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芦川

偶见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句“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古代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香味。芸香,不正是阅读的味道吗?不正是经典的味道吗?

经典是浓缩的谆谆教诲,是广博的古老心跳,是时间一层层摞起的高度。经典是无数“脂砚斋”的红字圈画,是无穷新与旧的同频共振。

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书籍亦师亦友,经典更甚,我们从牙牙学语时的《三字经》感受儒家仁礼忠恕之道,从唐诗宋词中感受诗词古韵的美好。阅读经典,能使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远游,它穿越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我们在阅读中去登临那些消失了的亭台楼阁,去体验那些不曾经历的矛盾和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新体验,同时经典中那些历经时代损益仍深邃的哲理,又是值得我们用长长的一生去咀嚼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言不虚。除了开启心智、增长见识这些实际影响外,阅读经典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风度和气质,它的价值缓缓释放,是渗透式的滋养和浸润。那或许是“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娴静,是“来时衣上云”的优雅,是“系马高楼垂柳边”的义气,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智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道理。

同时,经典给予我们的,是对美的敏感。其中就包括对崇高的美的敬意。经典中崇高的美太多了。那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胆忠心,那是“弋不射宿”的仁爱悲悯,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悲壮坚决,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南极的一面旗帜,是圣母院里不肯停歇的敲钟声,是百年孤独中沉寂而又喧闹的南美大陆。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向这些高尚和美好靠近,并成为拥有人文情怀和悲悯情怀的人。

经典在基础信仰、生命性情和价值观的常识启蒙上十分关键。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态度、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态度,比如独立思想、人道主义、宽容精神、自由信念,是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感。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的书,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一生的性情、格调、品味,影响着了他的内心气质和审美趣味。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阅读成了一个“想不想”而非“能不能”的问题。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罗曼罗兰、茨威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契诃夫、马尔克斯……我们国家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诗经》《楚辞》到汉赋词曲,从《论语》《道德经》到四大名著。

王开岭先生说:“一个人,拿什么来为自己奠基,拿什么做‘人之初’的精神功课,很重要。”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毋庸置疑是经典。

作者系衢州二中学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