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极殿的初夏生菓子干菓子   
我是移居京都后,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自学和菓子的一切(现在也在和菓子老舖「修业」学习中)。我这里说的不是去制菓学校上课学习,而是这些年来逐一造访和菓子老舖,亲自品尝同时阅读大量的相关书刊、参观展览。几年下来吃了五百种以上,也出了书,至今依然有好多读者、网友甚至出版社编辑不停在问,什么是金团(kinton)?什么是落雁(rakugan)?生菓子是生的?我想,还是再花点时间把和菓子的种类细说分明吧。

和菓子(wagashi)是指日本传统的点心,为了与从西方传进的洋菓子做对应,于是加上了「和」这个字。最基本的分类法,就是以材料、含水量的多寡与做法来分,共三大类:生菓子、半生菓子与干菓子。含水量分别是30%以上、10~30%、10%以下。接下来我会以连载的方式,分三篇来一一说明。这里先来谈谈生菓子。

生菓子又分为以下几类:

1.饼物(mochi,麻糬类)
用糯米或粳米为主原料制成,包括:大福、草饼、御萩...等等,台湾一般都称为麻糬类。
豆饼   
图说:在京都提到豆饼(豆大福),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出町ふたば。

今西轩おはぎ  
个人认为京都最好吃的おはぎ(御萩),就在今西轩。

2.蒸物
包括上用馒头、蒸制羊羹与外郎等等。
①上用馒头:使用上用粉(一种高等级的米粉)或是山芋做成饼皮,里面包豆沙馅,蒸制而成。口感类似我们港式小点的豆沙包。
在俵屋吉富茶室享用季节和菓子  
(图说:我在俵屋吉富的茶房品尝春季限定的上用馒头)
圣诞限定生菓子:静けき夜  
(图说:我公司「龟屋良长」的圣诞限定上用馒头)

②外郎(uirou):用米粉(或谷粉)加砂糖(白砂糖或黑砂糖)混制做成饼皮蒸炊而成,带有透明感,口感柔软有黏性,类似东南亚地区的娘惹糕。代表性的菓子是六月要吃的「水无月」。
水无月2016  

 

3.烧物(烤制)
烘焙(煎或烤)而成。像是铜锣烧、茶通、金つば、カステラ(castela卡斯提拉)...等等都是。
卡斯提拉是葡萄牙语,是16世纪传入日本的「南蛮菓子」的一种,后来在长崎发扬光大,且日本人发挥其强大学习与改造精神,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卡斯提拉,和葡萄牙在地的形状与口感大不同。中译名称为长崎蛋糕或蜂蜜蛋糕,主要材料是鸡蛋、砂糖(或葡萄糖加麦芽糖)、强力粉。有些师傅会再加上牛乳。
春庭良カステラ  
(图说:这是京都「大极殿」的「春良庭」,即卡斯提拉)

 

4.练物(练り切り,nerikiri)
包括こなし(konashi)、求肥(gyuhi)、雪平等等。
以山芋、糯米粉(寒梅粉)、砂糖、白豆沙做成,稍有黏度,多半会再加上食用色素调和,借由和菓子职人的纤细手技,表现日本四季流转的意象,是日本茶道的主菓子。

橱窗摆饰:生菓子与干菓子全部是实物   
(图说:我公司「亀屋良长」的练切菓子)

雀巢咖啡宇治抹茶屋活动现场  
(图说:参加雀巢咖啡在深秋于大觉寺举办的宇治抹茶与和菓子活动)

5.流し物(nagashimono)
包括葛饼(葛馒头)、羊羹、水羊羹、锦玉...等等。
主要是用葛粉或寒天等流动状的素材,与其他的材料(红豆、栗子、抹茶、水果...等)混制,煮后凝固成果冻状。
京都茶寮抹茶一服  
(图说:在京都茶寮品尝八月限定的葛馒头菓子)

うめぞの茶房的南瓜饰りかん  
(图说:「梅园」的新型态羊羹:饰り羊羹,此为秋限定之南瓜口味)

日本自古以来,正式的茶席(茶会)是以上生菓子搭配浓茶,干菓子则是用来佐薄茶(都是点茶,抹茶)。接下来我会另外写两篇依序介绍半生菓子与干菓子。最后简而言之,生菓子尤其是茶席用的「上生菓子」,因为食材的关系无法久放,都是当天做当天吃,不放隔夜。所以才取名为生菓子。

还有,在此提醒各位读者、先进、网友,关于和菓子的分类,其实在日本国内也有不同版本;我主要是参考了「全国和菓子协会」与「お菓子何でも情报馆」的资料,加上阅读过的各大典籍,以及这些年在各个京菓子老舖不断的边吃边学习累积的心得与知识,综合整理而成。如果与你(学校教的)的认知有些出入,也是正常。


延伸阅读:
什么是干菓子(干菓子)?
和菓子之日是几月几号你知道吗?

我的第二本书《极上京都》
我在京菓子老舖龟屋良长的工作日记

**特别声明:©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本站图文请注明出处,严禁擅自修图后制、截图、去浮水印再发表。请勿侵犯著作权,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