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謀士良將輩出。就謀士來說,出現了諸葛亮、龐德、郭嘉、荀彧、荀攸、賈詡、司馬懿、魯肅等衆多知名的人物。而就武將來說,魏蜀吳三國都擁有難以全部羅列出來的名將。不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在漢末三國時期,也有一些高人選擇了隱居,也即做一位隱士,從而沒有直接參與到魏蜀吳三國的較量中。提到三國時期的隱士和高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司馬徽,也即水鏡先生。不過,在筆者看來,相對於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纔是三國中隱藏最深的一位高人。對於龐德公來說,自己至死沒有出山,但是,他的兒子是諸葛亮的姐夫,從子是劉備的軍師!

  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因爲隱藏地實在太深了,所以史料中沒有龐德公生卒年的記載,也即不知道龐德公出生於哪一年,並且是在哪一年去世的。不過,在年齡上,龐德公應該是年長於司馬徽的。對於水鏡先生,把龐德公當兄長,稱龐德公稱爲”龐公“。東漢末年,龐德公與隱居襄陽一帶的名土極爲友善,親密無間,過往頗多。除了和水鏡先生司馬徽擁有良好的關係,龐德公還和諸葛亮、龐統等人來往密切。

  二

  對於諸葛亮來說,非常敬重龐德公。而就龐統來說,更是龐德公的從子。而這,表明龐德公應該是龐統的叔父或者伯父。在此基礎上,龐德公評價諸葛亮爲“臥龍”,龐統爲“鳳雛”,司馬徽爲“水鏡”。由此,諸葛亮、龐統、司馬徽可以在漢末三國時期名聲遠揚,龐德公的評價可謂功不可沒。在龐德公的評價下,劉備通過三顧茅廬獲得了諸葛亮這位人才,並在之後得到了龐統的輔佐,也即臥龍和鳳雛,都歸屬於劉備一方。對此,劉備將諸葛亮、龐統都拜爲自己的軍師,以此爲自己出謀劃策。

  三

  同時,因爲和荊州地區的名士來往密切,龐德公也獲得了荊州牧劉表的注意。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進府,龐德公都不屈身就職。於是,劉表親自去聘請龐德公。不過,即便是荊州牧劉表親自登門拜訪,但是,龐德公依然選擇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也即依然不肯出山。與此相對應的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對於水鏡先生司馬徽來說,嚴格意義上還是沒有一直隱居下去。

  四

  最後,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每次探訪龐德公,都獨自一人拜見於牀邊。對此,龐德公自然也非常欣賞諸葛亮,還和孔明成爲了親家。對於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又作龐倦民),在魏國擔任黃門吏部郎,娶諸葛亮二姐爲妻,也即龐德公的兒子,成爲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姐夫。至於龐德公的另外一位從子——龐林,是龐統之弟,爲蜀荊州治中從事,後任魏鉅鹿太守,封列侯。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龐德公雖然至死沒有出山,但是,他的兒子和從子,卻在魏蜀吳三國中出仕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大約是在曹操佔據荊州的時候,龐德公帶着妻子兒女登鹿門山,以採藥爲原因,不再歸來。對於其最終結局,自然也無從得知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