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樹先生

楊永樹(1937年——2017年)北京人。自高中時就癡迷張派藝術,參加工作後,在本單位、宣武區工人俱樂部、崇文區工人文化宮等業餘京劇團中演出,常演劇目《龍鳳呈祥》、《紅鬃烈馬》、《探母回令》、《女起解》、《玉堂春》、《法門寺》、《鳳還巢》、《三孃教子》、《春秋配》、《狀元媒》等。

青年楊永樹

楊永樹先生虛心好學、刻苦鑽研,演唱頗具張派韻味, 當年以一段張派《女起解》,一舉奪得“首屆京昆票友電視大獎賽”青衣組的第一名,驚動了張君秋先生,張先生親自爲其頒獎,並得到張先生的肯定、讚賞和喜愛。楊永樹先生雖未行拜師之禮,但與張先生建立了極爲深厚的師徒之情、演唱水平得到內外行的認可,多次參加重大京劇票友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

楊永樹先生和張君秋先生之間還曾有一段不爲人知的故事。

在17歲之前,楊永樹一直是喜歡梅派唱腔的。可是當他看到30多歲的張君秋演出的《祭塔》後,便被張君秋俊美的扮相、細膩端莊的表演和寬亮甜潤的嗓音深深打動,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張派青衣的學習當中。1961年,楊永樹先生在著名畫家孫菊生先生的帶領下曾經到過張君秋先生家裏,可惜由於當時到張君秋先生家裏登門請教、拜師學藝的專業演員太多,張君秋先生無閒暇時間給當時只是京劇愛好者的楊永樹先生說戲,在沒有聽到楊永樹先生唱腔的情況下只留給他一張劇照。沒想到這一次的拜會,竟使這對師生相會推遲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

小小的挫折並沒有摧毀楊永樹先生學習張派的決心,在以後的日子裏,只要一有時間,楊永樹先生便去看張君秋先生及其弟子吳吟秋先生的演出,把能找來的唱片反覆聽,模仿,悉心揣摩張派唱腔奧妙和演唱特點,在日積月累中深得張派之真諦。也許是因爲1961年登門無緣得到張君秋先生的指點,加上張君秋先生已是名滿天下的京劇大師,因此當張君秋先生在“首屆京昆票友電視大獎賽”上爲其頒獎,並連說三遍“有空到我家去”時,楊永樹先生卻沒有及時去張君秋家中拜訪,反倒是張君秋先生事後多次打聽楊永樹先生的消息,使得楊永樹先生感動不已。一次在楊淑蕊的引薦下,一對本應該在25年前相會的師生終於見面了。見面當日,兩個人都十分激動,張君秋先生連說幾遍“怎麼不早來! ”以示其期盼之情。由此,楊永樹先生和張君秋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張君秋先生也毫無保留的爲楊永樹先生指點迷津,指正其在唱法上的瑕疵。

張君秋先生逝世後,楊永樹先生悲痛欲絕,每天都去靈堂爲張君秋先生守靈,圓潤的嗓子生生哭啞,使得在場的人無不爲其動容。而每年的清明節,楊永樹先生都會和吳吟秋先生一道去張君秋先生的墓前掃墓、獻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