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新学期开始,明芳的两个孩子便会惯性地要求购买新文具,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今天晚上,大儿子东东先行吃完晚餐,便询问爸爸可否开车载他们到大型文具店里采购文具,此时坐在一旁仍含著一口饭的小女儿妙妙,也跟著附和了起来。

 

「请问一下,你们两个是想要买什么文具啊?」明芳依稀记得,上周经过孩子书桌时,还看见几个尚未开封的笔、立可带散放在桌上。「妈,我要买两本笔记本,还有几种不同颜色的萤光笔跟原子笔。」东东首先报告自己的基本需求。

 

老被哥哥数落为跟屁虫的妙妙则说:「我也要买萤光笔,还有书套、铅笔盒。」爸爸一边看著电视,一边不经意地问妙妙:「铅笔盒不能用之前的吗?」此时只见她噘起小嘴、皱著眉头说:「我铅笔盒里面那个可以把笔撑起来的版子坏掉了啦!而且边缘都被原子笔、铅笔画到,现在很脏!一定要买新的啦。」

购物前引导思考  

 

「文具用坏了,要买新的当然是可以,但据我所知,书套好像并没有坏掉吧!而且数量也够。还有,东东,你书桌上好像还有没开封的原子笔,你确定还要买?而且你上学期买的笔记本,有的也才写了五、六页就没用了,不能把前面用过的割掉,这学期再继续用吗?」若照明芳的评估,两个孩子想要买的文具用品,实际上真的迫切需要的大概只有一两样。

 

这时大儿子东东为自己辩解:「喔!妈咪!那个原子笔我已经拆封了啦!但它太粗了,我想要买极细笔,那比较好写。至于笔记本,我们同学都买新的,没有人这样割掉前面的几页又继续用的啦!」明芳夫妻拗不过两个孩子,于是说:「好吧!那要买就走吧!」

 

在开车到文具店的路上,明芳一直反复思考著,该如何让孩子能学到物尽其用,并降低购物的欲望。尤其现在越来越多专家建议,理财教育应从幼年期就开始,而在理财前,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即是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使用概念。

 

「东东跟妙妙,妈妈刚刚想了一下,这样吧!我等下会给你们一个人150元去购买文具,但我希望等一下你们在买文具时可以先想一下,哪些东西有缺,我一定要买?而哪些可以先用旧的,暂时不用买?还有同样的东西,我是要买高价位的、还是中低价位的?如果结帐前你们决定,之前的文具还堪用,也愿意继续使用而先不购买,那么省下来的钱,我就留给你们各自存下来。」明芳才宣布完「购物规则」,妙妙便马上哀嚎:「啊?妈妈,不行啦!我想买的美少女铅笔盒就超过150元了啊!」

 

此时爸爸已经将车子停靠在停车格里,明芳于是解开安全带,把整个身子转过来,对著两位小朋友再次解释:「妙妙,妈妈还没说完规则喔!等一下如果你们买完文具后还能剩下100元以上的购物金,那么这钱每多存一个月,爸爸妈妈就会多给你们50元的利息钱,这样你们算算看,一个学期有四个月,你们就额外多出了200元的购物金了。」

 

东东年纪比较大,所以对于妈妈提出的利多方案,似乎有些心动,此时正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盘算著。而年纪比较小的妙妙,则臭著一张脸下车。过了大约15分钟,东东拉著妙妙回到车上,出乎意料的,两个小孩都剩了超过100元的购物金,而且还笑咪咪地有说有笑。「咦,你们两个后来就只买这些?」原来聪明的东东说服妙妙,买一支萤光笔、铅笔跟橡皮擦就够了,而自己则只买了一支黑色极细原子笔。「其他东西我们想要等到下次赚更多利息钱时再买。」东东一脸得意,而跟屁虫妹妹则学著东东一起贼贼的笑。

 

明芳跟老公看到两个孩子得意的模样,都举起大拇指给予赞赏。经由这次的消费经验,孩子等于也学到了在购物前做理性思考。如何在有限的金钱下,取舍自己的物质欲望;同时还懂得「等待钱、生出钱、再用钱」的储蓄及善用金钱的技巧,看来将理财概念融入孩子的生活中,真是再实用不过了。

<素素感谢您用心阅读,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