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提到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中引进了DTI技术,可以更精确的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定位神经调控靶点的位置。很多患者家属可能不明白DTI技术是什么,它的优势在哪里,本文重点讲解DTI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神秘的“DTI”技术究竟是什么呢?

DTI全称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简称DTI,中文释义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实现活体观察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利于对各种疾病的白质纤维束的损害程度及范围判断,同时也能对精神疾病患者大脑细微变化做出响应,不仅如此,DTI技术还可以显示脑白质内神经传导束的走向,实现人体中枢神经纤维精细成像。

那么DTI技术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呢?

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由于受到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在各个方向弥散程度是不同的,具有方向依赖性,即各向异性,要描述分子的空间弥散情况,于是引入了张量的概念,脑白质中每一个提速的各项异性扩散过程中就可以用张量表示。

另外,DTI技术还包含了以下两个量化参数:

1、平均扩散率:指MR成像体素内各个方向扩散幅度的平均值,代表了某一体素内水分子扩散的大小或程度,通常所用的指标就是平均弥散系数,反映了水分子单位时间内扩散运动的范围,单位是mm2/s,其值越大,说明水分子扩散能力越强。

2、反映各向异性的参数:主要分为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相对各向异性指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患者的具体情况。

说了那么多,DTI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方面呢?

临床上,DTI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以下几个场景中应用比较广泛:

1、精神类疾病

DTI技术可以显示白质纤维束通路上连通的异常,对于脑立体定向技术中神经调控靶点的定位帮助非常大,还能缩小神经调控靶点的定位误差。

2、帕金森氏病

在DTI技术的引导下,帕金森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化可以精确被显示和定位,同时可融合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手术,引导医生执行精确、高效的手术。

3、脑肿瘤

可以定量分析脑肿瘤组织特点以鉴别肿瘤的级别,鉴别正常的白质纤维、水肿及肿瘤区域。测量瘤周的水肿平均ADC(Average Diiffusion Coefficient,平均弥散系数)值和FA值(Freactional Anisotropy,部分各向异性指数)以分析鉴别转移瘤和胶质瘤。同时DTI技术可以使临床医生在术前、术中更清楚掌握肿瘤和白质纤维的情况,使手术方案更加可靠安全。

4、脑梗塞

DWI技术有助于临床诊断早期、超早期脑梗死的及时诊断,而DTI技术在检测脑梗时候皮质脊髓损伤有着显著优势。

脑梗死区域的FA值显著降低,早期平均ADC值降低,后期增高,与梗死区相联系的同侧内囊、大脑脚和桥脑处的皮质脊髓束FA较对策显著降低,提示脑梗死后远端的皮质脊髓束可能存在进行的Wallerian变性。

DTI在通过对梗死远端皮质脊髓束FA计算判断其变性程度,并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转归。DTI不仅可用于脑梗死后白质纤维束,例如白质纤维束变性的研究,还能用于颅内灰质微观结构改变的研究。

其余诸如多发性硬化、缺血性白质疏松、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慢性酒精中毒、弥漫性轴索损失等疾病都能用到DTI技术。

总结

DTI技术是目前功能神经外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精确的定位可以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也是未来必定会非常普及的一项技术。

咨询电话(张医生):15921230693(微信同号)/15921328569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医院性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医保定点单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