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明四年,也就是公元1784年,日本出土了一件金印,被認定為日本國寶。金印的出土頗有戲劇性,兩位農民在種地時偶然得到一枚古代的印章,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消息透漏後,被當時一個儒學家龜井得知,龜井願用十兩黃金買進,最後出到100兩黃金。農民很奇怪,認為肯定很重要,就上交了當地的領主黑田。100多年後,由黑田的後人捐獻給了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金印檔案

歷史記載,東漢初年,日本國王遣使入東漢首都洛陽進貢,願為漢臣藩。求漢皇賜名,光武帝劉秀認為日本人都很矮,於是賜了個「倭國」的稱號。日本國王又請求漢皇賜封,光武帝劉秀又賜其為「倭奴王」。當時,日本想借著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因此舉國大喜,並受賜「漢倭奴國王印」。

光武帝劉秀

然而,出土文物上的字為「漢委奴國王」,「委」字有兩種解釋,有的學者認為「委」字作委任解,即將印上文字解釋為漢朝委任的奴國國王。有的學者認為「委」和「倭」相通,「委奴國」即「倭奴國」。

金印公園

這兩種解釋不論哪一種,都表明當時的日本國王臣服於中國皇帝的事實,這一事實讓一些自大的日本人自尊心受到很大打擊。本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民族,但這這一金印面前,很覺得臉紅。所以就有部分日本學者認為金印是偽造的,但金印被認為是日本國寶這一事實,更是直接打臉這些否認的學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