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襄阳本地人氏,对古籍、方志也略知一二。但汉江过襄阳城后,在襄阳市区、老襄阳县西部(今襄城区)、襄阳辖地宜城市境内,的确有「襄江」之说,也多称「大河」,「襄河」之称倒是未曾听过。当然不能叫「襄水」,那是襄城内南渠旧称,襄阳就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而非因汉江而得名。

汉江过襄城熊家埂后,在襄宜平原大致由北往南流,将老襄阳县、宜城市自然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这里有「河东」、「河西」之说,而无河之「南北」之说。本人虽自幼在襄城读书,但老家在宜城大河东。这儿非常有意思,有个自然村叫「汉水」,而邻村又叫「襄江」。更有意思的是,汉水村在河西也有一部,位于老襄阳县(今襄城区)欧庙镇与宜城市小河镇之间。孩子外婆家就在汉水村河西部。很多人会奇怪:宜城还有村子在欧庙汉江边吗?事实的确如此,那几个自然村土地非常多,比较富裕,邻近欧庙村子的姑娘多愿意嫁过去。

但遗憾的是汉水村只有章咀渡,没有汉江桥,给两岸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因为河东汉水村也有土地在河西,去种地、收割;河西汉水村的孩子上学,大人赶集、到镇政府办事,都得乘轮渡往返,很麻烦!

我们回老家,或老家父母来看我们,都得坐班车绕宜城走207国道(襄沙公路),多绕出五六十里。其实老家距襄城只有四十余里,但章咀轮渡比较费时。

希望襄阳市能够重视,在章咀渡架设公路桥,这对打造襄阳市区菜篮子工程,拉动襄城区欧庙镇、宜城市河东王集镇、南营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宜城河东几个乡镇是全国闻名的粮油基地、蔬莱基地,缩短运距,对农产品的流通功德无量。但此事涉及宜城市、襄城区,必须由襄阳市相关部门牵头协调才能解决。

可以确定的是没有「襄河」的叫法,古志上也没有。不知在荆门市民间有没有这个叫法。


汉江(又称汉水)过了襄阳以后,襄阳境内下游百姓称其为「襄河」,属汉江的区域性的别称。


只知道汉江有「沔」的叫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