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书法家中,米芾的书画造诣首屈一指。然而他行为怪异,常常出人意料,为人比较狂放,狂傲,不拘小节,因而人称之「米颠」或「米痴」。

米芾有异于常人的行为俯拾即是:1.穿衣。他出门不穿宋朝衣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走在大街上,常常引来大量群众围观。米芾神情自若,神气活现。2.洁癖。洗手:米芾身边总放著水,动不动就要洗手,而且他洗手跟别人大不一样。过去没有自来水,洗手只能用盆接水。米芾嫌用盆不卫生,自己发明了自来水:他让人用一个银壶往外倒水,自己就著水流洗手。洗完之后,米芾两个手互相拍打,一直到手干了,也不用毛巾擦。洗衣:米芾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官服他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官服上的花纹都洗掉了。就为了这,米芾受到降职处分。洗朝靴。对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米芾不准任何人染指。有一次上朝时,米芾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这下麻烦大了。回到家,米芾把朝靴洗了又洗,刷了又刷,最后把朝靴洗破了、穿不成才算结束。弃砚

:一次他得了一方砚台,向忘年交曾祖展示:「我得到一方稀世之砚」,曾祖说:「如今膺品充斥,你的宝砚是否让我鉴赏一下?」米芾连忙起身取砚,曾祖知道米芾有洁癖,他把手清洗干净,才小心翼翼的把宝砚拿在手中,左看右看,赞赏不已,说:「这砚台看外形,确实是上品,但不知发墨情形如何?」米芾忙叫家僮取水,心急的曾祖等不及水到,就吐了一口口水在砚台上开始磨墨,米芾愣住了,而且很不高兴说:「这砚台已被污损,失去了它的珍贵。」说完就把这砚台给了曾祖,无论曾祖如何道歉,米芾就是不要这砚台了。

3.嗜石。,米芾外出遇到一块稀奇古怪的大石头,形状奇丑,仿佛人形,米芾非常喜欢,围著这块石头转了几圈,不愿离去,他特意将自己的官服脱下给石头披上,并作了一个揖,嘴里念叨:「石兄,石兄,你能不能随我一道回府?」。当然石头不会自己作答,米芾也不需要石头回答,他命轿夫将石头搬进轿子里,就打道回府了。轿夫好不容易将石头抬回米府。家人连忙出来迎轿,一掀开轿帘,大吃一惊:「怎么老爷变成了石头?」再往轿后一看,一个短衣短衫的老头气喘吁吁的走过来了,家人忍俊不禁,原来老爷一直小跑跟在后面,满头大汗。

眠石。《志林》记米芾得一砚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著所爱的砚共眠数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为结屋甘露而转让他人换得宅地一方,米芾念念思之,因作有《研(砚)山图》传世。玩石躲灾。米芾玩石甚至达到一种不理衙务的地步。米芾在江苏涟水做官时,这地方靠近安徽灵壁,灵璧出产的灵璧石是有名的玩石。米芾收藏了不少灵壁石。每块都题其名目,经常把玩,终日不出。杨次公按察使,管一路司法和官吏考核,视察到涟水时,对米芾严肃地说:「朝廷将千里郡地交给你,你怎么能终日玩弄石头?」米芾从左袖中取出一灵璧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俱全,色极清润,在手中翻转抛接给杨看:「这石头怎么样?」杨不看。米芾将石纳入袖中,又取出一块石头,叠峰层峦,奇巧得很,不看。又纳入袖中。最后取出一石,极尽天划神镂之巧,看著杨说:「这种奇石,怎么能不爱?」杨忽然开口道:「并非只有你爱,我也很喜欢它。」说著,他就从米芾手中抢过此奇石,径直登车离去,米芾逃过考核一劫。米芾相石。米氏宝晋斋前有异石,供他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拜石。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20年了,相见恨晚。如此遇石称兄,竟让人弹劾,被朝廷罢官。但米芾并不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开创了玩石先河。4.爱砚.米芾非常喜爱砚台,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很有名气。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飞溅满身,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

5.「巧偷豪夺」。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手段,「偷」取名贵字画。 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样,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著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著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著画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著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非常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他在长沙做小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求寺院借观。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备,竟携此帖扬帆而去。寺院将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赖不还。一日,米芾和蔡京一起乘船游玩,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米芾见了极为兴奋,因为十四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一直懊悔不已,不成想今日再次见到,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见状,只得把此帖送给他。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爱的书法

6.米芾嫁女。米芾给女儿定亲的时候,挑来选去总是感觉不合适。后来有个南方来的小伙子,名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这个名字就高兴地说:「这个年轻人好,已经拂去灰尘了,再去一次尘那就更干净。」满意地把女儿嫁了过去。

7.别样死法。米芾死前一个月,就安排后事,跟亲友告别。把他喜欢的字画器玩全部烧了,跟知道自己要死一样。米芾还准备好了一口棺材,起居吃饭全在棺材里。死前7天,米芾洗澡换衣服、吃素焚香。别人看他作惯了,由著他的性子闹。死的那天,米芾把亲戚朋友全请来,举著拂尘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完扔掉拂尘,合掌而死。


米芾绝对算是一个奇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性格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的,黄庭坚可以说是很了解他的,对米芾的评价是:「不偶于俗。」

米芾的母亲曾经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而米芾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才走上仕途的,这一点也成了他人生当中的污点和阴影,因为朝中大臣经常拿这一点取笑他。因此他的「颠」多半是为了同世俗抗争,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能引人注目。

前有五代杨疯子装疯避祸,今有北宋米元章卖傻致身。

他经常戴唐巾穿深衣,头戴高毡帽,嫌轿顶碍事干脆把轿顶掀掉。而且他是书画界少有的有洁癖的人,洗手后不用毛巾擦干,而是通过拍手风干。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让人家摸,显摆自己的藏品时,让人家离得老远看,美其名曰「不可亵玩焉」。有次,有人逗他,用口水拿他的宝砚试墨,可把他气坏了,直接连砚都不要了。挑女婿时,因为人家叫段拂而且字去尘,便说:这就是我女婿了。朝廷祭祀时他穿的官服因为洗的太勤,刺绣都磨烂了,还因此遭到弹劾。米芾喜欢奇石,与官署里的怪石称兄道弟。

他对书画是非常热爱的,一次宋徽宗让米芾写字,想看看他的书法。米芾看中了皇帝的那方砚台了,于是写完之后,就对宋徽宗说:这砚台臣子用过了,陛下就不好再用了,您就送给我吧。宋徽宗都被他气笑了,于是就把砚台送给他了,米芾回去之后抱著砚台睡了好几天。

还有一次与蔡京的儿子蔡攸在船上赏帖,看到一幅东晋名家之作,米芾就非要蔡攸送给他,蔡攸不肯,米芾就要跳河。蔡攸知道这主有时候有点二百五的脾气啊,犯起浑来那是真敢跳河啊,这要传出去说米芾死在我的船上,那我不得冤死啊。没办法,蔡攸只好把这幅晋帖送给米芾。

除了这些「疯」,米芾的性格中还有非常可贵的「真」。后人记载:「又一日,米回人书,亲旧有密于窗隙窥其写至「芾再拜」,即放笔于案,整襟端下两拜。」他为人回信,信上说再拜,那就是句客气话,也没人看他啊,他自己就真的对著信,恭敬的拜了两下。

因此,了解了米芾的性格后再看他的书法,你就觉得这字就应该是他写的。在他的性格中,真率与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藏、狡猾与真诚等等都是两方对立的性格,所以世称「米颠」。


我来回答: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他的书法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他的书法,影响巨大。

有一次被皇帝召见,问他其它名臣的字如何?他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皇帝问你的字怎么样?他说:「臣书刷字」。米芾官阶不高,因为与皇帝不一般的关系,所以米芾才敢说这样的话。

就书法而言,米芾堪与苏、黄比肩,故后世将其列入「苏黄米蔡」四家之列。甚至排在当朝第一。米芾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楷书流传的不多。

至于说到米芾的癫狂,也是有原因的。米芾一生爱砚,达到痴迷的境界吧!遇到好的研,当宝贝抱著共眠几日。他和苏轼有很多交往,有一次,苏轼向他借了一方砚,要把玩几天,后来米芾听说苏轼要把这方砚台带到棺材里去,米芾就急忙把这方研要了回来,回来后,写了一篇著名的帖子叫《紫金研》,就是上面这个帖子。

米芾好石。遇到怪石奇石就下拜,呼之曰石兄。米芾拜石被称为美谈,后世很多画家以米芾拜石为题作画。

米芾出身官僚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八岁学习书法,十岁摹写碑刻。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负责宫庭书画鉴赏。


米芾性格怪异,行为亦常常出人意料,再加上其书法独辟蹊径,雄健中蕴含飘逸,世人难以企及,故称之米颠。

米芾就像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年一样,在宋穿唐朝的衣服,众人深感怪异,他却放纵无忌。

米芾夙喜怪石,有一次,他听说城外的河边走一奇丑的石头,他即刻命人把奇石做进州府衙门,米芾骤见奇石,连忙上前跪拜,口中还念念有词道,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其对石之痴迷,大致如此。

还有一次,好友得到王羲之的真迹书法,忍不住对米芾炫耀,米芾拿到手里观瞧,竟然随手揣进怀中,然后对好友说,我太喜欢这个法贴了,如果你不把它送给我,我就连同写本帖一起同归江中,好友看他真的要往江里跳,无奈忍痛割爱。

米芾的字好,宋徽宗都找他临写文章,一次,米芾写完后,看上了皇帝的砚台,他居然对皇帝说,这砚台臣用过了,已经脏了,您就把它赠给臣吧!皇帝忍不住笑了,也允许了他的请求。米芾本来是个非常爱洁净的人,而且是闻名的洁癖,这次竟然是把砚台连同墨水一起揣进怀里,乐颠颠地跑回家了。

米芾确实是个怪异的人,但,他的书画在历史上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书法独具一帜,世人说的宋四家苏黄米蔡,其实,苏黄的字实际没有米芾高超,只不过苏是文坛领袖,米芾当让他三分,可是黄庭坚位列第二,照实是对米芾不公。绘画上,米芾发明的米点皴在国画的蓝天上,也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一笔,令后人敬仰!


米芾是宋朝书法大家,位列宋四家第三。单从书法来说,他的字的结体飘逸,不在苏轼和黄庭坚之下。其为人性格孤傲狂狷,拜石为兄,平日行为夸张怪戾。(例如穿戴与时人回异,故遭时人所讥)。所以号称「米颠「。按现代心理学分析,他之所以行为怪异。除了他的性格缺陷外,是想引起时人的关注。多圈一些粉丝吧。因为在当时仅凭书法出名很难的。四大家中,苏轼和黄庭坚是靠文章出名的,蔡襄(确切的说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爱到质疑其位由襄取代了)是靠官位出名,唯有米芾是靠书法出名。他借此故意买弄。让皇帝也为他站台,这不得不说他有些太颠狂了。

如果单从书法角度认识米芾。他的字让我感到从内心佩服。苏黄二人也自认为是自已的字像踩扁的蛤蟆和死蛇挂树。从他们的内心也是认为自已字不如米芾。所以他们这样自嘲。不知我的观点您认从否?


米芾(1051-1107年),北宋时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其字叫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因为他对书画艺术著迷的程度好像发狂,米芾要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画珍宝,就是皇帝在他面前,也不免欣喜失态。约若遇到奇石,可以不要官;若遇到奇字,可以不要命,人称「米颠「。所以世人又称其为「米癫」。

米芾是著名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智商很高、为人洒脱,好洁成癖。他书画自成一家;精于书画鉴别;广泛搜集奇石。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以假乱真,书画造艺很高,是四大书法家之一。有很多趣事说明他的癫狂。

宋徽宗皇帝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笔走龙蛇的书法,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写完后。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米芾捧著那方御砚,跪地请求:「此砚经臣濡染,皇上不宜再用,请陛下拿个主意。」话未说,意思却挑穿了。徽宗大笑,便将这个恋物赏给了米芾。米芾高兴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谢恩出宫,余墨渍污了袍袖,洁癖居然不曾发作。宋徽宗对太师蔡京说:「人称米芾为『米颠』,真是名不虚传。」蔡京赶紧补充说明:「米芾人品高尚,这样的奇士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米芾爱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著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视砚如命。

一个收藏者拿著一幅唐人的真迹,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的画,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到了第七天,收藏者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就请你把画拿走吧,我不买了。并说,你看好了,出门概不认账。收藏者看后说:「没错,是这张」。收藏者把画拿走后第二天才发现是这画是临本,这人哭丧著脸又返回来上门找米芾。米芾就笑著说,我知道你今天肯定会来,我专门等你。收藏者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米芾大笑道:当时我告诉你错了我就不认账,是想让你好好鉴别。没想到你没有看出假货来。你拿走我的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说明我的摹仿水平是何等的高超呀。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吧!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是与为人清高有关。不善官场逢迎。若遇奇石,可以不要官;若遇奇字,可以不要命,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有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

米芾心爱的书画、砚台、奇石,达到如痴如颠这种境界,这许正是老米成功的法宝。


艺术上成就卓越者,大都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如元代四大家之一倪瓒,便被称作倪痴。清初八大山人精神孤僻。梵高狂烈而抑郁。我想「米颠」也正是对米芾这样异于常人性格的一个概括。比如米芾见到一块奇怪的石头,便揖拜。这就是很有名的米芾拜石的故事。这当然在常人很难理解了。可是文人,艺术家,他有独道的理解,他们的思想为常人所不及,看到人所看不到的一面,因而这些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常人看起来就显得怪异了。

又如,他敢于批评苏东坡的字,称其为「画字」,黄庭坚「描字」,而戏称自己为「刷字」。我想米芾这样真挚的个性,称为米颠是再适合不过了。不过这个颠,没有丝毫的贬意,反而很鲜活地存于我们印象中。


米芾的癫,癫在玩上。

米芾的书画,也基于玩上。

因母亲侍候过宣仁皇后,米芾被提拔为校书郎等官职。但米芾不会做官,没有政治抱负,痴迷于玩乐享受,尤其是书画顽石,痴迷到发狂地步,故世人称其为「米癫」。传说,他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哪怕是皇帝的,也敢设法占有。一次,米芾用宋徽宗的砚台写字,写后竟然将刚用过的带墨汁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沾污他一身。正因为米芾这种痴迷玩物、超脱无欲的潇洒心境,才奠就了他较高的书画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米芾写字画画,不是为了生计,不是为了艺术追求,纯粹是玩的心态。


米芾擅长多种字体,临摹古人书法,能够以假乱真。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著他独到的体会。用笔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结构要求增加跌宕起伏的特点、体现骏快飞扬的精神。米芾写字时会凝神片刻后然后下笔,期间一副又痴又颠的模样。其落笔如有神,行云流水而成。其书法常常左右倾倒,却摇曳生姿,让欣赏者感到妙不可言!也符合他颠狂的性格和行为。

米芾擅长书画,为「宋四家」之一。其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其个性怪异且举止癫狂,因而被人们称之为「米颠」。因为宋神宗是吃米芾母亲的奶水长大的,所以他得以进入官场被诏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潜心魏晋书法,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地钻研书法。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他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米芾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宋代的书法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一方面尤其突出。

也许这些特点人们把米芾称为米颠。


癫。

两大原因,一是生活作风,二是心性。所以,这个「癫」字也有一点侮辱的意思。

历史记载,米芾其人行为放荡不羁,这是「癫」字的由来之一。关于此点,大家尽可以去找故事看,还挺有意思的。

主要说说第二点,米芾的心性。

米芾为人或许未必极度正直,但却是个超级直肠子,不掺假的钢铁直男。

书法界流传一个排名,「苏黄米蔡」,即苏东坡、黄山谷、米襄阳、蔡襄。但是这个排名并不公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蔡襄实在不够格出现在这个榜单里,而黄庭坚的水准有目共睹,远在米芾之下。

出现这个排名、这个排法的原因,是因为米芾推崇蔡京、蔡卞的字。蔡京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了,而蔡卞是蔡京的兄弟。他们在文人心目里是个什么样的风评,可想而知。

而米芾是对字不对人,他只评论字的好坏,不管人什么样,他的评价是客观的。但是在文人墨客的心中,米芾推崇奸臣,这还了得?所幸米芾无甚过错,且用一个「癫」字来形容他,也就罢了。

但是时过境迁,后世历代书法家都给出了比较客观的评判。蔡京的字,其实足以跟苏东坡划等号。只是因为历史原因,不能把蔡京排在前列,但好好排名的话,也应该是苏米二蔡,之后才轮到黄庭坚。毕竟评的是书法,又不是评道德模范。就像书法大师于右任所说,「惟米襄阳出东坡之右」,黄庭坚、蔡襄根本不在这个档次上。至于二蔡,排在后面也无可非议,名声确实不好,活该。

不过,「米癫」这个外号是改不了的。也罢,谁让米芾是钢铁直男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