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算不上深山老林,甚至,距離京城也沒有很遠,駕車至北六環不過兩個小時,幾座小山峰犬牙交錯,掩著一條不起眼的小路,沿路入山只三五里,有一小處平地,方圓不過三四丈,幾間屋舍排布其中,出門幾步就是山,一個老人獨自守在這裡,從此處上山,走不遠就能見到一座房屋立於山腰處的一塊平台之上,一個女人帶著個孩子住在這裡,「他家男人出去打工了,女人帶著孩子搬到這裡來住,不是生病受傷的話,倒也安全。」


我太爺爺會武術,能打架的那種,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學來的,只聽說年輕時候身手不錯,三五個大漢近不了身,七八個人也拿不住他,那個年代跑江湖的人,多少有一些防身保命的招式,不僅如此,身體素質也要好,還要膽子大。

那時國內動蕩不安,一大家子人等著太爺爺養活,於是太爺爺開始跑起了江湖,給人跑腿送「貨」,路上要躲鬼子、躲國軍、躲山賊土匪,就往山裡扎,深山老林處走,夜中墳地里睡,翻山越嶺不知幹了多久,後來鬼子打到老家來了,太爺爺領著一家老小進了山躲鬼子,就在那幾丈方圓的地方安了家,在山坡上開荒種地。或許太爺爺早就選好了那塊地方,因為那實在是太不起眼了,一般人路過都不會注意那裡有條小路。

具體的情況已經沒人記得清了,不知道在那山裡住了多久,太爺爺決定出去找個地方重新落腳,便挑著扁擔翻山越嶺的往北走,扁擔一頭是食糧,一頭是孩子,過程不得而知,最後在燕山山脈邊緣的一個山村安了家,再往北走,就該到了壩上了。

站住腳後,太爺爺就在這種了一輩子地,那一大家子人並沒有都遷過來,太爺爺不知在兩地走了多少個來回,依舊是挑著扁擔翻山越嶺地走著。我在地圖上算了下距離,直線距離約140km。

現在開車走國道也要三個多小時

我爺爺是被太爺爺帶著的,長大後在這村子裡娶妻生子,四兒四女,也是一大家子,太爺爺想要把自己那些功夫傳下來的,可是那時我爸和老叔還太小,大爺要上學,還要幹活,二大爺又淘氣,兩人也只練了一點,太爺爺便故去了,偶爾大爺他們還會提起當年練武時跳土坑的情景。

說回開始的那個山溝,我的三個爺爺在這山裡過了一輩子,子女都在外面安家落戶有了自己的事業,當地政府和他們聊了很多次,勸他們搬出來,給安排房子的,可是老人住了一輩子地方,習慣了,不肯搬的。還有一位老人,我是該叫他大爺(堂伯)的,在這山裡陪著我那三個爺爺。


這些,我幾乎都是聽我老叔說的,最近幾年,他們每年都會回那山裡看望幾位老人,以前那小路稍微修繕過,勉強可以開車進山,但調頭極難,這幾年小路幾乎被沖毀,只有越野車才能勉強進出了,於是老叔他們挑起扁擔,一步步走進山裡。

我堂伯出來接他們,六十多歲的老人,聲音洪亮,打了招呼接過扁擔往肩上一擔,健步如飛,我老叔幾人幾乎跟不上老人的步伐。

堂伯非常健談,每次滔滔不絕聊上幾個小時不在話下,他還會算命,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學來的,我懷疑是堂伯偷偷教了一些給我二大爺,每次我二大爺回來喝多了就跑來抓著我要給我看手相。堂伯還喜歡喝酒,甚至早飯時也要喝上幾兩,卻毫不影響幹活,我爸第一次跟著老叔他們去看望堂伯等人時,幾人陪著堂伯喝了不少酒,第二天早飯,堂伯拉著幾人非要喝上幾兩才肯罷休,我爸陪著堂伯喝了一杯,約有二兩,堂伯喝的不盡興,一再勸酒,我爸生氣了,飯也沒吃,出門就上了山。我爸大早上喝酒,據我所知僅此一次。

老叔跟我說,我堂伯特實在、爽快,真是個好人。

其實,去年的時候,山裡就只有我那位堂伯了,三位爺爺都已故去。

「你這個大爺,陪著這仨老頭陪了一輩子,現在就剩他自己了,這輩子也沒結婚,也沒孩子......下次再去帶上你,到時候你做好準備,跟你大哥你倆挑扁擔啊。」


有 有個紀錄片,外國人聽說中國現代的隱士,跑遍大江南北採訪各位隱居高人。

很真實,有些被採訪的對象,見到外國人,直接哭了,說自己隱居是被騙了,後悔了……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歸隱辦法。現在想歸隱的話,加入基督教教會,成為一名傳道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基本上你每天只需要早晨起來和大家一起唱唱歌,讀讀聖經,大約40分鐘一次。每周三,五,日做做禮拜,大約3小時一次。就可以了,清閑的很。

教會有很多人,而且對人友好。無聊的時候可以和人聊聊教義什麼的。而且你也可以外出傳道鍛煉自己的內心。

當然,如果你樂意的話也可以整天在十字架前看聖經。

不說了,如果想歸隱的話,基督教教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


深山老林的,有樂趣嗎?和平年代,做一個凡人不是很好嗎?


終南多隱士,古往今來都是,坐標西安,沒事周末爬個山都能遇到,當然這是指淺山,深山更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