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很多次都有这种危机

比如:苏联潜艇表决发射核鱼雷, 苏联雷达误判美国发射核弹题主想假设一下如果双方几千枚核弹发射,并进行二次打击,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能独善其身吗?其他国家呢

..还是说一轮打击时美苏就全球撒核弹,我死也没人能活


谢邀。对这个问题不专业,只能大概聊聊。冷战期间美苏对大规模动用核武都有过详细的计划并为此做了准备,并由此衍生出核捆绑理论。目前已有相关的解密资料,在知乎上就曾看到过美国六十年代制定的对中国核打击目标清单。中国遭遇过的核威胁或者说核讹诈也不只一次,目前有确切资料证明的至少有两次。一次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曾多次公开威胁使用核武器,并曾将核武运送至韩国。一次是中苏珍宝岛冲突期间,苏联曾向美国通报过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中国也多次表露过相关态度并做了准备。比如,在1969年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提出过「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开展全国国防三线建设等等等等。至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用一些资料:

《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要争取十五年和平。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有人敢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现在还要估计一种情况,就是想发动战争的疯子,他们可能把原子弹、氢弹到处摔。他们摔,我们也摔,这就打得一塌糊涂,这就要损失人。问题要放在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我们党的政治局开过几次会,讲过这个问题。现在要打,中国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但是苏联有。要设想一下,如果爆发战争要死多少人。全世界二十七亿人口,可能损失三分之一;再多一点,可能损失一半。不是我们要打,是他们要打,一打就要摔原子弹,氢弹。我和一位外国政治家辩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打原子战争,人会死绝的。我说,极而言之,死掉一半人,还有一半人,帝国主义打平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化了,再过多少年,又会有二十七亿,一定还要多。我们中国还没有建设好,我们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国主义硬要打仗,我们也只好横下一条心,打了仗再建设。每天怕战争,战争来了你有什么办法呢?我先是说东风压倒西风,战争打不起来,现在再就如果发生了战争的情况,作了这些补充的说明,这样两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文全译本,2006年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也谈到了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毛泽东有关讲话情况:

「80多个党的使者前来莫斯科。我们讨论了国际局势,以及防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导弹核战争一向是这种会议的主题。」

「毛在这次会议上就战争问题发言。他的讲话内容大致是这样:不要怕战争。既不要怕原子弹,也不要怕武器。无论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都一定会取胜。具体谈到中国时,他声称:如果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我们,而我们现在6亿人,即使我们损失其中的3亿又怎么样,战争嘛,若干年之后,我们培育出新人,就会使人口得到恢复。他发言之后,会场上是一片坟墓般沉默。」「这次会后各代表团开始谈感想。我还记得诺沃提尼诺沃提尼(1904~1975)时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同志说: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准备损失6亿人口中的3亿。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只有1200万。我们到那时将全部损失掉,就没有人来恢复我国人口了。」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九月五日 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最后一条,就是准备反侵略的战争。头一条讲了双方怕打,仗打不起来,但世界上的事情还是要搞一个保险系数。因为世界上有个垄断资产阶级,恐怕他们冒里冒失乱搞,所以,要准备作战。这一条要在干部里头讲通。第一,我们不要打,而且反对打,苏联也是。要打就是他们先打,逼著我们不能不打。第二,但是我们不怕打,要打就打。我们现在只有手榴弹跟山药蛋。氢弹、原子弹的战争当然是可怕的,是要死人的,因此我们反对打。但是这个决定权不操在我们手中,帝国主义一定要打,那末我们就得准备一切,要打就打。就是说,死了一半人也没有什么可怕。这是极而言之。」

「在整个宇宙史上来说,我就不相信要那么悲观。我跟尼赫鲁总理辩论过这个问题,他说,那个时候没有政府了,统统打光了,想要讲和也找不到政府了。我说,哪有那个事,你这个政府被原子弹消灭了,老百姓又起一个政府,又可以议和。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著觉。无非是打死人,无非是一个怕打。但是它一定要打,是它先打,它打原子弹,这个时候,怕,它也打,不怕,它也打。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选哪一个呢?还是怕好,还是不怕好?每天总是怕,在干部和人民里头不鼓起一点劲,这是很危险的。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因此,我们现在搞民兵。人民公社里头都搞民兵,全民皆兵,要发枪,开头发几百万枝,将来要发几千万枝。由各省造轻武器,造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小迫击炮,轻迫击炮。人民公社有军事部,到处练习。在座的有文化人,你们也要号召一下,单拿笔杆不行,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又是文化,又是武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