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肯定的说能,因为我们家两个孩子就是这样教的。

大孩子是个男孩??,今年刚好20岁,目前就读于军校二年级。除了小学二年级沉迷于游戏我操了点心,后来我几乎就没怎么操心了。他知道他要什么,劝他姐姐还是多读点书好,自己成绩也是一直优秀。他做什么事非常的有分寸,在老人面前有礼貌,一说一个笑,该用的钱就用,不该用的怎么都不会用。如果知道婆婆爷爷生病了,再忙也会打个电话去问候一下,寒暑假回来首先就是去看婆婆爷爷。填报志愿我们也会坐下来一起商量,他的理想是什么,以后就业有难度没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几次因为应酬,我喝的有点多了,故意借著酒劲把他叫过来说一通,孩子全程没有半点不耐烦。在学校上学,我和他爸爸生日他会用自己的津贴给我们买礼物,礼物喜欢不喜欢不说,最起码他有那个心。

女儿今年10岁,成绩也是优秀,早就确定好了自己要去的中学。我们忙的时候,放了学就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看书,画画,太晚了还会自己做饭吃。懂事,坚强,有礼貌。

两个感情非常的好,有一次我女儿已经睡著了,我想试试她睡著了听不听得到,会不会起来帮她哥哥,就故意打她哥哥,他哥哥也故意大叫。你猜怎么著,她睡的迷迷糊糊的,一下子就扑在她哥哥身上,还吵不准打我哥哥。

我们周围的邻居都特别羡慕我,说我福气好,运气好,儿女都乖巧。其实所谓的运气也就藏在我们平常的教育当中,言传身教,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孝顺,孩子也随时想到父母,你宽容,孩子也大度。


谢谢邀请,我是豫西文化教育今日头条公众号,教育领域创作者!

爱的教育真能教出乖小孩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现今的社会一部分家长没有理解「爱」的正确内涵,其实是对孩子进行的是一种「伤害」教育!!!

我个人的建议:

第一、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爱的教育」,因为爱分为:关爱、慈爱,溺爱等,如果是从孩子的成长考虑,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为人处事的教育,而且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原则的教育,那么毫无疑问完全可以教出一个乖宝宝!!!

第二、溺爱即无原则的爱,不但不能教出一个乖宝宝,相反可能教出一个社会「废品」,爱不是只注意孩子的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更不是要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能力,懂的感恩,《触龙顺说太后》里面的赵太后的教育方式就不能算作是「爱」!

第三、对孩子的爱,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不能空洞的说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都对孩子起著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一个不孝敬父母,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的家长,百分之百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充满爱心懂的感恩的孩子。

第四、爱不等于对孩子不批评、不惩罚,缺失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错误、不良习惯甚至恶习要坚决给予惩戒和纠正,要立规矩,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五、对孩子的爱,不能把孩子当做「温室里的花朵」,要让孩子经受风雨锻炼,甚至要孩子经受挫折,尽早的让孩子激励风雨、「苦难」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是爱的教育的另一种形式,不可或缺!!!

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的绝版电影,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无法「回炉」的绝唱,如果你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那么社会将对孩子做出「惩罚」,愿每个家长谨记!!!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有待与大家商榷,欢迎有识之士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理性探讨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为教育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献出你的锦囊妙计!!!


1.爱分好多种,慈爱,溺爱......要看你用哪种爱去传达给孩子,我现在推崇的事严而有爱。一些规矩和习惯在出生我就引导著孩子,但是是孩子就会犯错,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可犯一次,我不吵也不打,同样的错误犯两次严厉提醒,到现在孩子快6岁了,她潜意识知道错不过三的道理,也体验过打的感受。所以做事就会长心。我认为这是严爱中的严,因为我一直记得一句话,现在不严将来有的是社会好好教训他。

2.再谈爱,爱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传递,当他给我理论的时候,我选择蹲下或者做下,这样我从角度上来讲不是高高在上,做到了最起码的尊重,我多小时我都询问他的意见,关键的一点是从出生到5岁的时候妈妈没有上班就全心全意的管教他,这种0-3岁不缺少父母爱的孩子他肯定做事很稳,很阳光,很上进。而且你给他的家庭环境就是爸爸爱妈妈,然后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这种模式,这种爱是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

3.何为乖小孩,我不认为一个特别乖得孩子是好孩子,也许传统意义上的乖小孩家长特别省心,但是他会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总是默默无闻的,我认为培养善良,能静能动,习惯好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爱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培养孩子心灵的富足,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用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就是培养孩子的「慧根」,让孩子从小心底宽厚,拥有爱的能力。

通过其定义分析来看,爱的教育更多的是指导思想,我们还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技能教给孩子,让Ta知道如何去爱:

一、父母的言传身教:生活上有仪式感,夫妻间相敬如宾,对待老人温和孝顺,对待朋友真诚以待……等等,让孩子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给Ta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孩子在和小伙伴交往时:教给Ta如何换位思考,同理心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如何基于内心的善良去行动,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小朋友,让孩子感知到在这个世界上Ta的责任和价值。

爱的教育内容很广泛,如何通过理论的认知去引导,尤其是与自家孩子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是决定爱的教育的效果是不是有用。

这是我们游学驿站的教育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注「游学驿站」头条号,可以私信我们深入探讨孩子教育。谢谢


在这在这里我想斩钉截铁的说——不能。

其实并不是爱的教育不能,而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向一直跑偏,爱是相互的,而不是一味的付出,甚至——溺爱。看看咱们现在的孩子。

5、6年级了,还能因为一件小事在地上撒泼打滚。(当时我在旁边,真的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初中,高中生了,连一只袜子都没洗过,碗一次没有刷过。

更别提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各种自杀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这样的报道,我们在痛心之余,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是什么教育学家,不想长篇大论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种爱绝不是你单方面对孩子源源不断的付出,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与其我们一味的付出,更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爱的家庭里。首先父母是相亲相爱的,父母与孩子是相亲相爱的,父母与长辈、亲人是相亲相爱的,父母爱我们的国家(也许我们的国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国家)。让孩子懂得爱也要付出爱,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孩子一定能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最后来给大家说句笑话「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谁要让著谁」。所以天下的各位父母,我们在爱孩子,让孩子得到各种爱的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去爱别人。


是否教出乖小孩不知道,

但一定能教出有爱的小孩。


要看你怎么定义「乖」。听话的孩子未必就是最好的孩子。

曾 雪(Iris Zeng)

法学硕士

「七巧板」儿童生命发展项目讲师


不管什么方式教育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例如,你天天玩游戏,不让孩子玩,他能服气,能安心学习吗?


爱的教育分两方面,一起付出,二是接受,缺一不可,只有完整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