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其人

阿爾貝·加繆,生於1913年,法國著名文學家,存在主義與「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加繆在阿爾及利亞長大,度過了極為艱辛的童年,他的父親因為戰爭而陣亡,母親為了將他撫養長大,成為有錢人家的一名傭人。早年的加繆得以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不幸的是,十七歲的他就被診斷出罹患肺結核。

1932年,加繆開始發表作品。十年後,到了1942年,加繆在巴黎擔任《巴黎晚報》的編輯,發表了他的成名作《局外人》,首次在書中提出存在主義關於「荒謬」的概念。《局外人》一書的出版,讓他一舉成名。

加繆的一生顛沛流離,頗不得意,但是在絕望的處境下,始終堅持正義和真理,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繆一直走在反抗的道路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的大無畏反抗精神,讓他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局外人》講了什麼?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主人公默爾索的這句內心獨白成了這本小說驚世駭俗的開篇。

《局外人》全書從一開始就把我們引入一個充滿荒誕和戲劇性的世界,默爾索與這個世界的各自衝突矛盾也由此展開。

沒有哭天搶地,沒有悲痛欲絕,他平靜地在母親的遺體邊上點上煙,喝起了熱咖啡;在草草結束母親的葬禮的第二天,他就去海灘放肆玩樂,毫不避諱地去影院看滑稽電影,和女友尋求肉慾上的刺激……

默爾索在一場紛爭中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他對自己犯下殺人罪的事實供認不諱,並且沒有為自己做任何辯解。

檢察官在一廂情願的推理之下,一口咬定默爾索在社會上是一個有著強烈殺人動機、罪大惡極的心理扭曲者,這一切都要追溯到在母親的那場葬禮上,默爾索非但沒有悲傷痛哭,並且在第二天尋歡作樂。

檢察官力圖通過這一點將默爾索的罪行上升到故意殺人罪,另一方面,默爾索的辯護律師則動用一切證人,試圖證實默爾索是傳統意義上的「溫良恭儉讓」之人,試圖「以情動法」。

諷刺的是默爾索對此始終保持旁觀者的姿態,儘管他的供詞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他還是道出了環境影響了精神,最終導致他殺人的實情。

默爾索最終被宣判「預謀殺人」、「絲毫沒有一點人性」、「最藐視最基本的社會規則」,他被指責「其空洞的心即將成為毀滅我們社會的深淵」,他最終被判決處以死刑。

你可以給我定罪,但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所體驗到的不是憤恨怨懟,只是一種善始善終的幸福圓滿。這個社會裡的局外人,一生真誠待人,拒絕說謊,不耍花招。他拒絕矯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局外人》是加繆早期創作的中篇小說,被稱作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這部小說當中,加繆將現代人的荒謬處境描寫的淋漓盡致。

當時還與加繆不認識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看完小說後立即寫了一篇上萬字的書評,讓加繆從一個地中海邊陲地帶的作家,一下子成為了巴黎文化中心的名人。

因為這部小說,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當時44歲的加繆。他是有史以來第二年輕得到這個獎項的(當時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是1907年頒給42歲的英國小說家吉卜林)。

得獎的理由是:「他對現代人的良心的處境,有非常清晰而誠懇的闡述。"

如果讀完這部小說,你認為加繆的思想是悲觀的、厭世的,那你就錯了。

加繆一生熱愛世界,他肯定地說:「要改善人生,但不是去改造世界。」

其實加繆的思想很「接地氣兒」,他關心人們怎麼樣與這個世界相處,怎麼樣通過反抗「荒謬」來達到人生的自由。他說:「我對人關心,我對人類絕無輕蔑態度。」

從加繆的作品以及他的言論中,他的思想分為三個部分:荒謬、反抗、自由。

加繆說:「所謂的荒謬,就是世界的非理性。」在他看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追求一種理性,要求世界能夠理解我們個人,否則就沒有意義可言。人總是熱切地希望我們被這個世界所接納和理解,但世界對我們的回應卻總是事與願違。世界是非理性的,人的理性與世界的非理性,就造成了荒謬的情況。

在小說中,主人公的言行舉止出於自己的所思所想,卻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就像一個「局外人」一樣,親眼看著這個世界的「荒謬」,卻做不出任何改變。即時在「神父」的勸說下,他依然選擇放棄上帝,不信仰上帝,他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對我不敢興趣的事情再產生興趣。」

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傅佩榮先生說:

加繆認為荒謬產生了三個結果:第一,我的反抗,第二,我的自由,第三,我的熱情。

加繆說:「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處境反抗,而是為了全人類。

而加繆的自由,說的是我們有無限制的創造的可能性,這個自由要用來創造人生的幸福。

那熱情呢?就是要肯定人間的關懷,要為人類尋找新的機會,走向幸福。

他對人性也從來沒有失望過,不管遇到如何負面的處境,還是相信在人身上,可讚美之處多於可鄙視之處。

荒謬——反抗——自由——幸福,這就是加繆的整個思想邏輯和體系。

可惜加繆在47歲的時候便不幸因車禍去世,導致他第三部分「自由」的思想作品沒有出版,實在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巨大損失。

加繆的思想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加繆是西方現代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離我們並不遙遠。

當人們向上尋求信仰、上帝的時候,發現內心已經不那麼堅固;

向下尋求「科學技術」的時候,發現科技與我們隔閡更深,

唯有向世界、向周圍的人際關係尋求幫助,纔可以解決心中的困惑,因此,關照人與世界的關係、關照人與人的關係,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我們當代人關心的重點。

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世界、人與人的關係?在他去世之前,他的「反抗哲學」留給我們一個更加樂觀的可能:

人類所處的黑暗的盡頭,將來必有一線光明,只待我們繼續奮鬥,促進它的實現。


《局外人》:深刻性體現在哪裡?以道德綁架的正義,是否可能會誤傷?亦或加重所應該承受的?

看加繆的《局外人》小說,莫名的覺得與《哈姆萊特》裡面,主人公的經典獨白有些相似: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可以說《局外人》寫的也是一部悲劇,最少主人公默爾索的遭遇就是可悲、可憐的,按照通俗的話語來說,他招誰惹誰了? 本來只是一位與世無爭、無欲無求的小職員,對生活的變故、工作的調整感覺看似感覺很淡。 在母親去世之後的表現,雖說和普遍所「認可」的對待方式,例如大哭、不停的敘說等,具有較大的出入,可那些畢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又有誰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摘默爾索不愛他媽媽呢? 我看未必,在文中,作者幾次強烈的透露出,默爾索一個人的生活,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過的極其糟糕。 為了避免連累他人,更為了讓媽媽生活的好一些、輕鬆一些,才將其送到養老院的。而且客觀來講,他的媽媽在養老院裡面,生活的確實是更加開心,心情也順暢了很多,甚至連「黃昏戀」都有了。在離開人世的時候,走的一定是很安詳的。此外,文中,在對默爾索的心理描寫環節裡面,很多地方都顯示出來對媽媽的思念和感恩。 在生活中,不願意麻煩他人,「懦弱」、「謹慎」、「麻木」的存在著,不主動去招惹他人、影響他人。認為一切都虛無縹緲的無意義。 依照主人公內心的想法,除了個別時候,生理上的體驗,證明活著之外,對他人的生活、家庭都不管不問的。連樓上樓下,左鄰右舍,估計都認不全,就這樣不緊不慢湊合著。可以稱呼為朋友的,也就胡亂的搭著,你來了,就聊一會兒,你走了,也就不送了。 對他人來說的未來,升職、外放機會,都是可有可無的,很有點勝亦欣然敗亦喜的味道。給的話,也不說很熱情的接受,有時候也覺得是個麻煩,想起來都費勁一些,不給的話,書上也沒說,估計心情也不會起什麼波瀾。 可是在殺人之後,關起來之後,在局子裡面,淪為了徹徹底底的「局外人」,出庭、辯護,默爾索就像提線木偶一樣,按照劇情進行「表演」。 來了、走了,再來了、再走了,可以說一切都不如眼下的真實。 在法律層面的審判,在精神層面的審判,真的公正無私嗎? 在整個過程中,可曾感覺到正義已經被「道德」所綁架。頗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感。 因為殺人了,犯罪了,之前的一切都 「有了目的」,也便有了「邪惡」的外衣。 世界發展的太快,聯想到當今社會,如果一位員工工作的全部,不僅僅是為了錢,怎麼就成了問題?一個員工在工作上,不太看重升職,怎麼就是後進和落後了呢?進而說了幾句真話,怎麼就成了破壞團隊呢? 嗯,這是個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 或許、應該、可能、大致還將永遠的存在下去。 嗯,一定是的。


要想真正讀懂局外人,我們就要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們人的思想!可以說加繆那個時代,也正是二戰前後!西方人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有了一次明顯的文學思潮!這種思潮就是對人處在這個社會裡,顯得非常荒誕!

怎麼理解這個荒誕,如果讀過卡夫卡的變形計,兩個人進行互相印證就能明白這種荒誕感,卡夫卡的變形記寫了主人公變成一隻甲殼蟲!然後被家人看成是異類,於是全家人都討厭他,甚至要殺死他!最終就這樣被表現為人和異類之間的鬥爭!

局外人也是同樣!莫爾索也被稱為異類!母親死了不掉眼淚 就是異類!最終被法官判了極刑!也是人與異類的鬥爭!

好了,列出上述人與異類鬥爭的一個特點,我們看看當時那個時代!戰爭何嘗不是一幫人,一個國家看另一個國家是異類!尤其希特勒滅猶太人,就是人與異類的鬥爭!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到底誰是異類?莫爾索還是甲殼蟲!這就是如何理解這些書的方式!


這本書前兩天剛看完,今天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想表達的是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在覺醒之前的所作所為,更多的是勇氣和無畏。

主人公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規則之外的人,貌似所有的道德要求對他都沒有約束力。包括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落淚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沒有人性,感受不到悲哀的人。他的內心中對於這種悲傷的事情沒有達到共鳴,所以在外在行為上面沒有表現出眼淚。但是這一點絕對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惡人,相反他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社會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貌似什麼都懂,又貌似什麼都不懂,就那樣過了一生。

如果沒有看懂這一點,那麼就會覺得這個作者是在亂寫一通,甚至是在記流水賬,不過你要想一想,這可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的代表作,難道那些評委都沒有看出來這一層意思嗎?

謝謝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小說《局外人》是存在主義的經典小說。

小說以零度寫作進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即使連自己的母親去世,也沒有任何傷心之意。

彷彿是一個冰冷的透明人。

小說其實是想說世界是荒謬的,人世是痛苦的,一切都毫無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對不起沒看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