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永远属于街头。

湿热的空气,路灯下,马路牙子边,折叠桌椅,塑料浴盆里装满活虾,舔著火的大锅,戴金链子的大哥和穿红底CL的小姐姐,扯淡的兄弟,冰镇啤酒,花毛一体

,爆炒的阵阵香味……

用大铁盆装满小龙虾端上桌,红亮,滚烫,裹满汤汁,先吸吸虾头,然后提著虾尾将虾肉整个咬下,紧实浓郁。这里是中国南部,土地肥沃,水系密布,这是孕育了小龙虾的土地。

▲ 小龙虾 *《风味人间》

但在中国人彻底爱上小龙虾之前,作为地方特色食物,它在美国南部已经火爆了几百年。美国人对他的熟悉,甚至比这个国家建国的历史还长。

小龙虾这么好吃,我们为它狂欢一下吧!

1755年,当英国殖民者与加拿大阿卡迪亚地区法国移民的矛盾已无法调和的时候,冲突爆发了。

英国人开始驱逐这些说法语的居民,史称「1755大驱逐」。于是,相当一部分人沿著大西洋来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地区。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有著同样的法式风情和料理。炖饭、青蛙、兔子,海鲜,应有尽有。当地土著印第安人还会用带著鹿肉的芦苇捕捉一种长得很像缩小版的缅因龙虾的小生物,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 波士顿大龙虾 *《风味人间》

Tips:缅因州大龙虾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波士顿大龙虾」,这种食材在加拿大阿卡提亚地区和美国缅因州盛产,曾经主要在美国波士顿贩卖和统一运输,逐渐大家就开始以「波士顿大龙虾」命名。

这群人后来被称为卡疆人(Cajun),也许是全美国最固执、最坚持传统的一群人。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生活习惯(木结构的、紧密的法式小楼)和自成一派的饮食体系,并且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

▲ 卡疆风味小龙虾 *《风味人间》

烹饪小龙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对传统的致敬:首先必须要煮。大铁锅里装满水,依次加入芥菜籽,芫荽籽,五香粉,月桂叶和黑胡椒的调料包,两大瓶柠檬汁,以及一桶包括了红椒、辣尖椒、盐、姜蒜粉的卡疆调料。然后才是小龙虾,这些鲜活的小龙虾呼啦被倒进大铁桶,加上土豆、玉米和红肠,十分钟之后就熟了。(配方来自纪录片《Ugly Delicious》)。

坚持传统的路易斯安那人甚至把小龙虾变成了狂欢,每个复活节前的周五就是一年一度的小龙虾节。跟中国由各地商业赞助产生的小龙虾节不同,路易斯安那的小龙虾节里,是他们的过去、坚持、骄傲和传承。

▲ 小龙虾节上好客的居民 *《风味人间》

和牛蛙抢饭吃的中国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小龙虾作为牛蛙饲料最早被日本人引进到了北海道,不久后就来到了中国。

因为适应能力很强,它们很快在稻田河流间繁衍开来:江苏的洪泽湖,湖北的潜江,湖南的洞庭湖,随处可见小龙虾的身影。如今如果走访上述三个地区,都会听到同样一个传闻:1980年左右,有一个当地人无意间尝试了把小龙虾烧著吃,发现味道不错之后,便推广给了身边的朋友,小龙虾作为中国人食物的历史从此展开。

▲ 小龙虾我们走 * 搜狐网

最早是各式各样的夜排档里。湖南岳阳出现了天保虾尾,长沙出现了口味虾,湖北潜江则是蒸虾和油焖两种口味,满足了清淡和重口人群的需要。江苏盱眙诞生了著名的十三香小龙虾,由十几种药材、辣椒、花椒和葱姜盐酒共同炒制而成,而到了首都北京,则以簋街开始,研发出了著名的「麻辣小龙虾」,简称「麻小」。

▲ 湖北潜江油焖大虾 *《风味人间》

薪薪之火,可以燎原。随著养殖、物流、冷链、烹调方式的不断改进,2000年开始,小龙虾陆续开始在全国亮相。

如今小龙虾已经可以做到几乎大半年无休。 每年从3月1日开始,云南和海南的小龙虾作为先锋部队,就会被陆续运送到全国各地。到了4月1日左右,湖南小龙虾登上舞台;大概两周之后,湖北小龙虾上市,这个省的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最后到4月底5月初,全国各地的小龙虾都成熟了,食客们一直可以吃到9月份。

除了蒸虾、油焖、口味虾、十三香、蒜蓉等做法,还出现了椒盐、咸蛋黄、臭豆腐,甚至榴梿等上百种口味。高级餐厅可以点到2两大小,50元一只的冰醉小龙虾,肯德基甚至也推出了小龙虾汉堡,加上风靡一时的小龙虾盖饭,这个食材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 各种口味的小龙虾 *《风味人间》

看小龙虾72000000变

都说美国人更擅长创新,中国人更注重传统的延续。但在小龙虾上,两个国家却几乎完全相反。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人吃小龙虾的方法几乎只有上面的一种,但中国人却在成功的和牛蛙夺食之后,灵感的火花四处点燃。

不过这几年,美国人似乎也开始活跃起来。

在纪录片《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里,主持人张大卫 (David Chang)描述了一种风靡德州的「越南-卡疆式」(Viet-Cajun)小龙虾:把煮好的小龙虾一股脑放入大铁盆内,然后再将所有调料:辣椒、卡疆粉、柠檬草、大蒜、黄油倒进铁盆里,不停翻动,然后沾上又酸又辣的酱汁,散发浓郁蒜蓉香味的「越南-卡疆式」小龙虾就大功告成了。酸和香就像火车一样向口腔冲来,根本停不下口。

* 《美食不美》

更有趣的是,当张大卫来到北京「烧虾师」尝试完蒜蓉小龙虾之后发现蒜蓉小龙虾和「越南-卡疆式」小龙虾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一些越南风格的「酸味」。

烹饪,本就是一个将食材以符合自己特性的方式加工并呈现的过程。在这件事上,东西方殊途同归。义大利、波兰和中国都有自己特色的饺子;西班牙和中国在几百年之前就开始吃烤乳猪;「越南-卡疆式」小龙虾与中国蒜蓉小龙虾的相似更佐证了这一点。

▲ 蒜蓉小龙虾 *《风味人间》

西食东渐,来自西方的小龙虾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成为了几亿中国人的心头好,开发出上百种口味,造就了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而来自东方的华裔、越南裔移民,则试图用不一样的烹调方式改变西方人对小龙虾的刻板传统。

这是一段值得被记录的历史,也隐喻著未来:世界大同这件事很难,但至少可以从舌尖大同开始。

作者:刀刀

头图来自:《风味人间》

图片部分来源网路

如有疑问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聊一聊

快来留言说说

你上次吃小龙虾是什么时候?

往期推荐

导演陈磊:我们没胖,真的没胖

《肴变万千》背后的故事(??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在吃什么这件事上,我们臭味香投

不爱吃苦,爱吃臭~(??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