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没看过范笑歌的书法作品,也不知道他的书法成就,但从提问里提供的这三张照片来看,他应该是学王字,孙过庭的《书谱》这一路。

学草书肯定不能不学怀素,我相信书家学过怀素。但在这三张图片中我看不出跟怀素有多大关系。

那里有怀素的狂纵雄强,劲拔畅朗,用笔如疾风骤雨,沙石飞扬,虺蛇奔走,看不到有怀素的恣意挥洒的气势。

这顶多算是小草,行草书法,有二王的影子,又缺乏羲之的潇洒飘逸中的古拙沉著,那种儒雅的中和之美。

虽然是照片没有看到真迹,还是感觉线条缺乏变化,有的字气息断裂,如第二张中间下面的「人间」二字,人字的捺往上钩,间字又重起笔,笔可断,意不可断。

字的穿插俯仰不错,这是这幅作品的亮点。

我也不知道王羲之跟怀素结合会有怎样风格,严谨收敛、雅致遒美中狂放恣肆?还是转折变换中流畅瘦劲?

学书不可能只学一家一帖,即使学的不精,也会涉猎多家风格。学草书离不开二王、张旭、怀素,自然在自己书写时会带上平常学的东西,其实自己也说不清哪个字有谁的风格,哪个笔画是谁的笔法,更别说把谁和谁的风格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

如果能把书圣和草圣二者完美的结合,那一定诞生了书神,名垂中国书法史,我期待著。


有点怀素的意思!临过赵佶版的《圣母帖》

从笔势上看还有些岳飞《满江红》的味道。

但王羲之草书的痕迹几乎没有,牵强有些赵孟𫖯的笔法。

此人草书还是从「帖学」中来,少了以「碑帖」(特别是魏碑)入草的张牙舞爪。草书的功夫比楷书稍强。然他的作品总以「黑底白字」示人,似乎怕被人发现笔法上及线条上的一些弱点,给人以遮遮掩掩的感觉。

范笑歌其人是谁?还是第一次听到,是不是后起之秀?总的来说还不错,但还没完全「出帖」。继续努力吧!

[临池管窥]谢谢阅读!


我只简单地讲几点,1,关于怀素草书的认识,可以参考陈振濂《草圣追踪》的训练内容。或许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怀素草书。2,王羲之草书内容比较庞大,有小草如十七帖,有大草,如太清楼帖中的内容。3,还是先认真临好一家。谈融合,谈创新,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4,书法在技法上的提高,首先是理论的提高,或者是审美的提高。


这种草书是真正的雅草,自从丑书泛滥以来,或者说很久以来,都看不到这种优雅的文人书法了。这比那展厅里粗糙的草书高级多了。

细线的流畅性与整体的控制力同时具备,线质是怀素的线质,笔法是羲之的笔法,不是高手做不到。

而那种粗枝大叶的草书,估计范笑歌可以写许多种,只是他不稀罕写而已。还是很牛啊!


中国书法是传承和继承。我认为"人以书为传,书以人为传。回归到古典,回归到自然"。就是他在一幅作品应用多大历史名家的笔法,也不是创新,更谈不上是传承和继承,叫大杂烩。

应该为传承和继承谁的体,就写谁的字。

自创一体该在母体的基础上出法,不能为创自己的一体,把中国历史大家的体全都写在自己的体内。


谢邀。就本篇草书来看,是小草章法,但提按生成的粗细变化的精微远不如王。而运笔的流畅可追怀素,狂放相差太远。


草书有两种高境界一是高度提炼的笔墨如怀素其次是所有笔墨为我所用如王铎。此作者距离这两个高峰还有很长…长…的路要走。


世上有几个王羲之和怀素,已经是不错啦,不必苛求别人。


书法美术字,和流行乐类似。


很一般的字。形体章法全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