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勋初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小史》等书。周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多次为学生讲授《文心雕龙》一书,2000年出版的《周勋初文集》中收有他所撰的13篇《文心雕龙解析》,就为彼时授课的讲义。进入新世纪后,周先生一直有意将《文心雕龙解析》一书补充完整,遂在诸及门弟子的帮助下,终于在晚年完成《文心雕龙》所有50篇的解析工作,由凤凰出版社于2015年10月隆重推出。全书分为上下册,凡1000余页,共78万字。可谓周先生的晚年巨制,亦是一部「龙学」佳构,定当佳惠学林。

原文:《晚年巨制,「龙」学佳构》

作者:南京大学 卞东波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例新颖,便于阅读,学术性强。《文心雕龙》用骈文写成,成书于1500多年前,其中多有难解之句,难通之典,难明之文化史背景,难懂之学术史语境。虽然《文心雕龙》自明代以来,就有多种注本,晚近以来甚至有白话译本行世,不过前人注释重在字句梳理,典故出处,而欠于用现代的学术语言对《文心雕龙》进行全面的解析,更缺乏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脉络对《文心雕龙》涉及的文学本体论、文体论、文用论进行剖析。

著作「前言」延续了周先生多年学术研究的理路,即「文献学与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文心雕龙》置于中国学术史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的语境中加以观照。周先生的研究方法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即面对研究成果众多的对象时,我们如何取得创新,如何推进学术。比如,前人研究刘勰思想时,有的学者强调他的文学思想主体是儒家,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其实是受到佛教影响的产物,所言皆触及到刘勰思想的一个侧面,但都不够周延,即如儒家影响而言,已不是孔子时代,甚或汉代的儒学,而是魏晋以来受到玄风沾染的新儒学,故周先生指出:「处在齐梁时期,不论从客观情势上考察,还是从主观因素来分析,作为世家大族中人的刘勰与颜之推,都会走上相同的道路:玄佛双修,在论文时则宗奉儒家。」在此基础上,周先生精辟地指出:

我们研究刘勰时,也应把他放在中国学术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探讨他与前代学术其他方面的关系,看他吸收了前人与他人的哪些成果,还要把他与周围人作比较,看他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位置,而不致将他视为遗世独立的一位超人。

「前言」部分,周先生也对围绕刘勰生平与思想的诸说进行了辨析,如关于刘勰生平,前人多认为刘勰出身于低等士族,但周先生根据出土的刘氏家族的墓志,认为「刘勰出身于一个显贵家族」。所言皆为凿空剀切之论。

本书「正文」部分是周先生最为用心所在,在体例上也多有创新。周先生认为,研读《文心雕龙》必须「懂得题目的涵义」、「分清文章的层次」、「掌握骈文的特点」,故为正文设计独特的写作体例,分为「解题、注释、分析」三个部分,对《文心雕龙》50篇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题」是对《文心雕龙》篇名的解释,50篇全部由周先生撰写,这50篇解题也体现与贯彻了周先生的学术思想。且以周先生所撰的《正纬》、《封禅》两篇解题为例。从现代文学观来看,古代的谶讳与封禅文毫无文学性可言,但在古代却备受重视,在社会政治中也有今人难以想像的功用,刘勰《文心雕龙》也辟专章加以分析。周先生在解析这些现象时,则从文化史作了客观分析,肯定了其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自东汉起,至齐梁之时,文人笔下常是引及纬书,用作创作中的材料,这在《文选》选入的作品中,以及李善等人的注释中,均可发现其残佚片断,这些已是中国文学史上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一种创作元素,自然应当予以重视,不宜轻易否定」。

为了方便阅读,《文心雕龙解析》甚至对《文心雕龙》文本中难读之字都标注了汉语拼音。《文心雕龙解析》将《文心雕龙》每篇的文本分为若干段,「分析」则是对这些文段论述的总结与大意的概括,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正文部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在每篇的解析之后,还附录了若干篇周先生撰写的研究论文,既是对解题的补充,又是从学术上的深化。后记部分,周先生追忆了自己写作《文心雕龙解析》的历程和经过。读罢不禁对周先生数十年沉浸于《文心雕龙》研究的恒心与毅力感到敬佩。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少有的较有体系的著作,加之以骈文写成,如何让现代读者能读通《文心雕龙》,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周勋初先生的新著《文心雕龙解析》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读本。既有强大的学术性,又有具体的实用性,使得该书具有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双重性质,也可以看作周勋初先生几十年学术生涯的一个总结。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