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只是你们早已惯性失望

9月13日的苹果新品发布会,引发了媒体和网友们的诸多吐槽。

随手摘抄几个网文标题:

漫天吐槽声,苹果你可还坚持得住?

这恐怕是苹果史上最无聊的一次发布会

苹果发布最贵iPhone的尴尬,创新乏力被友商赶超(网友: 凉凉!)

如果在最近这几天看了这类的报道,就判定「苹果末日」已到,那很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境地。

别忘了,今年8月初,苹果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首个单市场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当时网路上为苹果一片欢呼,并为它的产品和技术未来唱赞歌——前后才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苹果这么快就跌落神坛了?

究竟苹果怎么了?

1

可以说,苹果公司已负累于自己的成功。苹果的创新事迹被「过度宣扬」后,造就了被反复传颂的「创新神话」。

于是,其负面效果就是:哪怕苹果在反复地改进产品,也会让人觉得它进步太少或太晚了。

果粉们和旁观者都被培养得很挑剔。他们会忽视那些稍加改进的新品,或对此感到失望,总是翘首以盼一些革命性突破。而事实上,突破往往是很稀有的。

苹果公司的巨大突破从来都不是速成和迅猛的:iPod和iPhone的推出时间隔了6年,而iPhone和iPad的推出时间也隔了3年。

而且,这些产品被大众接受的速度也不是总像iPad那么快。

你看,苹果在2001年就推出iPod,但iPod的销量是直到2005年发布了Nano后才暴增的;

iPhone于2007年问世,但是在两年后的2009年推出iPhone 3GS时销量急剧上升;

2014年发布的Apple Watch后,也是三年后的2017年才销量上涨。

与此同时,苹果会不厌其烦地「新瓶装旧酒」售卖一个产品的多个版本:先后发布了24个版本的iPod,在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的推广上也使用了类似的招数。

今年被吐槽最剧烈的就是iPhone X的新版本,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贵、最没新意的iPhone——了解苹果过去十几年的新品发布会历史,大部分都是「没啥新意」的。

甚至,就算苹果去年的新品发布会有不少新突破,依然满足不了人们的期待。

事实上,不仅是现在,四十年来,苹果都被批评在当下先进技术中 「落后于形势」。

用苹果CEO库克自己的话来说:

人们往往把我们目前所做的事情与他人的未来愿景或产品相提并论。

无论在历史上哪一个热门领域,例如现在的人工智慧,苹果一直被视为「极端保守者」。

越期待惊喜,越是无惊无喜。在多数的情况下,苹果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并没被用户和评论者的意愿所左右。

爱并失望著,逐渐成了果粉们的新常态。

2

苹果这些年的每一点磕磕碰碰,在公众的视野里被迅速地放大,以致于加剧了人们对它的「惯性失望」。

库克麾下的苹果,曾经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变得不堪一击,至少跟2001—2010年惊艳产品线的辉煌记忆相比, 如今的苹果一度相形见绌。

而公共危机迭出更是雪上加霜:

2012年苹果推出混乱糟糕的地图Maps,招致众口一词的愤怒讨伐;

2014年测评人员掰断iPhone 6 Plus的视频,让人对苹果产品质量信心降至冰点;

而2017年底的「降频门」,让「苹果末日论」甚嚣尘上。

设计缺陷几乎不可饶恕:苹果的音乐社区Apple Music的功能过于累赘,iPhone 6系列手机身背后的镜头凸出;苹果电视Apple TV的用户界面不合逻辑,遥控器更让人摸不著头脑。

还有,在移动支付领域,苹果支付Apple Pay并没取得领先优势,不是这个无现金社会的标杆。

用户们近年来都担心,苹果过于一心多用,急急忙忙炮制多个版本的智能手表、各种各样的表带、大小不等的iPhone和iPad、专有耳塞以及Beats耳机。

而且,苹果一直在探索汽车设计的可能性——这进一步加剧了关于苹果分身乏术的担忧。

在老果粉眼里,以前,乔布斯是苹果的策划者,以否决功能、产品、 业务理念和新员工的频率远高于批准为傲。苹果看似分散的产品线,强化了「库克不够严谨」这一观点。

这一忧虑是有前车之鉴的:1990年代中期,苹果的产品线杂乱无章, 纯粹受市场营销启发,公司逐渐陷入困境,只好迎来乔布斯的回归。

实际上,回归后的乔布斯犯过不少错:

1997年iMac配套的圆形滑鼠基本上不能用;

2001年外形美观的 PowerMac G4 Cube一年后就停产;

2005年由摩托罗拉代工的音乐手机Rokr内存过小,一年后被砍;

还有iTunes社交推荐网路Ping无疾而终,等等。

只不过,iPod、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成功,掩盖了乔布斯在苹果复兴时期功过参半的事实。

3

作为继任者的库克,承受著更大的创新压力,被诟病好几年缺乏产品新亮点后,总算在2017年秀了一把「创新肌肉」。

去年6月,在也被「喷」为毫无亮点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增强现实平台」(ARKit)悄然登场。当时,多数观众认为这跟此前流行的手游「Pokemon Go」没太大区别。

然而,在苹果增强现实平台的展示中,当随意挪动真实桌面上的虚拟台灯、虚拟茶杯时,它们的影子其实也会随之变化——这说明苹果平台中已经具备摄像头的3D建模能力。

魔鬼藏于细节之中。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苹果为下一波AR热潮开始蓄势待发。

去年9月,苹果在发布iPhone X的刷脸技术后,也引来很多网友的嘲笑:

在中国早就广泛使用人脸识别功能了,苹果还好意思吹这个牛?

其实它们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技术,据测评网站比较,中国的手机只是简单的图像识别,放张照片也能刷脸。

而苹果的是主动投射看不见的光,照到脸上后根据反光,测量人脸的三维模型,其他技术与iPhone X识别率不可同日而语。

苹果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背后也是增强现实平台(ARkit)的功劳。

iPhone X还带来的影响是:手机的摄像头不再是单反相机的一种低端的替代品。

在以前,手机可以做到的,专业相机一定做得更好;而现在是,手机能做到的,专业相机已经做不到了——因为iPhone X开启了苹果作为未来最大的AR公司之门。

iPhone X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构筑你脸部的3D信息模型,然后瞬间得出最优的打光方案,直接处理在照片上。从此,任何人都可以拍出专业摄影棚的人像效果了。

今年苹果新品发布会上,iPhone Xs Max高配版价格达到了12799元,而最低配的iPhone Xs售价为8699元,随著功能进一步升级,平均价格较去年上升了20%——网友们大呼苹果「抢钱不眨眼」。

其实,苹果在发出一个信号:现在正式进入AR开发红利期,你要来抢吗?付出目前貌似高昂的价格,如果你懂得用好现在的AR开发红利,未来的回报有望是巨额的。

在苹果公司看来,未来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市场将是超级巨大的。因为增强现实能够使得现实和虚拟充分混合,不光是游戏娱乐的提升,而且会有很多to B的业务,也就是企业的业务能够得以开展。

别再调侃苹果无创新了,因为它在默默地告诉我们:移动互联网已经过去了,AR浪潮势不可挡。

4

在乔布斯去世前的一个周五,他和库克一起看了《光辉岁月》(Remember the Titans)这部电影。

库克非常惊讶乔布斯居然想看这部电影,因为他知道乔布斯对体育一点都不感兴趣。

其实《光辉岁月》不仅仅是一部橄榄球体育电影,而且涉及化解种族歧视、团队合作励志等内容。

外界对乔布斯与库克的比较,可以归结为前者是一个「禅附体」的品味高手,后者则更像一个耿直boy的理工男。

2014年,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造访苹果公司总部。

库克对释永信说:

我也喜欢禅文化,每天要抽15—20分钟的时间打坐。这样,才不至于失去自我。

在《成为乔布斯》一书对库克的描述是:他是南方人,身材瘦长结实,热爱运动,喜欢长跑、骑单车,却带著书生气。虽然库克说话时语气温和、不紧不慢,但却是苹果最强硬的高管。

热爱长跑的库克说:

苹果公司向来如同一台跑步机,永不停歇地向前。

而他最推崇的一本书《与时间赛跑》,讲述的核心观点是「创新是时间的竞争」。

库克主导下的苹果,关闭了自己的所有工厂,成为一个专注研发的轻公司,打造了「精美的」供应链。

他把苹果的主要供应商从100家减少到24家,还说服许多家供应商迁到苹果工厂旁边;

把公司的19个库房关闭了10个,将库存周期从1个月缩短到6天;

还把制造苹果计算机的生产周期从4个月压缩到两个月。

在挥之不去的「乔布斯光环」下,库克在董事会、员工、用户、果粉们吹毛求疵的眼光下管理著这家企业。

在从未间断过的唱衰声中,库克带领的苹果依然坐稳了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乔布斯去世时,苹果市值3000亿美元,现在超过了1万亿,而且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80%利润。

如果你只是被一时流行的东西所吸引,就会看不到最大的森林。

库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库克给苹果描述的策略是:尽力协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客厅里,办公桌前,手机上,抑或汽车里。

人们喜欢当下就能实现的东西,而不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

库克说道。

小时候,库克很喜欢追著看动画片《杰森一家 》(The Jetsons),也会对此冒出一些想法:

偶尔,我也希望杰森一家能变成真实人物。这正是苹果了不起的地方:把想法做成产品,呈现给你,带你融入其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