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其人

阿尔贝·加缪,生于1913年,法国著名文学家,存在主义与「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长大,度过了极为艰辛的童年,他的父亲因为战争而阵亡,母亲为了将他抚养长大,成为有钱人家的一名佣人。早年的加缪得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不幸的是,十七岁的他就被诊断出罹患肺结核。

1932年,加缪开始发表作品。十年后,到了1942年,加缪在巴黎担任《巴黎晚报》的编辑,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局外人》,首次在书中提出存在主义关于「荒谬」的概念。《局外人》一书的出版,让他一举成名。

加缪的一生颠沛流离,颇不得意,但是在绝望的处境下,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缪一直走在反抗的道路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大无畏反抗精神,让他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局外人》讲了什么?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主人公默尔索的这句内心独白成了这本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

《局外人》全书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引入一个充满荒诞和戏剧性的世界,默尔索与这个世界的各自冲突矛盾也由此展开。

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悲痛欲绝,他平静地在母亲的遗体边上点上烟,喝起了热咖啡;在草草结束母亲的葬礼的第二天,他就去海滩放肆玩乐,毫不避讳地去影院看滑稽电影,和女友寻求肉欲上的刺激……

默尔索在一场纷争中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对自己犯下杀人罪的事实供认不讳,并且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

检察官在一厢情愿的推理之下,一口咬定默尔索在社会上是一个有著强烈杀人动机、罪大恶极的心理扭曲者,这一切都要追溯到在母亲的那场葬礼上,默尔索非但没有悲伤痛哭,并且在第二天寻欢作乐。

检察官力图通过这一点将默尔索的罪行上升到故意杀人罪,另一方面,默尔索的辩护律师则动用一切证人,试图证实默尔索是传统意义上的「温良恭俭让」之人,试图「以情动法」。

讽刺的是默尔索对此始终保持旁观者的姿态,尽管他的供词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他还是道出了环境影响了精神,最终导致他杀人的实情。

默尔索最终被宣判「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一点人性」、「最藐视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他被指责「其空洞的心即将成为毁灭我们社会的深渊」,他最终被判决处以死刑。

你可以给我定罪,但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体验到的不是愤恨怨怼,只是一种善始善终的幸福圆满。这个社会里的局外人,一生真诚待人,拒绝说谎,不耍花招。他拒绝矫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局外人》是加缪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被称作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小说当中,加缪将现代人的荒谬处境描写的淋漓尽致。

当时还与加缪不认识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看完小说后立即写了一篇上万字的书评,让加缪从一个地中海边陲地带的作家,一下子成为了巴黎文化中心的名人。

因为这部小说,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当时44岁的加缪。他是有史以来第二年轻得到这个奖项的(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是1907年颁给42岁的英国小说家吉卜林)。

得奖的理由是:「他对现代人的良心的处境,有非常清晰而诚恳的阐述。"

如果读完这部小说,你认为加缪的思想是悲观的、厌世的,那你就错了。

加缪一生热爱世界,他肯定地说:「要改善人生,但不是去改造世界。」

其实加缪的思想很「接地气儿」,他关心人们怎么样与这个世界相处,怎么样通过反抗「荒谬」来达到人生的自由。他说:「我对人关心,我对人类绝无轻蔑态度。」

从加缪的作品以及他的言论中,他的思想分为三个部分:荒谬、反抗、自由。

加缪说:「所谓的荒谬,就是世界的非理性。」在他看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追求一种理性,要求世界能够理解我们个人,否则就没有意义可言。人总是热切地希望我们被这个世界所接纳和理解,但世界对我们的回应却总是事与愿违。世界是非理性的,人的理性与世界的非理性,就造成了荒谬的情况。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出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亲眼看著这个世界的「荒谬」,却做不出任何改变。即时在「神父」的劝说下,他依然选择放弃上帝,不信仰上帝,他说:「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敢兴趣的事情再产生兴趣。」

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傅佩荣先生说:

加缪认为荒谬产生了三个结果:第一,我的反抗,第二,我的自由,第三,我的热情。

加缪说:「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处境反抗,而是为了全人类。

而加缪的自由,说的是我们有无限制的创造的可能性,这个自由要用来创造人生的幸福。

那热情呢?就是要肯定人间的关怀,要为人类寻找新的机会,走向幸福。

他对人性也从来没有失望过,不管遇到如何负面的处境,还是相信在人身上,可赞美之处多于可鄙视之处。

荒谬——反抗——自由——幸福,这就是加缪的整个思想逻辑和体系。

可惜加缪在47岁的时候便不幸因车祸去世,导致他第三部分「自由」的思想作品没有出版,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加缪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加缪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离我们并不遥远。

当人们向上寻求信仰、上帝的时候,发现内心已经不那么坚固;

向下寻求「科学技术」的时候,发现科技与我们隔阂更深,

唯有向世界、向周围的人际关系寻求帮助,才可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关照人与世界的关系、关照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当代人关心的重点。

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在他去世之前,他的「反抗哲学」留给我们一个更加乐观的可能:

人类所处的黑暗的尽头,将来必有一线光明,只待我们继续奋斗,促进它的实现。


《局外人》:深刻性体现在哪里?以道德绑架的正义,是否可能会误伤?亦或加重所应该承受的?

看加缪的《局外人》小说,莫名的觉得与《哈姆莱特》里面,主人公的经典独白有些相似: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可以说《局外人》写的也是一部悲剧,最少主人公默尔索的遭遇就是可悲、可怜的,按照通俗的话语来说,他招谁惹谁了? 本来只是一位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小职员,对生活的变故、工作的调整感觉看似感觉很淡。 在母亲去世之后的表现,虽说和普遍所「认可」的对待方式,例如大哭、不停的叙说等,具有较大的出入,可那些毕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又有谁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摘默尔索不爱他妈妈呢? 我看未必,在文中,作者几次强烈的透露出,默尔索一个人的生活,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过的极其糟糕。 为了避免连累他人,更为了让妈妈生活的好一些、轻松一些,才将其送到养老院的。而且客观来讲,他的妈妈在养老院里面,生活的确实是更加开心,心情也顺畅了很多,甚至连「黄昏恋」都有了。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走的一定是很安详的。此外,文中,在对默尔索的心理描写环节里面,很多地方都显示出来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恩。 在生活中,不愿意麻烦他人,「懦弱」、「谨慎」、「麻木」的存在著,不主动去招惹他人、影响他人。认为一切都虚无缥缈的无意义。 依照主人公内心的想法,除了个别时候,生理上的体验,证明活著之外,对他人的生活、家庭都不管不问的。连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估计都认不全,就这样不紧不慢凑合著。可以称呼为朋友的,也就胡乱的搭著,你来了,就聊一会儿,你走了,也就不送了。 对他人来说的未来,升职、外放机会,都是可有可无的,很有点胜亦欣然败亦喜的味道。给的话,也不说很热情的接受,有时候也觉得是个麻烦,想起来都费劲一些,不给的话,书上也没说,估计心情也不会起什么波澜。 可是在杀人之后,关起来之后,在局子里面,沦为了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出庭、辩护,默尔索就像提线木偶一样,按照剧情进行「表演」。 来了、走了,再来了、再走了,可以说一切都不如眼下的真实。 在法律层面的审判,在精神层面的审判,真的公正无私吗? 在整个过程中,可曾感觉到正义已经被「道德」所绑架。颇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感。 因为杀人了,犯罪了,之前的一切都 「有了目的」,也便有了「邪恶」的外衣。 世界发展的太快,联想到当今社会,如果一位员工工作的全部,不仅仅是为了钱,怎么就成了问题?一个员工在工作上,不太看重升职,怎么就是后进和落后了呢?进而说了几句真话,怎么就成了破坏团队呢? 嗯,这是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 或许、应该、可能、大致还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嗯,一定是的。


要想真正读懂局外人,我们就要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们人的思想!可以说加缪那个时代,也正是二战前后!西方人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了一次明显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就是对人处在这个社会里,显得非常荒诞!

怎么理解这个荒诞,如果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计,两个人进行互相印证就能明白这种荒诞感,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了主人公变成一只甲壳虫!然后被家人看成是异类,于是全家人都讨厌他,甚至要杀死他!最终就这样被表现为人和异类之间的斗争!

局外人也是同样!莫尔索也被称为异类!母亲死了不掉眼泪 就是异类!最终被法官判了极刑!也是人与异类的斗争!

好了,列出上述人与异类斗争的一个特点,我们看看当时那个时代!战争何尝不是一帮人,一个国家看另一个国家是异类!尤其希特勒灭犹太人,就是人与异类的斗争!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到底谁是异类?莫尔索还是甲壳虫!这就是如何理解这些书的方式!


这本书前两天刚看完,今天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想表达的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在觉醒之前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勇气和无畏。

主人公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规则之外的人,貌似所有的道德要求对他都没有约束力。包括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落泪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没有人性,感受不到悲哀的人。他的内心中对于这种悲伤的事情没有达到共鸣,所以在外在行为上面没有表现出眼泪。但是这一点绝对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恶人,相反他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貌似什么都懂,又貌似什么都不懂,就那样过了一生。

如果没有看懂这一点,那么就会觉得这个作者是在乱写一通,甚至是在记流水账,不过你要想一想,这可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的代表作,难道那些评委都没有看出来这一层意思吗?

谢谢您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说《局外人》是存在主义的经典小说。

小说以零度写作进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即使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也没有任何伤心之意。

仿佛是一个冰冷的透明人。

小说其实是想说世界是荒谬的,人世是痛苦的,一切都毫无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对不起没看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