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啦,變矮啦~。

人老了會變矮,這似乎是個正常的事兒。

但醫生會告訴你,變矮了可不是因為老了,而是因為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彎曲、壓縮,才會變矮哦!(劃重點)

什麼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了又怎麼辦?為了各位看官和各位看官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晚年健康,今天我們FA千骨就給大家捋一捋骨質疏鬆那·點·事·兒

啥叫骨質疏鬆啊?

直白地講,就是骨質丟失,骨骼變得"酥脆"了。

就像白蟻鑽過的房子,蟲蛀過的木頭一樣,中間的那些架子結構都變空了。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當丟失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房子不能承受自己的重量,就會垮掉。

人也一樣,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哪怕走路這樣的正常活動都會引起【脆性骨折】。

而骨骼有一定的彈性,所以當在骨折之前,會先出現【骨骼壓縮】變矮的情況。

所以,變矮的老人應該尤為注意哈~

骨骼丟失,丟失的主要是什麼東西呢?它又是怎麼會丟失的呢?

它就是老年人群的老朋友——鈣

鈣在體內,主要存在骨骼里。

無鈣骨不硬,無蛋白骨不韌。

各種蛋白摻雜著鈣質就形成了我們又硬又有韌性的骨骼。

但鈣不僅僅存在於骨骼,它還存在於血液裡面,叫做【血鈣】。

【血鈣】維持了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它能夠【鎮靜】神經,舒張肌肉。

所以當血鈣缺乏的時候,神經會過度活躍,肌肉就會收縮、抽筋。活躍的神經還會激活人體的各種"腺體",包括汗腺,所以缺鈣的人就會流·虛·汗。

發生饑荒了怎麼辦?當然是開倉放糧啊~

部隊不夠怎麼辦?當然是徵兵爆兵啦!

沒錯,血裡面缺鈣,就會動員骨鈣入血。

然後,就是——骨質疏鬆。

兩類人群特別容易骨質疏鬆:

【孕婦】要用的鈣多。

孕婦需要大量的鈣為孩子形成骨骼,所以需要額外補鈣,否則就會溶解自己的骨骼,把鈣輸送給胎兒,容易造成骨質疏鬆。

【老人】骨質流失的多。

人到30歲左右,達到骨骼的【人生巔峰】,骨骼最為強壯,30歲以後骨質逐年流失,也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尤其是女性【絕經】之後,骨質加速流失,出現骨質疏鬆基本上就只是早晚的問題。

零件用久了是會老化的,所以車輛要不停的保養。

人體也是這樣,損耗快的,比如皮膚,每28天就會完全更新。損耗慢的,比如骨骼,七年左右會更新一次。

骨骼里負責拆舊骨的"拆遷辦"叫"破骨細胞",負責建新骨的"建設局"叫"成骨細胞"。

小孩子骨骼要長大,拆得少,建得多;成年之後骨骼基本不變,拆遷和建設是平衡的。

負責向骨骼傳達"建設"和"拆遷"指令的傳令官之一就有【雌性激素】,它刺激成骨細胞生成新骨,抑制破骨細胞破壞舊骨。

絕經後的女性,雌性激素分泌急劇減少,成骨不足,破骨過盛。骨量丟失迅速,很快就會出現骨質疏鬆。

得了骨質疏鬆怎麼辦?

當然,補鈣,這是最基礎的。健康的年輕人每天需要攝入800mg的鈣,健康的中老年人每天則需要補充1000mg的鈣,骨質疏鬆患者需要得更多。

對於骨質疏鬆患者而言,螯合鈣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對胃腸道的影響更小而吸收率更高,還能更好地幫助維持恰當的血鈣濃度。

其次,維生素D。

吃進去的鈣如果不吸收,就會隨糞便排出,發揮不了作用。

維生素D能為"鈣"開後門,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促鈣入血。

所以,無論骨質疏鬆的病因是什麼,鈣+維生素D的組合都被全球所有國家的《骨質疏鬆診療指南》作為必用的【基本補充劑】。

然後是各種藥物

藥物是怎樣改善骨質疏鬆的?沒錯,就和你想的一樣,無非支持建設、打壓拆遷嘛。

我們經常聽到的幾種骨質疏鬆藥物,大體上就可以分成這兩類。

1.打壓拆遷——骨吸收抑製劑

這一類是最常見的,我們最常聽到幾種葯都在裡面:雙磷酸鹽、降鈣素、雌性激素、雌性激素受體激活劑等,主要依靠抑制破骨細胞的功能。

2.支持建設——骨形成促進劑

這一類比較少,主要是甲狀旁腺激素及其類似物,依靠刺激成骨細胞的功能。

近年來,多國也將維生素K2列入了骨質疏鬆指南之中。

和傳統藥物不同,維生素K2起效的主要方式是讓鈣沉積到骨骼。

成骨細胞派出去修補骨骼的工人"骨鈣素"中有10%~30%會偷懶,處於休眠狀態。維生素K2則像一個監工一樣,激活這部分"骨鈣素",讓他們老老實實工作,去抓住遊離的血鈣。

當然,除了營養和藥物,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也很重要。

這裡主要提一點:壓力。

骨骼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保護、運動。支撐起人的基本形態,保護主要臟器,作為運動的槓桿。

所以,保持骨骼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給予骨骼足夠且適量的壓力。

一方面,要通過散步等運動適量的牽拉骨骼。

另一方面,雖然說"有錢難買老來瘦",但我們建議老人不要太瘦。因為體重是幫助保持骨骼密度的重要因素。大數據已經表明,【瘦小老太太】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建議如果您有親人屬於這類人群,1年至少要帶她去檢測一次骨密度。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參考文獻

[1] 原發性骨質疏鬆診療指南(2017)[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7,10(5):413-444

[2] 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抗骨質疏鬆治療與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5,9(8):189-195

[3] Japanese 2011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executive summary[J].Arch Osteoporos,2012:3-20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