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北宋真宗年間,杭州西湖住著一位隱逸詩人,名林逋。林逋通曉經史百家,但孤高自好,不慕榮利。詩多奇句,但是作之即棄,從不留存。友人問他:「何不錄以示後世?」林逋說:「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活著的時候都不圖以詩文博取名利,何況百年之後呢。但是傾慕林逋的人往往私下記錄他平生所作,而今尚有三百餘篇詩文傳頌。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林逋的詩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比如他結廬西湖孤山之上時所作《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此詩描寫了林逋在孤山寺端上人房所見的日暮秋景,表現了他的恬淡心境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眷戀。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趙恆聞其名,被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所感動,賞賜他糧食和布帛,並昭告當地官府,平時對林逋多加幫助。林逋雖然感激皇帝的賞識,但從不驕傲。時人多勸其入仕做官,均被他婉言謝絕,他說:然吾誌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性本愛丘山的林逋只願與青山綠水作伴,卻不願為塵世的執念所羈絆。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林逋結廬孤山之時,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踏雪訪梅,飲酒邀月,相傳他曾20餘年足不及城市。林逋養有白鶴,每逢客人拜訪,門下童子便放鶴飛天,泛舟游於西湖之上的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與客人相會。林逋愛梅,在所住孤山之上,植梅千百株。所作《山園小梅》詩中,寫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林逋以詩文會友,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仰慕林逋的為人,又欽佩其詩文,常乘舟至孤山拜訪。林逋與名臣范仲淹、梅堯臣等人均有詩唱和。遂可見林逋雖為隱士,然在文人領域依然是有一班達官貴友。林逋終生不仕不娶,也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年老之後,自己在屋旁修了一座墓碑,並作詩道——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仁宗天聖六年(1028),六十一歲的林逋辭世,仁宗皇帝為紀念他,賜諡號「和靖先生」,葬於孤山故廬旁邊。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現杭州西湖孤山面對北山路一側,仍有「放鶴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紀念林和靖的景勝。關於「梅妻鶴子」林逋,後人除了慕其才華之外,不免為於他不仕不娶的生平所疑惑。張岱在《西湖夢尋》記載似乎給了我們一絲蹤跡可尋。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可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世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比陶淵明還清高的隱士林逋,終身不仕不娶,打開其墓室才知道真相或許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小詞一闋,隱藏著文人的幾多傷心惆悵,俱往矣!至今我們為林逋嘆息,不如為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文/ 文史天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