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个有趣的年份,在这一年,最后一批90后也成年了。他们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换上一身帅气西装,终于能在酒吧里全体会师手挽手歌唱了。从第一次接触到忠诚的形成,如何步步为营套牢90后?结合90后的特质,未来酒水行业有哪些创新点?

成长起来的90后,助推酒水市场结构变革据CBNData联合天猫发布的《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年轻消费群正逐渐成长为线上酒水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并彰显出「低度酒」「小众洋酒」「颜值果酒」等酒水偏好关键词。

线下,餐饮、酒吧作为酒水最大的两个消费场景,90后的贡献率达到六成。2018年增长迅速的品类,无不与90后的偏好相对应,但在过去,被统称为「其它酒品」的它们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异军突起的其它酒类背后,是90后这一代年轻人,正势如破竹地重塑著酒水市场格局。

成长起来的90后,对饮酒提出了更多要求 对90后而言,饮酒靠产品单点触发已不足够。饮酒作为一个行为,涉及从获取到消费的全过程,涵盖从口味到故事的全层次。 关于90后饮酒所关注的特质,总结出以下四个关键词:

01 性价比 初入社会的90后尚未形成扎实的经济基础,但却已将精致生活的理念树立得根深蒂固。当客观的预算约束与主观的品质要求相结合,所显现的便是90后对性价比的追逐。

02 个性 对个性的诉求包括口味、包装、品牌内容三个方面。无论是本身可卖货的颜值,还是爆款必配的品牌故事。90后的购买冲动多是被产品个性所引诱,毕竟「现代社会已不缺乏功能,重要的是感觉。」

03 品牌

国内酒文化缺失+酒水市场不透明+ 90后酒知识匮乏=对90后而言,品牌是规避消费风险、彰显所谓调性的不二手段。

04 便利 外卖和跑腿服务宠坏了90后。当越来越多的玩家扬言要做酒水行业的星巴克,90后的懒催生了便利这一竞争要素。 酒水市场向来不平静,对应90后的这些特质,不少玩家已在行动。「花心」的90后令人又爱又恨,怎样才能将他们优雅俘获?

步步为营,新打法

01 打开90后市场,降低消费门槛是第一步受限购买力的限制,大部分90后在接触新酒品时是精挑细选的姿态。阻碍90后消费者接受新酒水品牌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高价格形成的壁垒,二是对陌生口味的防备。

破解这个难题,美国Sofia罐装葡萄酒的成功可作为借鉴,通过推出375毫升等小规格产品,它将产品单价降低到了4-7美元。从购买动机上,买一小罐酒总比买一瓶750毫升、售价在11-25美元的普通葡萄酒容易。 小样分销的思路非常简单,即通过降低产品规格来降低产品单价,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体验门槛与试错成本,给90后一个认识产品的机会。对品牌商而言,更小更独立的包装实际上也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可谓一举两得。

02 如何推广,比网红更靠谱的是消费者自身

提起酒水,无人不知江小白。通过对消费情绪的深度挖掘,以及公众号上与年轻粉丝的积极互动,江小白营销的核心,在于把自己的文案变成大家的文案。

将自己的人群定位与品牌态度,以最潮、最直白的方式向外传递;让消费者在被调动的过程里,不自觉成为品牌传播者。在网红追随疲劳的当下,对热衷参与一切新鲜事的90后而言,这种推广反而更具吸引力、更有温度。 03 转换的节点,铺货也有技巧可循 酒水依托现饮场景,在现饮场景下接触和培养目标用户非常关键。尤其对热衷社交的90后而言,门店直饮承担了他们80%的酒水消费。

此时,不妨尝试B端合作。

一方面,直接对接B端有助于在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成交批量、控制产品成本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寻酒难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餐饮店、酒吧意识到了自有风格的重要性,它们也乐于借助特色酒品来打造门店特色。 04 留住90后,最大的王牌还是品质 有瑞幸、小罐茶这样红火的先例在前,先做模式还是先做产品,向来是困扰中国创业者的一个问题。

酒水行业也不乏模式先行者,通过快速占领市场引得资本垂涎,再进一步进行市场扩张,但在「花心」的90后面前,这种快打快攻的模式也更快暴露出了「功得下,留不住」的硬伤。

[用投资人的眼光做BP,以创业者的思维做融资] 点击【创业指导】提交留言,千份BP模板及投资人联系方式免费送!

酒水本质上与其他消费品不同,它是时间的馈赠。即便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社交与娱乐兴味,稳定、高质量的品质也始终是一个酒品牌最好的输出。 消费升级带来的是对品质更高的诉求,唯有用品质打下来的知名度,才能经得住挑剔的90后的考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