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是一场丰盛的探险之旅

 

专访音乐教育家芬贝尔先生

文:李明蒨    出处:MUZIK

想学琴的小朋友说:「学琴好酷!」看著台上演奏者优美弹奏、手指弹跳,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如此,这是许多习琴者开启弹奏的最初动机。一段时间过后,学琴的小朋友哭著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再弹琴了!」踏入琴房,不代表距离演奏舞台更近,挑战才正式开始,如何继续燃烧热情,维持学习动力,随著遇到的老师、教材和际遇不尽相同。

   若是有一套教材以探索、发现和开创为主轴,像寻宝之旅充满冒险的兴奋期待,学习起来必然动力十足。钢琴教育如何启蒙很重要,如果发现弹琴只是手指抬高、这里大声一点、那里小声一点,和音乐美感、情感、想像、创造无关,习者失去参与音乐内涵的乐趣,久之不知为何要做这些反复动作,热情逐渐消退,茫然敲著琴键。钢琴教育家芬贝尔先生,以鼓舞习琴者的学习动力为要,出版一系列专业钢琴教程「Piano Adventures」。访谈前先行研究部分教本,看得出芬贝尔先生不仅著重与弹奏相关的基础训练,更是重视学生心理反应与情感表达,主张音乐教育也是「人」的教育。怀著敬佩之意,来到功学社演奏厅进行以下音乐谈话。

 

李:今天我们主要谈的是您所发行的钢琴教材「Piano Adventures」,在我们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是否请您谈一谈对于「钢琴教育」的看法?

F:一般来说,老师只希望学生照著他的话做,这似乎是最简单的教学方式,事实上弹琴是一种深层的表达,与内心、灵魂相连系,不是表面的模仿与复制。许多学生使用上百年的教材如拜尔、彻尔尼,单只专注手指肌肉锻炼,养成机械式弹奏习惯,相对地递减个人内在情感表达,这是很可惜的,失去体验音乐的乐趣。老师需要评估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意义,弹出有意义的音乐,这样的引导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李:这就是您当初研发这套钢琴教材的动机吗?

F:许多年前,我和南西(芬贝尔太太,音乐家、作曲家)在美国教很多学生,当时发现坊间教材极为类似,因此想研究出一套特别的、有趣味的教材。南西因此写了很多有趣的旋律给学生弹奏,我则负责针对不同程度设计课程,除了古典乐曲,其中尚包含爵士乐、流行乐等各种音乐类型。尝试结果学生反应热烈,弹琴乐趣大为提升,因此奠定我们朝这个方向进行更完整的教材研究。

 

李:这套名为「Piano Adventures」的教材,是否如字面意义,希望带领学生进行一趟音乐冒险之旅?

F:绝对是的!音乐的表达就像一场冒险之旅,这么说好了,就像一项艰巨任务,这套教材赋予老师这项任务,带有哲学意味地引导学生表达音乐。我们在美国密西根州设有教学研究中心,除了提供给小朋友、成人到老师各式丰富课程,还有持续至今三十年的教学研究,开发探索音乐的能力是我们强调的重点。

 

李:在一系列丰富的钢琴教程中,其中以「Pre Time」、「Big Time」最受欢迎,为什么?

F:这套教材的部分乐曲由南西创作,同时我们也搜集或改编许多耳熟能响的旋律提供学生选择。我们的课程针对每一级次规划有古典、流行、摇滚、爵士、童谣、赞美诗、圣诞曲等各类型乐曲,开放学生依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自由组合。

这两种级次特别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与诸多琅琅上口的旋律有关,例如古典曲目包含「小夜曲」、「伦敦交响曲」、「牧羊人之歌」、「卡农」、「骷髅之舞」、「第五号 匈牙利舞曲」;流行曲目包含音乐剧「Dancing Queen」、电影配乐「Star Wars」、「You Raise me up」等脍炙人口旋律。熟悉好听的旋律,总是受到喜爱,学生任意试奏几个音,很容易获得「这首我知道」的成就感。在聚会中表演这些受欢迎的曲目,另一方面可促进人际关系,这样的学习充满动力。

 

李:「Piano Adventures」在台湾由功学社引进部分教程,未来是否打算继续发行更多、更完整教本?另外,就目前已出版教程,应如何搭配其他教材使用?

F:在美国发行的教本共有五十册,台湾目前出版属于「基础钢琴教程」,从初级到第五级,每一级包含四本主要教本:钢琴教本、钢琴乐理、钢琴表演、钢琴技巧,以及一册圣诞曲集,针对十二岁以下建立具有音乐性的弹奏技巧,例如手腕的摆动、老师伴奏引导、边弹边唱歌词等。希望未来有机会出版到十八岁以上各级教本,这个部份会持续和功学社协商。

使用其他辅助教材并不会有所冲突,我们的教材不只是弹奏,还有乐理、听力训练、正确手型、常见弹奏技巧、开发音乐性,这些教本内容有助任何教材弹奏,例如弹彻尔尼、弹巴赫、弹萧邦、弹李斯特皆然,只要找到符合学生级次教本,搭配或单独学习都很合适。

 

李:这套教材相当特别而丰富,请问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需要经过课程训练吗?

F:这套教材的确和传统教法不太一样,对于技巧训练我们有独到的有趣观点,如果老师能正确认识教本,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在我们的研究中心有提供师资培训课程,此外在其他国家目前和大学音乐系合作,培训未来的音乐老师使用此教程。与台湾的几所大学才开始合作不久,在韩国已有超过六十所大学使用这套教材。

 

李:您的钢琴课程非常重视即兴弹奏,请问如何开发学生此能力?

F:年纪愈小的学生感官是开启的,很容易做到;青少年已经开始在意弹对?或弹错?这些担心、害怕使创造力转弱。因此在学生的初级课程我尤其重视即兴能力,带领学生像说故事般敲敲高音、弹弹低音、听听声音,不需弹出一首歌,而是想像力的自由发挥,透过摸索琴键表达所想,感受自由弹奏的快乐;或是节选学生正在弹奏乐曲的片段,以此片段为主题加以即兴扩张,不需很冗长,即使只是一小段,皆有助音乐表达更加自在顺畅。

 

李:您在思索钢琴教学很全面性,您认为如何当个称职的钢琴老师?

F:(笑答)这是个好问题!教琴不难,但一位称职的钢琴老师必需对学生产生好的长远影响。在这之前老师须思索想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或只是当作一份工作?要有渴望帮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符合学生期待的意愿,建立在好的沟通之上,这样的教与学才会产生好的相互影响。

 

李:您规划的教程不只针对小孩子,同时也提供给成年人。请问您认为教小孩与成人最大不同地方在哪里?

F:针对小孩子的课程规划属于中长程,也许两年、五年、甚至十年,每个正在进行的部份,都是为使下一阶段衔接顺畅而考量。配合尚在发育的身体,技巧部份著重按部就班的基础训练,扎实运用手、身体和脚踏瓣,要求也相对于成人严格。针对成年人则强调音乐体验,以弹出好听、优美的旋律线条如「奇异恩典」为优先,避免太多艰难的和弦或技巧要求,弹的开心,弹的有趣味,维持弹琴的热忱是重点。

 

李:年轻父母们很想知道,几岁开始学琴较恰当?能不能请您提供专业建议?

F:我不会断言一定从几岁开始学琴是好的,基本上四到七岁之间都是合适的年龄,只要开始对钢琴这项乐器感到好奇,就是适合学琴的时机,重点是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好奇心。对有些年纪太小的孩子来说,也许音乐结构不好理解,手太小对乐器的操控力不足;但年纪小,感知与觉察能力较好,肢体情感表达自然,也许是启蒙的好时机。最重要仍是在于孩子对音乐是否感兴趣,我有时也碰到第一堂课就哇哇大哭的学生…..,通常是非出自意愿学琴的状况。

 

李:您所规划的「Piano Adventures」也适合团体课吗?团体课和个别课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F:是的,这是个好问题!我们在网路上有提供「Piano Adventures」团体课程规划,尤其是小团体课程,对教学和音乐活动很有帮助。

有些教育学者认为团体课比较好,有些持相反意见,我个人则认为不管是团体课或个别课,最重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足够关注,觉得自己很重要。

 

李:请您谈一谈最常见的习琴问题?

F:最典型的问题有二项,首先是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自觉弹的不好,令老师失望,也会逐渐失去信心,这时候可以调整曲目,例如「Big Time」的优美通俗曲目,慢慢重拾成就感,柔性的鼓舞很重要。第二是忽略音乐性。之前在北京举办大师班,看到学生弹出工工整整、正确无误的音符和节奏,飞快地弹奏速度,非常紧绷,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李:我们学琴的学生不太进音乐厅听音乐会,在美国也是这样吗?

F:普遍的确不太听!听音乐会很重要,我总是鼓励学生听各种音乐会,不一定只限于钢琴,也不一定只有音乐会,各种表演应该多接触,感官和情感有艺术性的激发,会更有创造力。

李:太好了,这会儿更有力量说服学生多听、多看。今天收获很多,有机会希望专程到您的研究中心参访,非常谢谢!

 

结语:访谈到最后心中萌生一股感动,忍不住跟芬贝尔先生说:以前我的德国教授耳提面命的是「要专业」,今天在您身上我看到的即是「专业」。

被忽视的钢琴初级教育,认为学过琴的随便都能教,芬贝尔先生却如此认真、用心看待。认真学琴的人有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