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3月28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和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陆家嘴管理局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发布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现场图片

  3月28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和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陆家嘴管理局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发布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董鑫旺,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赵万兵,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海燕,副校长顾晓敏,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吴大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赵宇梓,浦东新区原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顾晓鸣,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吕虹,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林小红等出席发布会。

  领导致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在致辞中表示,自2006年上海金融学院(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以来,已经经历了13个年头。13年,13本《蓝皮书》不仅以详实的数据忠实记录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还精心汇集了上海智库专家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已成为国内外金融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一套丛书。13年春华秋实,风景常新。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蓝皮书》发行量、受众面也不断扩大,而且年年展现新观点、新视角和新评价,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咨政启民的重要作用。他感谢《蓝皮书》编委会一以贯之的努力和辛劳,希望更好地发挥“蓝皮书”的品牌效应,以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海燕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海燕在讲话中指出,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市政府参事吴大器领衔主编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连续进行了13年。13年来,《蓝皮书》编写团队筚路蓝缕,致力于以高校智库为平台践行“咨政启民”的使命。一方面,通过每年编写《蓝皮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和投身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去,发挥“启民”作用;另一方面,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研究,积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发挥“资政”作用。《蓝皮书》始终追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融权威性、专业性、国际性、实用性、参考性、系统性、时效性于一体,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学术研究领域、专家智库方面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和靓丽风景。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已连续发布了13年,最近几年一直选择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发布,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蓝皮书不仅总结和描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一年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建言献策,融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国际性、参考性、时效性于一炉。譬如,总书记去年11月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的蓝皮书就有对长三角金融协同发展的论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希望能参与2019年蓝皮书的编撰,把上海的能源金融板块写进去。

  叶国标表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不仅是陆家嘴金融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性平台、资源性平台和服务性平台。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在欢迎辞中表示,今年1月上海地方高水平项目评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列入培育学校,蓝皮书作为难得的开放平台和品牌也已经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载体,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赠书仪式

  唐海燕、吴大器代表《蓝皮书》编委会向上海金融界赠书。

  《蓝皮书》介绍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吴大器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吴大器代表《蓝皮书》编委会介绍了2018年《蓝皮书》的编撰情况及主要内容。据介绍,2018年《蓝皮书》的第一编是对2017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概览与分析,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中心、中国支付市场和各国金融中心比较研究等五个方面作了数据为基础的扼要概览与评价。第二编是金融区域发展和开放创新的专项研究,根据2018年国家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蓝皮书》对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上海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的方向、中国保险业如何加快对外开放、上海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绿色金融的法制保障研究开展了专项研究。在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宽口径发展上,《蓝皮书》提供了2018年业界特别关心的一些命题的专业思考,特别把金融的区域发展和开放创新作为2018年《蓝皮书》专项研究的主线,为上海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研究成果。吴大器指出,《蓝皮书》的第三编内容是决策咨询专报,对受到国家领导和上海主要领导批示的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协同联动和重点突破、对金融的风险防控等作了专门的阐述。全书30余万字,形成了与2018年上海金融健康发展相匹配的创新研究成果。

  吴大器指出,2017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现固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票据、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全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根据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达5399点,较2016年末增长432点,增幅8.7%,显示出2017年上海金融业景气程度较好。吴大器表示,与2016年相比,景气度发展状况继续有所改善,其中金融国际化、金融人才、金融创新、金融生态环境都有较大改善。

  吴大器指出,在2017年9月在迪拜发布的第2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可以看到上海排名第六,在2017年7月发布的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排名第五,《蓝皮书》对排名的变化作了框架性分析。他表示,上海金融中心在全球经济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稳步前行,使我们对2020基本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更充满信心。

  吴大器表示,以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为主的调研团队一年里走访了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来对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进行了调研。在大量数据、案例、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命题起步的原创型成果:(1)首次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价值定位,对提出的龙头枢纽、航空母舰、核心城市和区域金融协同体系先行区作了阐释。(2)系统梳理了浙江、安徽、上海、江苏的金融调研数据,现状剖析,集中反映了三省一市金融行业对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的愿望和企盼。同时也有相应情况的具体建议。(3)重点分析了上海“新兴金融风险防控”的现状,归纳了上海多元、协同、联动处置的体系特点,提出了破解难题,加快规范制度建设的系列建议。(4)总体形成了对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支撑的两个方面(金融协同发展与风险防控),提出了创新为主线监管防风险的5+5方向型对策。吴大器表示,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正在有序推进,长三角金融协同与监管联动一定会是2019年的热点和重点。

  吴大器指出,在《蓝皮书》第三编中对决策咨询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调研,在“深入一线,注重联动,突出金融的不可或缺和战略融合,追求高质量突破”的导向下,建言高质量发展:一,上海的国家战略空间联动是上海新时期健康发展的区域成长特点,更需要坚持“国家一盘棋”、“面向开放的世界”、“按年循序集成规划”三个推进理念。二,“上海制造”需要新时期的华丽转型,并在紧密推动上海特有的国家战略中做实基础支持源,做全系统布局面,做准核心突破点,在并不太长的时期内,做好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样板。三,找准加快张江生物医疗产业的痛点,紧扣该产业环境管理精细度不足,规划用地制度通配性不足,存在更新政策支撑不足的“三不”瓶颈,提出五大对策,打造突破样板:1、以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为试点,积极探索制造与城市融合发展模式;2、完善环境管理的“放”与“管”举措;3、大幅推进用地的复合弹性高效举措;4、突破工业用地存量更新政策举措;5、助推产融结合的张江药谷金融产品问世。专报受到上海市委、市府领导的批示,为2018年底上海市出台的“上海生物制药产业发展25条”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建议举措。实践证明:上海的国家战略空间联动,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金融的血脉流动与融合成果则是重点突破的基础与画龙点睛所在。

  吴大器表示,从国际视野上看,上海金融20多年的发展是高标准起步,阶段式推进,宽口径跨越,双高型发展。从未来攻坚上看,距离2020年还有2年,上海金融更需要的是引外资弄潮,重国际定价,防风险底线,护“长长路带”。

  最后,吴大器谈到,在2018年蓝皮书的基础上,已对2019年的蓝皮书内容有了初步思考,主要研究内容有上海金融行业中会计、审计、区块链、大数据实践集成的创新试验研究,上海金融在“科创板+注册制”推进中聚焦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建议,上海金融防范风险的模型研究,上海浦东双城辉映(张江与陆家嘴)的方案研究等。

  长三角区域特邀研究员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现场图片

  在长三角区域特邀研究员聘任仪式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海燕向上海的张宇祥,浙江的邱士明颁发聘书。

  专家点评

  在专家点评环节,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赵宇梓,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吕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许文新,浦东新区原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顾晓鸣,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林小红充分肯定了《蓝皮书》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2019年《蓝皮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赵宇梓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赵宇梓表示,未来《蓝皮书》可以增加对新金融领域的关注和分析,例如消费金融,要加大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的短板,要跟踪改革、创新成效上成功和不足的一面, 并且要提高《蓝皮书》发布的时效性。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吕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吕虹建议,随着金融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地加大,可供研究的案例和样本也会更加丰富,可以结合智库专家的理论和企业的顶层设计、内部的实践来增加对《蓝皮书》提升应用价值方面的探索,并结合现在中央对上海五大中心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实践的应用价值,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做贡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许文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许文新表示,2019年《蓝皮书》可以侧重于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并且可以对金融风险防控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集中上海的智慧,对已获得成效的手段进行梳理。另外,他表示,《蓝皮书》可以出英文版本,走出上海,走出中国,为外国人了解上海金融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浦东新区原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顾晓鸣

  浦东新区原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顾晓鸣表示,《蓝皮书》可以增加国际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预测未来方面的内容,并增加综合性的图标。另外,他表示,未来金融中心的建设,一定建立在金融机构、人才以及业务内容上,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板块内容上可以增加金融服务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小企业服务,适当反映金融人才的发展状况。

  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林小红

  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林小红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以及解决数据口径的问题,找准角度更真实地通过数据反映真正的情况,另外,在未来的研究和蓝皮书编纂过程中,希望可以吸收来自一线金融机构的人员一起参加,有利于未来增强政策出台的传导效应。

  2018年《蓝皮书》发布会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建立开放平台, 进一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契机,2019年《蓝皮书》的研究方向已基本确定,学校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奉献聪明才智仍然在路上,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文字:斯晶晶

  摄影/图片:赵竟皓

  统筹:李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