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明四年,也就是公元1784年,日本出土了一件金印,被认定为日本国宝。金印的出土颇有戏剧性,两位农民在种地时偶然得到一枚古代的印章,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消息透漏后,被当时一个儒学家龟井得知,龟井愿用十两黄金买进,最后出到100两黄金。农民很奇怪,认为肯定很重要,就上交了当地的领主黑田。100多年后,由黑田的后人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金印档案

历史记载,东汉初年,日本国王遣使入东汉首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光武帝刘秀认为日本人都很矮,于是赐了个「倭国」的称号。日本国王又请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刘秀又赐其为「倭奴王」。当时,日本想借著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因此举国大喜,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光武帝刘秀

然而,出土文物上的字为「汉委奴国王」,「委」字有两种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委」字作委任解,即将印上文字解释为汉朝委任的奴国国王。有的学者认为「委」和「倭」相通,「委奴国」即「倭奴国」。

金印公园

这两种解释不论哪一种,都表明当时的日本国王臣服于中国皇帝的事实,这一事实让一些自大的日本人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本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民族,但这这一金印面前,很觉得脸红。所以就有部分日本学者认为金印是伪造的,但金印被认为是日本国宝这一事实,更是直接打脸这些否认的学者。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