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医生和患者是社会一轮的医生和患者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但由于医学信息不对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结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就容易产生医患冲突。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患者及各界的共同努力。

4月10日,浙江大学启动了第五届 “医德医风奖评选”活动,约有医务工作者3万人参评。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说,要在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加强医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医生的沟通能力,用更言简意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使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现状和发展建立正确的认识。医学就本质言之,是为了人、为着人的。医学的发展还存在局限性和未知性,不能治愈一切疾病,精湛的技术之外,医生需要常常用温情去帮助病人。

“好的医生应具有3个‘H’:Heart是心中的良知,Head是大脑里的知识,Hand是手上的技能。”100多年前,浙大二院前身广济医院首任院长、苏格兰医生梅藤更向医院员工阐述了为医之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宣传中心主任、党政办常务副主任方序在回答大河健康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新的时代,“3H”有了新的内涵:以“济世救人”的初心,用刀尖上的精湛技艺、不断创新的知识体系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带给病人全新的“3H”体验,即Heart——心智健全,Head——头脑灵光,Hand——手脚灵活,在融洽的医患关系中让患者感受到了平等、尊重和温暖。

医患沟通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医生要尽量照顾患者的弱势心理,应该对患者做出具有专业合理性且具有人文关怀的解答,避免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当中。除了重视疾病的情况,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在解决疾病手段的代价和病人心理接受度上充分的进行沟通,为患者寻求平衡点。而患者,要对医生有充分的信任,在自己疑虑不能打消的情况下,可以听取多方意见,而不是当面与医生发生争执。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是安静适宜的空间,以及每次就诊中都能有充足的时间,不管是医生也好,患者也好,都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充满耐心、保持理性。

近年来,国内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人教育,但在校教育只是漫漫行医之路的一个阶段,年轻医生需要经历长期的毕业后教育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学校(医院)的培训及个人的努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