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伊朗(三)(1)2012年03月15日 08:41:22来源:新华国际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英国《金融时报》网刊载署名文章《 伊朗十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与西方媒体报道截然不同的伊朗,本网将连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伊朗(连载一)

  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伊朗(连载二)

  (五)美国实力VS伊朗尊严

  在德黑兰,我至少五次问伊朗官员、媒体人、学者、普通老百姓,为什么穆斯林国家中只有伊朗那么全面反美?得到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我们是独立的、有尊严的国家!」类似关于「尊严」的回应我时时遇到,在号称「伊朗矽谷」的帕德布科技园,我追问一位科技官员核计划的事,他激动得说:「为什么美国、以色列有那么多核武器没人追问,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就会被质疑呢?」

  在伊朗国家电视台,英语新闻部主管侃侃而谈伊朗媒体人追求真相、塑造国家软实力的责任感与事业心。然而,当问及一些新闻报道悖论,比如前一天革命日内贾德总统演讲未结束,就有半数民众离场,作为国家电视台,是否会报道这个真相,还是选择国家利益,向世界传达伊朗人民团结一致的画面时,艾玛德同样变得激动。他说画面就在那里,观众自有判断。伊朗没有新闻审查,西方媒体的报道理念有很强烈的双重标准,等等。

  这些一碰就著的激动,让人怀疑伊朗人是不是有点「小国沙文主义」的味道?

  问题是,伊朗是小国吗?伊朗的面积是西欧八国(英、法、西、葡、爱、比、荷、卢)的总和,人口与德国大体相当,在世界上国土面积、人口恰好都排第17位。首都德黑兰是西亚最大、全球第19大城市。2010年伊朗GDP在世界排名第26位。所以,我在德黑兰谈起战争的问题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伊朗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我们没有那么容易被征服。」

  的确,我坚信,伊朗还不是南斯拉夫,不是利比亚,也不是海地,不是巴拿马。我的感觉是,如果美国真要进攻伊朗,那伊朗很可能就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70年代的越南,美国可能会赢,但占不了什么大便宜。

  事实上,整个国际关系理论都应该为伊朗与美国的对抗而改写。因为,在世界历史上,敢和「全球老大」对抗的,都应该是「列强」级别的。但在西方视野里,伊朗显然不是。顶级国际政治学家巴里布赞在其代表作《美国与诸大国》中,连一次伊朗都没有提。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也没有分析伊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几乎所有美国大战略家的书籍中,伊朗的篇幅都少得可怜,甚至可以用「提几次」的等级来形容。

  西方学术大师思考的都是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的西欧史、大西洋史,最多也就是掺杂进日本的亚太史,穆斯林世界没有进入研究重心,伊朗更不在他们的研究视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蒙蔽了他们的眼睛。

  所以,美国人从没料到,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如此「小」的力量敢与我叫板,就像他们从未预测到冷战会以苏联解体的方式结束,金融危机会大规模的爆发,中国会崛起得如此之快一样,西方学术的短板在过去20年里被暴露得只剩下的一条遮羞的内裤了。20年来,美国人先躺在「历史终结」的胜利床上晕睡了十年,再被拉登的恐怖主义力量折腾了十年,这期间只是把伊朗视为一个「邪恶轴心」和「邪恶」力量。这样的帽子除了折出美国新保守派的狂妄之外,就只剩下无知了。

  但伊朗远比美国显得更有逻辑。主管中东事务的伊朗副外长海珊阿米尔-阿布杜拉希扬明确对我说,2011年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可以视为继1979年霍梅尼革命、伊拉克民众反抗萨达姆、巴勒斯坦人民寻求尊严与独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伊斯兰民众觉醒运动。他们寻求宗教尊严以及相对于西方霸权的民族独立,认为「伊朗是所有中东国家的榜样」,应当像伊朗那样寻求于伊斯兰的自我解赎与尊严。

  这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的逻辑。在这个逻辑中,新保守派在美国的「无知」显然在奥巴马时代继续。美国似乎没有意识到中东国家的社会觉醒,还想继续主导中东局势,干预各国国内政治,变相地花穆斯林的钱,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矛盾加重几乎是必然的。用阿布杜拉希扬的话说就是,「在尊严与屈服面前,我们只能选择尊严。」

  或许美国人真该听听另一位伊朗外交官与我的聊天,他说,2000多年来,虽然伊朗的东、南、西、北都曾受过外敌入侵和征服,但伊朗人的威胁主要是西方。加之霍梅尼革命后的伊斯兰崛起,伊朗更希望摆脱美国消费主义、资本主义、世俗主义的霸权。伊朗人并不仇恨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化,但反对西方尤其是美国那种居高临下、预设立场式的谈判与教训。

  在革命日的现场,我真的感受到「尊严」在伊朗人中的含义。一望无际的人群中,除了霍梅尼与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外,最多的标语就是「打倒美国」、「打倒以色列」。在约四个小时的集会中,这两句口号喊得最震耳欲聋。或许还有人会批评我,在苏联、在伊拉克、在利比亚,这样的震耳口号都有过,结果是怎样?

  好吧,那我只能说,走著看吧。但一定要记住,「伊朗VS美国」是在中东地区的一场「小冷战」,双方的博弈不只是实力之争,而是「美国实力VS伊朗尊严」。尊严有时会让实力加分,就像是让运动员吃了兴奋剂、让馒头加了添加剂一样,人们会说那是公平竞争不允许的,但问题是国际政治博弈什么时候公平过呢?

  (来源:新华国际)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