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讀了點經濟學的東西之後,又經過兩節流程管理的課,思考的角度又寛了點,畢竟流程管理也是商業的東西,但凡跟成本效益扯上關係的話,跟經濟學也不遠矣。如果今天上的是生物學的課,也許就不會感到有所關聯?搞不好還是會有吧。10個小時的課程,內容難以深入,反正也就是多少湊合時數一下,能學多少就儘量學吧。

    授課講師中間舉出很多例子去談流程,其中講到煮飯流程印象較深,說到餐廳買飯不用強調要一碗洗了米的白飯,因為即使人家不洗米你也不知道,洗米流程可以省略。當時我就在想洗米流程是否真的可有可無呢?即使因為父母口傳下來的煮飯方法必定有洗米這個步驟,如果這個步驟真的沒有用的話,人性一定會將它自動淘汰。

    餐廳煮一大鍋白飯,開水是成本,如果為了節省成本,洗米步驟定會省略,但據我以前在一間大型連鎖餐廳工作的經驗,該餐廳的流程設計花了不少時間金錢,但管理層從來沒有下達過煮飯不用洗米的指示,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不是最低限度可以推論洗米的效益大於洗米的成本呢?另外,即使是廚房員工也沒有因為偷懶而省卻洗米的步驟,一個工序如果沒有實際作用又沒有有效監管的話,員工多多少少會有偷懶的情況,如果從實際的生活面來思考的話,這個沒有偷懶的情況也許就更容易明白,廚房員工在餐廳工作的一大福利,通常會包括餐廳膳食,在中國人社會白飯是主要的糧食,所以員工本身及同儕大抵都會食用餐廳白飯,這樣就有互相監督之效,即使A員工今天不食用餐廳白飯,但B、C、D員工也會監餐著A讓他不能隨便處理白飯。

    再進一步思考,有洗米及沒有洗米的白飯到底有沒有辦法驗証呢?我們知道洗米水會出現大量混濁的灰白塵粒,據說是白米運送過程減少損壞或儲存過程中有防潮防虫作用而加入的石灰或石膏粉,洗米正是將這些添加物與白米分離,我們可以想像,灰粉密度低,飯煲盛水後灰粉會浮面,如果只是處理數人份的米飯,相信不太明顯,但餐廳需要處理幾十人份的米飯,若省略洗米步驟,頂層的白米進口應會輕微沙粒感覺,長期來說,也對會腎臟造成影響。所以從效益及監督來說,洗米步驟不能省略。而講師以洗米為比喻講解流程時,因為對洗米的了解不足而認為洗米步驟可以省略,也是知識不足的局限,我想正好引以為喻,流程步驟的考察一定要慎重。

    這是初次使用經濟學知識試著解釋行為,感覺頗有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