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收藏的古书上面曾祖父写的,题在书封面上面的字,曾祖父是清末民国人,当时老家穷得响叮当应该是没有什么碑帖临的。纸是那种类似牛皮纸一样的硬纸,如果书法基础很差的人初学书法可以学这个字吗?古碑帖太难了。我也没想当什么书法家,只是想把毛笔字写好看。

王有宣三个字是别人所写,不是他写的。


谢邀,作为发烧友厚著脸皮答一发,你以为学老人家的字比古碑帖容易吗?按我说学谁的字都不容易,而且要是找个狗刨体让你学,你会觉得难如登天。

其实古碑帖不是都难,个人认为同样楷书,唐楷比魏碑难,同样唐楷,颜比欧难,欧比柳难。同样魏碑,张玄墓志比拓跋氏的元氏系列墓志难。


题主已经说明白,不想当什么书法家,只是想练练字。

那用你曾祖父的字作为学习对象是完全可以的,对一般爱好者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毕竟基本的点画用笔没有什么大问题。

现在有个误区,学习书法一定要古碑帖入手,其实不是。

其实取法乎上,是指学书入门以后的选择,而不是一开始学习,就去学习古碑帖。

任何自成一家的古碑帖想去学习是有难度的,古人成就越高后来者学习越难,学兰亭集序的很 多,又有多少人学成功?


对于学习对象,已经有共识: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末。在这种意义上,想写成一般的字也必须要学好的,要书法中的精品。

例女口:

篆书:《峄山碑》、《石鼓文》、《散氏盘》、吴昌硕、邓石如、赵之谦的篆书。

隶书:《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石门颂》、《西狭颂》、《史晨碑》、邓石如隶书。

楷书:智永《真草千字文》、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倪宽赞》,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赵孟𫖯《妙严寺》、《胆巴碑》。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集王圣教序》以及诸手札、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帖》,李北海《李思训碑》、《麓山寺碑》、苏东坡《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等诸手札,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卷》以及诸手札,赵孟𫖯诸帖、王铎诸帖。

草书:《太清大观楼》中王羲之、王献之部分、《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诸上座》贴,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王铎、傅山、张瑞图等。

小楷: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王献之诸小楷,钟绍京《灵飞经》,八大山人小楷、赵孟𫖯《汲黯传》等,文征明、王宠等。

章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宋克、赵孟𫖯、王蘧常等人章草作品。

碑体:《张猛龙碑》、《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杨大眼造像》、《姚伯多克造像》、《张玄墓志》、《始平公造像》、《元氏墓志》(这是好多种)等。


黄自元一脉风格的字,也是清朝馆阁体一脉的书风,可以学习,但是建议直接学习黄自元楷书,其92结构法对于书法结字的确是个很好的教材。

唯其书写规范不擅长变化有如当代田氏欧体,故在书法艺术领域颇受微言。


四书五经都是旧时小学初中课本,大概率是老人家年幼时写的包书皮。著实不易!练字的话,只要下功夫,可以写的更好。碑贴找自己喜欢的买,不必拘泥,楷书隶书都可作入门教材

其实写得还是不错的。

那个年代,稍有文化的人,达到这个水平应该不难。但要说多好,也不是。


还行,达到这种水平,就能算书法家了,看你旁边练的字,跟老爷的距离还有几百里(⊙o⊙)!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