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一名從事新能源汽車

整車控制器系統設計與標定的工程師。我發布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希望對那些想從事汽車行業,特別是想從事新能源汽車系統開發的朋友和同學有一點點幫助。

(一)電子工程師

我是2013年畢業,學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由於家裡條件的原因,我不能選擇繼續讀研深造,所以本科畢業必須出來工作,由於本科生的就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當時想,在大學的時候要學習一些真正的東西,在未來工作上能用的到的東西,當時大學的老師總提到一個東西,叫做「單片機

」,我就在網上找關於單片機的資料。非常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叫做《十天學會單片機》的視頻教程,就是因為這個僅僅十幾節課的視頻教程,我就走上了電子工程師的道路。記得當時是大二的暑假,我在網上買了單片機學習板,開始跟著視頻做實驗。

一開始,學習的過程並不順利,由於整個大學的前兩年我也和大部分大學生一樣,每天的逃課,玩遊戲。所以基礎知識等於零。還記得當時第一個實驗「控制發光二極體」我都是研究了一周才弄明白(註:單片機的引腳電路結構、數字電路中的電平概念、C語言、二極體特性)。

但是,我並沒有因為各種各樣的困難而放棄,在學習了單片機之後,也因為各種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些有著相同愛好的同學,推薦我進了學校的創新實驗室,現在想起來,我整個大學生涯有近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那個實驗室渡過的。

在實驗室那個小圈子裡,接觸了一些電路高手、編程高手,每天都陶醉在和他們面紅耳赤的交流之中。現在我仍然認為那個時候是我提升最快的時候。其實那個實驗室是專門為了參加一個電子大賽而建立的,就是國內著名的「飛思

卡爾杯」智能車大賽,因此我便有機會接觸了汽車電子上的一些東西,知道了單片機不止「51」「AVR」「PIC」,還有一個專門用在汽車上的晶元,叫做「飛思卡爾」。

一轉眼就要畢業了,到了找工作的時候了,因為實驗室環境的原因,同學找工作都會傾向於汽車電子和汽車相關的工作,我也不例外,還記得當時有兩家公司比較記憶猶新,一家是大陸電子,德資企業,汽車零部件巨頭,但是由於我英文水平有限,即使有校友師兄的推薦,也沒有過去人力的那一關(所以在校的同學要重視英文啊,有可能距離世界級公司就差了一個英文);另一家是長城汽車,記得一開始知道他們做的皮卡很厲害,滿懷欣喜的過去面試,但是得知畢業大學生要先軍訓,之後在工廠鍛煉半年加上不近人情的軍事化管理,我就陷入了深思,如果進了長城汽車,那麼可能就是畢業第一年除了體力得到鍛煉,什麼也學不到,而且想到家裡需要我掙錢,所以時間寶貴,我就放棄了這個工作機會。但是事情總是不能盡如人意,2013年是校招滑坡非常厲害的一年,基本沒有什麼知名的汽車企業出來北方招聘。無奈之下,我只好放寬行業。所有涉及電子和控制的崗位我都看看。但是也不是盲目的投簡歷,記得當時實驗室的指導老師跟我說,剛畢業的學生要去一些正規的、有規模的、行業領先一些的大企業去工作,因為剛入職場,需要了解的不是更為複雜的專業知識,而是工作方法、流程體系、突發時間的處理思路。我相信了老師的話,去了廣東一家做空調的行業龍頭。現在想想,指導老師說的太對了,我在廣東的工作經歷,確實讓我受益終身。在那裡鍛煉了做項目的階段性思路,如何編寫文檔、PPT等等,這些在小公司是無法得到鍛煉的。

但是,在這樣的公司也有一個壞處,就是人容易變得懶惰,因為工作上所有的事情都有相應的處理流程,大公司的節奏都很慢,時間一長,人就沒有了鬥志。

還有一點就是,在大公司里你很難脫穎而出,因為都是靠流程體系來走的,每次的晉陞、漲工資都有標準。你很難想像,連電路都是標準化的,你不用設計、不用計算,直接到標準庫裡面搜索就可以了。

再次提及家裡的經濟壓力,我不得不因為工資問題選擇跳槽,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因為大公司的背景,使得找工作變得很容易,在經歷了簡單的考慮之後我毅然選擇了工資最高的專門做風扇的一家公司(工資大概翻了幾番)。

這是一家風扇行業內的小公司,專門做各種風扇,包括空調上用的,汽車前艙用的,空氣凈化器上用的,甚至是軍工領域都有涉及。在小公司工作就沒有大公司的井井有條了。因為不是行業龍頭,客戶使用你的東西都是想降低成本來替換原有的部件,公司為了爭取客戶,就會壓縮開發周期、實 驗項目以及實驗周期,這樣就造成了設計上驗證不充分就拿去給客戶試用,所以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天基本沒有時間來進行工作上的思路整理,也無法讓產品進行平台化,早上上班就是開始處理客戶的問題直到深夜。在這家小公司每天都有緊急的事情要處理,我每天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奔赴不同的戰場處理客戶的「火災」,這樣的工作節奏很難做到長期從事,在做了不到兩年,我就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

在和客戶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只有汽車OEM廠的節奏是相對慢的,而且會提出一些相應的標準和規範讓你來遵守。所以我十分想去一家汽車OEM廠工作,想體驗一下汽車主機廠的工作內容和環境。

但可能汽車圈的人都又個認識,就是零部件的人想進主機廠是有一些難度的,但也許上天也眷顧了我一次,在辭職後的第二個月,有個獵頭就給我推薦了一家國內的主機廠,我也順利的進入了這家公司,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之路。

(二)汽車系統工程師

我為什麼要談談之前的經歷,主要是這段經歷和我能進入到汽車主機廠有很大關係。記得是2016年的年底,我當時面試的崗位叫電控系統工程師。當時獵頭給了我一份介紹資料,裡面大概講到,這個崗位是負責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控制器電控開發。因為沒有做過汽車主機廠的工作,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崗位要做那些具體工作。就自己先在網上查找關於整車控制器的資料,但是發現一個問題,網上除了介紹了整車控制器的英文縮寫(VCU)和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宏觀功能外,什麼資料都沒有。通過網上的圖片我能看到,這就是一塊用在汽車上做控制的電路板。所以我能想到,可能是做電路板的開發,無非就是畫PCB圖紙,寫代碼之類的。為了確認我的想法,我找了在汽車主機廠工作的朋友,詳細了解一下,他說,汽車OEM廠貌似沒有做電路板的,我的想法錯了,汽車OEM廠主要是做零部件管理與系統級開發,和我之前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主機廠產品是汽車,所以都會關心整車級的設計和開發。

但,這次的情況確實有所不同。在技術面試的時候我了解到,國家準備大力發展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並根據39號文件規定,汽車主機廠至少要有自主開發三電中的一個部件的能力。我所面試的這家主機廠準備自主開發整車控制器,也正是因為我之前的電子開發經歷和零部件經歷,順利的進入了汽車主機廠。

進去之後發現,正如我的朋友所說,主機廠的工程師都是零部件管理和系統設計的,懂電子的就兩個人:我的直屬領導和我。為了整車控制器開發的項目能向前開展,所以仍然在不停的招人,後來小組的人員到了7個人的時候,因為上面的領導更換,項目的開發模式發生變化(註:汽車主機廠一般是國企,中國人都懂國企的套路,這裡不多說),整車控制器的硬體和底層軟體不再自主開發,而是選擇一家具有行業經驗的零部件廠代工,我們只做應用層軟體。這裡插一下,在整車控制器開發項目的進行過程中,我也兼職系統工程師,負責整車控制器的零部件管理,實車的調試標定等等的工作。因為國企的政治原因,我不能再參與整車控制器的開發工作,就直接專職做電控系統工程師,開始了真正的主機廠工程師的工作。

電控系統工程師的工作和之前的具體零部件的開發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做零部件開發時,考慮的設計都是從零部件的性能、標準、規範出發。雖然是裝配在車上,但是考慮的內容非常的少。具體都是和殼子內的控制電路板打交道。

而主機廠的工程師並不是這樣,系統工程師主要考慮的是零部件是否能滿足汽車領域的性能標準、工況要求以及一些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再有就是零部件在汽車上的匹配是否合理、整車搭載後能否滿足整車性能要求、工況要求以及極限實驗要求等等。

我覺得以上大體就能看出,雖然都是負責控制的工程師,但是在零部件廠和主機廠的工作內容是有很大的區別。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了國內主機廠的一些特點,像我一樣經歷的工程師是非常的少,也就是說,大部分主機廠的工程師都沒有零部件的開發經歷,以至於他們對於零部件的了解非常的少。主要原因也在於,大部分的工程師一畢業就到了主機廠工作,每天都與汽車打交道並不設計零部件級的問題,這樣在國內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就是主機廠的實際開發全都是要依靠零部件廠的規劃,主機廠的決定權很小(當然有一些大廠還是有所不同,比如那個SUV銷售冠軍的廠)。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畢業就在主機廠工作的人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設計開發,對於一些深入的問題就很難有所見解,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求零部件廠解決,當然零部件廠對於主機廠在技術上也是全面封鎖,這樣對於系統工程師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也不能要求每個主機廠的系統工程師都到零部件廠工作幾年,有了開發經驗再回主機廠工作,這樣是不現實的。以我個人的見解來看,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抱有一些希望,想在技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寬的話,除了相應的系統方面的知識要學習之外,對於零部件級的內容也要有所了解。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工作經歷,希望對於想轉行汽車主機廠或者剛入職場的朋友有所幫助,同時,大家有相關的問題,也歡迎跟我溝通諮詢。

IND4汽車人平台作者:香草時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