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好友之邀答,顺便借此题说说自己学习古汉语的一点心得,希望对大家学习古汉语提供一些启示。

「唐宋八大家」之称,最早见于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但文集已佚,只知道八家之名。后有唐顺之著《文编》,唐宋散文亦延用选此八家,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北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从名字上我们可发现,此八人均为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亦分属相应时期的同一政治集团。

陆游虽然诗词文俱佳,但大家都知道,其师从王安石,而王安石是宋代变法集团的代表人物,后期与欧阳修分属新、旧党两大阵营。在其时,陆游也并非古文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八大家选定的初衷,是希望借此为该时期的散文创作树立一个标竿。而得到后人广泛的认可,个人认为更多是基于学习古代汉语的需求。

今人习古文诗词,大概可分两种方式,一是以中国文学史为大纲,依次学习。这种方法又称为学院派,优点是系统性强,但学习难度大。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亦是汉语言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在阅读《诗经》和「诸子百家」文集时便会发现,因为汉语言尚处于发育时期,这些诗文中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和多义词,这成为了初学者很大的学习障碍。

另一种形式,是以八大家文选入门,过往的私塾书斋、家学或民间从师,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故又称民间派。这种方式也更适合现在对古汉语有兴趣者自学。

首先是汉语言至隋唐,已正式走向成熟,因此学习唐、宋散文相对较容易。其次就要说说古文运动了。且不讨论古文运动所承载的政治诉求。单从创作上来说,古文运动的主张是反对自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讲究排偶、辞藻、音津、典故的骈体文风,而提倡以商周为基础的古文文体。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八大家散文温古。先通过学习他们的文章,再由此带回到商周文学,由简至繁。而《唐宋八大家文集》的释译本众多,这也为自学者提供了便利。


八大家最后over的苏辙于1112年撒手人寰。老陆1125年投胎路上早已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词被写嗨,文被玩散。

名嘛……后人也不好安排。

谓「九圣」?显然不妥。老夫子和关哥熬千年成灰后才是文圣、武圣。咱这唐宋两朝落一起没过七百……出九圣ψ(`?′)ψ完全不好意思。

称「九仙」?俗不可耐!!

谓「九贤」?档次稍欠……

罢!罢!!罢!!!

天地好轮回,流行我怕谁!

身逢乱世时间紧,忧愤诗书传千古。

就「诗」了!!!

投胎是个技术活

老陆,你不是一般人


唐宋八大家主要是指散文作家,而陆游主要以诗词为佳。所以陆不在八大家之列了!


唐宋八大家为什么没有陆游?这个问题主要是原因是因为八大家评选标准,是以散文为评选标准的,陆放翁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所以说陆游没有进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行列。谢悟空邀请。


唐宋八大家,实际上是唐宋古文八大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王禹称、欧阳修、王安石以及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古文八大家,顾名思义,就是专指古文作家,陆游作为诗人,如同骏马不能入牛群!


唐宋八大家以散文成就为主评著称,而李·杜·白·陆等著名成就皆为主诗歌创作,文类不同,既没李·白等,更不会有陆游。谢邀。


唐宋八大家是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在唐宋文坛掀起了古文革新浪潮,使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时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此后,茅坤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编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至此,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定。

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而陆游.李白等则是唐诗宋词的杰出代表,在散文方面没有过人的才华。


谢邀!

我看大家回答的还不错,就不重复了!陆游诗词名气大、成就高,散文相对少见。


谢友邀请!唐宋八大家,主要以散文成就为主,陆游在这方面没有他们八位影响力大!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简称,并非唐宋文学八大家的简称。陆游主要文学成就在诗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历史流传下来就有9000多首,被誉为高产诗人。诗词属于韵文,而非散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