台两年后回归,她潜沈不少,家庭与女儿让她放下许多国外巡演与客座的机会。近年仍受旧伤困扰,在去年(2017)年中宣布退休。

我曾经认为她「过气」。或许是受伤影响,或许是年纪的关系,这几年的Lopatkina的确已不如巅峰时期。加上她的演出总是不脱某些风格,显得一成不变。个人特质显著,175公分的长手长腿,在选择作品风格上有个人偏好的Lopatkina,永远那样优雅沈静、纤细脆弱。虽仍是数一数二的美丽女神,却好似不再能够激发观众的热情和谈论风潮。

我曾经认为,她跳什么都像在跳天鹅湖。她的面容、她的躯干、她的线条给人的印象太深刻,而她表演所见长之精纯线条、抒情音乐性、动作质地延伸感、带著忧郁的抒情表现,让我难免带著天鹅的滤镜看她表演。因此,有时候我并没有耐心好好去看她所表现的各种不同舞码和角色,有著「反正都那个样子」的想法。

我曾经觉得她高傲。大部份时候在媒体、在影片访问、在纪录片里,她不苟言笑,回话简短,特别不愿意多谈关于自己的事,只倾向谈芭蕾、谈演出。面对舞迷,她的礼貌应对给人距离感。

我也曾经觉得,她美,但让人无动于衷。她跳舞时好似向内观照得太精太深,那么接近偏执地雕琢所有线条所有角度的细节,强到她的舞蹈中只呈现了她自己、那种必须完美而无瑕疵的精准,而没有其他人的存在的余地(格外同情她的男舞伴,明明像被当背景一样,却必须做出很爱她的样子),只有一个冰雪皇后的身影,情感人性消失。

然而,这次透过这部纪录片,我突然觉得,在喧哗缤纷的时代,我会怀念起这样一位古典而专注的芭蕾伶娜。

她无庸置疑在俄国大古典的舞码表现上,像是天鹅湖、La Bayadere、Raymonda这种作品,是个中翘楚,也因此在俄国人眼中,宛如俄国芭蕾文化的偶像/圣像(icon)。在具有性格鲜明、戏剧化的现代芭蕾舞剧中,如Legend of Love、Anna Karenina、Carmen,她也是因对角色的深刻诠释适得其所(虽然我们每个人对于「演技」和戏剧表现力的偏好和评鉴标准不同)。

她在片中的访谈里分享,至今,她的人生就是芭蕾和家人,生活非常单纯,因此她格外珍惜透过舞码表演来思考经历人生的机会。借由深入剖析参透这些戏剧角色丰富而复杂的人性情感与挣扎,一方面充实舞台艺术性表演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来激发自我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反省。

片中还加入几段现代芭蕾的演出片段,让我想起她和Ivan Kozlov的短暂搭档。他们两人般配的身材比例与线条,partnering流畅契合和信赖感,他们的chemistry让我看到Lopatkina不同于冰山美人和天鹅皇后的面貌。

Trois Gnossiennes - Hans van Manen


静下来好好看她跳舞,她使用肢干末梢的细节、身体流动的延伸感简直是种奇迹,她的port de bras、bourrées的精致无痕,可见用心和功底之深。

La Rose Malade - Roland Petit(尤其后半段表现即将病死的玫瑰,真有凋零花瓣的感觉。当然马勒这首音乐具有对衰亡感伤嗟叹的极致催情效果,相辅相成。)


这部纪录片除了呈现Lopatkina 舞台美姿风采、对艺术严谨全神投入的一面,也捕捉到她纯真可亲的模样。我尤其喜欢她回访Vaganova Academy的那个片段。



眉宇之间尽是对学习期间的怀念,更多的是感恩,她为人的谦虚和低调从这些小地方一览无疑。

访谈中特写镜头里,藏不住岁月在Lopatkina身上划下的痕迹与她的疲惫,那是首席人生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牺牲,但她却是带著满足和感谢去接受。

其实,最早的法文片名La Divine最忠实陈述这部纪录片要说的事:神圣。

像女神女王般的首席女舞星,在艺术之前是最谦卑的仆人,因艺术对她而言的神圣,领她进入一个圣所(sanctuary),让她得以沈静、专注、无畏外在的纷扰变动,只是钻研琢磨著,探索著艺术带来的挑战和可能性,身心战战兢兢地努力让自己精进得更好。

后进的舞星更年轻、身体条件更好、技巧更好,更没包袱勇于在各种新舞码和风格上突破尝试,还能跨界利用社群媒体行销自己,艺术总监和观众需要更多元创新的舞台,舞星的话题性有助票房和媒体推播。

对比之下,Lopatkina便显得清淡而单一。她的声誉,对许多人来说不见得有感;她的表演方式,有人觉得太重表象形式而感情空洞。

她的舞蹈,就像对神圣的臣服,仿若自己仅是伟大作品和伟大艺术的一个载体,不是试图彰显表现自己什么,也不为博取外在关注。她对芭蕾源源不绝的热情与献身般的投入让她散发力量,自有观众会受到感动,为她喝采。

看过热闹而惊喜连连的表演之后,我仍会记得她那种由内而生所散发的优美气质和虔敬纯净的气场,而敬重这样的一位芭蕾伶娜。


延伸资讯与影音:

《天鹅湖畔的芭蕾伶娜》纪录片相关资讯:
电影介绍
DVD

其他Lopatkina纪录片:

俄国拍的影片,应该是她重回舞台后的纪录(会看到她沮丧懊恼的样子和coach的百感交集,还有女儿跟在排练场和后台化妆室的画面),Paquita、天鹅湖、Raymonda的排练与演出侧拍。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L'ame de la danse (20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