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水水软桥~~有机彩绘村」达人带路行程时,中午用餐地点为软桥社区的「生活田庄」,虽然在「竹东软桥社区与簧城竹帘文化馆」一文中曾简略介绍菜色与评价,但碍于行文架构,未能多有著墨,因此想再透过此文分享更详细的用餐经验。

DSC_5621 (小).JPG

生活田庄设立在传统合院建筑,地址为软桥55~16号,现存建筑有一条龙与右伸手,虽然是寻常的乡间建筑,却也经过空间美化,处处可见用心。

DSC_5620 (小).JPG

一如其名,生活田庄座落在田野之间,周围被农田与群山环绕,天气好的时候,在户外更有美景佐餐。

DSC_5623 (小).JPG

唯一稍嫌不足的是,在这美丽红砖建筑的门面,「选田庄好处居,无所拘乐自如」、「盖草芦茅舍,远是非荣辱」对联,意境虽美,褐底黄字倒有些突兀了,若能换成淡雅的木色雕刻该好多了。

DSC_5631 (小).JPG

生活田庄将一条龙的公妈厅与左右厢房作为三间包厢,虽然有过在乡下外婆家公妈厅围炉的经验,但在别人家的公妈厅吃饭倒别有不同滋味,每间房都有一张大圆桌,适合多人合菜,如果挤一挤勉强一张桌可以容纳15人。由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要前往左右厢房也要经过中间公妈厅的主入口,所以这间房受到的干扰较多,注重隐私的客人必须稍微留意。

DSC_5625 (小).JPG

由于已经事先预定用餐,所以结束上午游庄的行程后,就可以直接入座用餐。这里准备的瓷碗、木筷与瓷壶都非常符合餐厅古朴的气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免洗杯,使消暑解腻的无糖热麦茶显得逊色不少。

由于我预先标注「素食」需求,当天早上抵达时,老板还特地来确认我的素食要求,我表示植物都可以、蛋奶尽量不要,尽管一行14人只有我吃素,但经过明确的沟通,我也不禁期待能享受到多样美食。这间餐厅使用当地有机作物,就算只有简单调理原本就很美味。

DSC_5634 (小).JPG

在事前不知菜单的情况下,全交由老板规划,整体来看这间餐厅提供的是客家口味家常菜。总计这天的菜色有十菜一汤,地瓜饭、白斩鸡加桔酱、炒粄条、芦笋秋葵玉米冷菜拼盘、梅干扣肉、炒四季豆、客家小炒、过猫沙拉、姜丝大肠、菜𫗦蛋、肉燥笋干、豆干排骨汤。

DSC_5632 (小).JPG

本文依上菜顺序说明,荤食菜色参考同行妹妹的评语。第一道白斩鸡使用的并非一般肉鸡,即使是从小吃惯现宰土鸡的妹妹也称赞是好吃的鸡腿肉,由于肉质本身不错,配上客家桔酱的沾酱,可说是经典的客家菜。这道菜与我无缘,但我倒很想试试桔酱拌饭的穷人吃法


DSC_5633 (小).JPG

第二道菜同样是不可错过的客家菜--炒粄条。看著其他人争食的模样,我不禁开始怀疑「说好的素食呢」?虽然许多人喜欢用猪油炒粄条,导致许多小吃摊的粄条就算看不到肉末也不算素食,但既然提供客制菜色,对于像我这种不甚讲究厨具分离的五辛素食者,如果作成不加肉燥的素食炒粄条不是更好吗?


DSC_5636 (小).JPG

第三道菜是秋葵、芦笋、小玉米作成的凉拌菜,因为我可以接受五辛,所以秋葵使用了大蒜沾酱,后两者则是采用客家桔酱。虽然总算是我可以吃的菜色,但这个出菜顺序其实是相对不利的,因为是综合冷盘,每一种份量都不多,荤食者也习惯食用前菜,就算明明是素食者难得的专属菜色,实际上却分不了多少。

DSC_5639 (小).JPG

第四道菜是梅干扣肉,也是道地的客家菜。光看那肥瘦交错的肉片光泽,就知道非常下饭,果然很快就被一扫而空,但梅干菜却被剩了下来,不免觉得十分可惜。

DSC_5640 (小).JPG

第五道炒四季豆。

DSC_5642 (小).JPG

伴随著炒四季豆上来的,老板特别给我一小碟「素食私房菜」,不同的大概只有撒料变成了蒜头吧!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主菜一定要加上虾米呢?如果是单纯的炒四季豆,风味也差不多,也更能兼顾荤食与素食者的需求,或者根本就做成蒜头四季豆就好,不需要特别给素食者一小碟,否则我的专属菜色很快就吃完了,但荤食四季豆到最后却还剩下不少。虽然菜色规划有不体贴之处,但四季豆的料理却不差,吃起来十分爽脆,显然经过细心挑选与处理。

DSC_5641 (小).JPG

第六道客家小炒,同样是经典客家菜。如果老板能够再送上一盘素食者专属的炒豆干就好了。

DSC_5643 (小).JPG

第七道过猫沙拉。川烫地清爽滑嫩的过猫,搭配沙拉酱与花生粉,是十分受欢迎的一道,但在有限的蔬菜菜色中,这样的份量还是不够多。

DSC_5644 (小).JPG

第八道姜丝大肠,这也算是必备的客家菜。虽然这道菜与我无缘,但平心而论,以往看过的姜丝大肠往往有切片太小、姜丝太多的问题,但这道菜看来相当有诚意。

DSC_5647 (小).JPG

第九道菜𫗦蛋。蛋素者应该可以吃,满满的菜𫗦口感爽脆、调味适当,没有死咸的问题,鸡蛋煎到带点焦色,鸡蛋虽然有型但口感不会太老,即使是常见的家常菜,但食材与口感都算相当不错。

DSC_5645 (小).JPG

眼看著菜都要上完了,我根本没多少菜可吃,又难以指望还有更多素食菜色,便决定对过猫沙拉下手,做了一碗满满的过猫盖饭,抚慰我欲求不满的心灵......。

DSC_5648 (小).JPG

第十道肉燥竹笋。不晓得竹笋是不是取自周围的竹林,但不同于一般笋干的坚韧口感与重酸咸,这边的笋干似乎只经过简单加工,算是相当水嫩清爽,切成大块也让人很满足。如果考虑到有素食者,只要不添加肉燥,使用简单的盐卤调味就能发挥笋干本身的风味,或者作成油豆腐笋干应该也不错。

DSC_5650 (小).JPG

最后的汤品是豆干排骨汤,前阵子刚好是长豆干的季节,随处可见人家在晒制豆干,这也算是经典的客家菜吧!不过一般来说,如果餐厅愿意提供素食料理,通常也会另外安排素食汤品,我想如果用此地的有机蔬菜,作成豆干筊白笋汤应该也不错吧!

总结来说,与老板对素食者的详细确认用心相比,所出的菜色却是不符期待的,尤其在Special私房菜出现以后实际上就没有符合我要求的菜色了。

以不含蛋奶的五辛素标准来说,只有冷菜拼盘、特制炒四季豆两道;再加上蛋奶素,也只有过猫沙拉、菜𫗦蛋两道;如果很不挑剔地容许锅边素,那还可以吃到粄条跟笋干。然而实际上,只要稍做调整,炒粄条、炒四季豆、笋干、长豆干可以作成同时满足荤食与素食者的菜色。否则对于全素者来说,处于充满有机蔬菜的地方,却只能吃一点点的冷菜拼盘与炒四季豆,未免也太禁欲了。

我相信以本地丰富的有机蔬菜与出色的料理技术,应该可以做出更多符合素食者需求的菜肴,只是以后如果有素食者要前往用餐,可能要特别强调要几道蔬菜料理,应该可以避免这次荤素同桌的窘境。

DSC_5652 (小).JPG

最后再介绍一下用餐环境,刚好左侧包厢空了出来,趁机拍了一下内部,很棒的红砖墙面装饰著当地老照片,上方竟然还保留了置物空间,这种阁楼的神秘感对我颇有吸引力,虽然以前老家也有,沦为满满灰尘的杂物间,但想到可以躲上去就很不错。

DSC_5656 (小).JPG

公妈厅的墙面亦有老照片装饰,在客家民居中常见对联的位置则放上书法卷帘,简单却有雅趣。

DSC_5629 (小).JPG

这间房子最有特色之处,约莫是圆形轮状的天窗了,除了采光通风效果,装饰性也十足,另外不知道是否拆除了横梁与天花之故,直接表现出来的屋顶铺面与红砖墙面连结成一体,不仅强化了开放的空间感,更突显了红砖建筑简洁的美丽。

延伸阅读:达人带路-竹东软桥社区与簧城竹帘文化馆

餐厅名称:生活田庄
电话:0910 296 573
每人平均价位:300(合菜)
地址:新竹竹东软桥55~16号 (竹122线25.6k处)

营业时间:周四 - 周二: 11:00 - 19:00(周五-19:30、周六-20:00)
官网:http://ppt.cc/N8x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