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出名时,草书主要以取法明清为主。

在第一届国展的时候,沈鹏以王铎、张旭、倪元璐为主(非上图),当时沈鹏才50出头,在第一届国展全部作品中,沈鹏的行草水平也是属于一流的,比当时很多行草名家功底都不差。

但是越到后来,沈鹏书风越渐近晋唐,虽在气韵上有所提升,但气势和技法上却不如以前。

且不说和张旭比,即便是跟当今的一些草书名家比,也是有差距的。

比如王厚祥,李志敏等人。

沈鹏的书法在技法和创造力上,即不丰富,也没难度,自然不如当代诸家。但沈鹏的气韵,要更高级一些,更符合魏晋气息,也有股民国文人气。

怎么说呢,技术好练,气韵难求。

沈鹏的书法还是有独到之处的,但水平也只能算当代名家,不能入古。


论名气,张旭被称为草圣,流传千古,而沈鹏的字就算在当代都少有人知道。张旭以草书闻名天下,其草书被公认的出神入化,而沈鹏的字争议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急于创新,所出作品皆被业内外称为「丑书」,甚至有书法人士咒骂其为欺世盗名之辈,误人子弟之徒。让我们深入了解张旭,感受他的美。

张旭是我国唐朝时的著名书法家,最擅长草书,有「草圣」的称号。

张旭十分好酒,他的生活比较单一,每天除了练字就是和友人喝酒,他的酒量非常好,声名远播,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张旭喜欢酒后写草书,这样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没有几斤混酒下肚,下笔便没有气力。张旭的狂草、李白的诗歌、加上美女的剑舞,这种奇怪的组合却是唐文宗最喜欢的表演,当时文宗还下诏,称其为「三绝」。后有专家考证,三绝中舞剑的并非美女,而是裴旻,是一个精壮的男人,网友们脑补了一下,感觉不是很协调,就不能是个美女吗?张旭的诗歌也非常的有名,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很高,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他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对古代书法家了解比较多的人一定能够发现一个规律,其每一位书法家并非只有书法出名,能够成名的书法家,他的文化底蕴都是非常深厚的,综合素质都非常的高。反观当下,有些书法家除了写字,什么也不会,开了一个又一个书法培训中心,每天忙著数票子。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其实有著各自的灵魂,这种灵魂就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由这种书体形成的书写传统、笔法、气质以及相应形成的气韵。

甲骨、金文、这一类中华文字尚处于初期阶段,灵魂在「像」。可以理解为图解式描绘的生动和朴拙之趣。大量篆隶之间的简书也基本归入此类。

小篆灵魂在「齐」,无论你用什么笔法,都在追求匀整之美。至于清篆的本质其实是将隶书的灵魂灌注入篆书,使其超越小篆本身的实用压倒美学的状态转向艺术审美。

确切说,真正够得上艺术性追求的书体是隶书,也可以认为隶书就是中华书法艺术审美走向自觉之始的书体。无论是庙堂隶书还是民间隶书还是篆隶之间的秦汉简,都是在端庄强厚与变化飞扬之间寻找一个书者认为的临界点,所以,隶书的灵魂在「变」。

行书的灵魂在节奏即「调」。以各种抑扬顿挫强化点画之间的关联,给文字注入节奏变化,用节奏去改变点画形质却不偏离辨识度原则,对书者的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放松和享受。

楷书的灵魂在「法」,辨识度是第一要义,任何点画和结字变化都要服从「所见即解」的要求。

草书的灵魂在本质上是融合以上所有书体的一次最高意义上的自我创造。既要遵守严格的草书书写法度,又要以沉郁和飞扬为两端形成阴阳关系,还要强化节奏,以使并不丰富的线条随著节奏的导入变得具有「移情作用」,也要以「沉而实」的线条体现匀整之美。

不同于前面的所有书体的是:草书不仅具有空间特征,更具有强烈的时间特征。空间体现在单字到整幅的布白与阴阳转换草书,所以说看草书与其说是看白底黑字的黑,高明的欣赏者感受更多的其实是「白」。时间特质体现在强烈的节奏转换、顿挫起伏,而这些就是打动欣赏者,让观者与书者形成欣赏过程的情感共鸣的关窍所在。

所以,草书是中华各书体皇冠上的明珠,既在于其难度,也在于好的作品能够具备的多维特质。

当下时代对发言权的开放环境下,骂沈鹏的人多了。(其实骂他的人多了,你算老几?)骂不要紧,要骂出道道儿来,而且带著善意。

沈鹏先生其他书体基本上可以置之不论,不是因为他写不了别的书体,事实上仅就我们能够看到的他的隶书、篆书,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其归入高手之列。沈鹏书法的强主要在草书,他的草书从祝允明、傅山、林散之、李可染诸名家前辈中得道最多。祝允明的重视单字笔法、傅山的大气圆浑,林散之的屋漏痕线质,李可染的「积点成线」笔法等等。

强调单字法度弱化线条变化显然来自祝允明、圆浑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笔法显然来自傅山,结字虚空、平正中追求适度的轴线曲度显然来自林散之先生,追求苍茫大气的个性化显然承继李可染先生。

但显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祝允明大草的单字讲究章法不太讲究、傅山的书写质量不稳定、林散之先生的线条疲弱、李可染先生的顿挫习气甚至叫积弊,也都在沈鹏先生各个时期作品上有所反映。

其中期,草书线条有时一笔之中顿挫、注力太多、雕琢意太多,影响了整幅气脉的流贯。这种顿挫习气假如能够强化大草的节奏,也自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但问题在于,沈鹏先生草书恰恰是属于节奏比较贫弱的「冷静型」草书,而这种冷静大草、逐字雕琢的始祖就是黄庭坚。当顿挫习气以一种快速和节奏明快的方式呈现,线条会呈现出老辣苍茫,而当慢写成为常态的时候,就会呈现沈鹏之雕琢型笔线、虚弱型体质,欲求一些激荡、振迅之气格时,作品不足就很明显了。

其书总有欲向左右两侧开拓,求「空间」雕琢,而又不舍「时间」上的节奏变化,往往顾此失彼,气脉时有声嘶力竭之态。所以沈鹏先生草书不宜于大气势作品,只宜于空间塑造为主、时间为辅的草书。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多字作品、长卷作品要远好于他的大字、大幅作品的原因。

整体上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用笔理应删去些雕琢气。创作中没有必要每字每笔都刻意经营点缀。草书中,适当对一些字进行「弱化」处理一可增笔速,二可畅气,三可突显其它雕琢之笔。清人刘熙载云:「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引申一下,对于刻意表现之书无不反映出书家「求人爱」之心:沈书其病在「太认真」、「不简」。

唐张怀增所言「精魄超然,神采射人」,千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草书的极则。当今书坛。草书作品大量面世,草书作者不断涌现,待发之势逐渐显露,书家的表现欲、抒情欲和震撼欲日渐增强。

时代在发展,王铎那个追求以「大」为特征的社会审美习惯和实用需求又来了。所以刘洪彪、胡抗美等以大字草书著称的书法家远比沈鹏先生挨骂要少,虽然沈鹏先生以书艺、资历和德行都远比大多数德不配位、书不配位的书坛大佬们要强了不少。

不过,观沈鹏先生近年作品,显然还在孜孜追求,习气有所改观、取法视野也宽了不少,书写更轻松自然,当然线条力度又进一步削弱。

总之,祝老先生长寿有年、书学再进,更少一点艺商炒作的参与或者被参与,方不辜负这书道艺术的责任!书道传递,固然在「书」,更在德和文人风骨,这才是书艺不灭薪火相传最重要的火种。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很残忍。

没有可比性,这是在夸沈鹏还是在贬沈鹏。没有可比性的事情,有差别但不是水平高低的差别。

很重要:书法说到底是写字,而且是白纸黑字。

张旭是何人?

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所以提问者是相吹捧沈鹏和张旭一样厉害,还是想要贬低沈鹏不能与张旭相比?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注意:沈鹏先生19岁,就在《人民画报》工作。

《人民画报》是中国国家画报,于1946年8月1日创刊于河北省邯郸市,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1950年7月《人民画报》在北京府前街石碑胡同甲22号重获新生。它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

沈鹏的草书,如下图。

沈鹏的楷书,如下图。

沈鹏的题字如下图。

唐代张旭流传下来的字不多,而且都是后人论证是张旭所写的。

比如《冠军贴》有不人在争论到底是张芝所写,还是张旭所写的。

一人有感

草书不是说只看感觉,或者说气韵,或者是这些类似的词。

草书也是要看笔画、结构、章法的。每一笔的笔画质量应该不难看出吧。书法说到底是写字,白纸黑字。

你觉得沈鹏先生,楷书行书草书笔画写得如何,结构如何?

张旭是历史留名,并且在书法平均水平最高的唐朝,多位大家认证过的书法家。沈鹏先生怎么与之相比。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8月14日沪。


一个现代的书法家和一个古代的书法家相比,我觉得在很多层面上来说是没法比的,虽然拿著作品我们去比较好坏,很多人觉得这很直接,可是作品与作品之间也是有很大的差别,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我们如何去比?

其实我们都知道,怎样去欣赏艺术品,我们透过艺术品可以看到很多潜在性的东西,作者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是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然而作者的感情与当时社会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特点都密不可分,所以当代和古代的作品相比较这始终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张旭被誉为草书圣手,那么我们来说张旭的草书怎么样呢?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草书是真的看不懂,这就好比西方的印象派画作一样,其实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恰当的形容这种艺术形式,但是在我看来,草书讲究的更是一种意境吧,通过这种笔走龙蛇的感觉去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意境了。我们可以看到,张旭的草书的确是非常有特色,至少我们感受到了张旭在创作时的那种状态是绝对是超凡的,在加上唐朝时的时代特点,所以张旭的作品也有一种比较大气的感觉。

至于沈鹏,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总之如今网路中对于他的作品褒贬不一,甚至还有很多言论就直接说沈鹏压根就不懂书法,所以面对这些评价我们也是相当的迷茫,究竟草书什么才是好的标准?我觉得也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因此对于沈鹏的作品我们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欣赏不了。

不过抛除作品不说,单说影响力,一个现代的书法家怎么能和开创了这门艺术的艺术家相比呢?而且张旭在历史上的地位也的确摆在那,以至于后世很多名人争相去模仿他的作品,这至少说明张旭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他也值得我们去推崇,可是对于沈鹏来说,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很多人所质疑,因此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沈鹏需要走得路还很远很远。


沈鹏与张旭书法水平有何比较?

沈鹏工今草,下面为草作之一,意情畅怀,书具自己之书体,形成了率意别样书法面貌,这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节选部分欣赏

从笔法具糅杂家,因为沈鹏也是一名美术评论者,是杂志编辑,赋诗文,且具艺术理论,欣赏他的作品,应该摆置于才学蕴含在笔墨中,才智睿气之息,其独特的审美观,别于他者,是情性与笔法统一者。

从笔法上,裕丰的草符,从他笔毫流变而出,书写从容而使笔画熟而圆转,生焉意巧,纯熟而形成一种流滑之貌,字有飞宕,大小间存,自然象形,笔端变通,则有庄以存正,因草字中又有行楷之意,故庄重而存正态,又有纵有奇出之姿,固有之性情的波动,而显意法中庸,无狂诞,无妄形,字字结体,既简又繁,乍正乍斜,或往或返。

从沈鹏每一幅草书作品与行草对照,差池很少,因草简易与常用字惯用,参于一种随心率意之感,草书的结体符号而不甚恰切,端倪于习惯而自然,显得法度稍略,是否意法相害之关纽,而导致性情气质冲动于笔墨自由,是也,当然,每人都有各自形成的书写结体习性,这都是于长久移之俗成。但显离规范总有距离。法备乃妙,法疏则别。

草书力究刚柔相济乃得佳,从沈鹏的草字,直少于曲,固之,刚少于柔,因此其笔圆转为多,宛如三级风吹拂的叶草,其比喻不知恰当否,古云「首尾匀袅则柔,曲折转折易见,轻重首尾难知,」由此方可理解沈鹏草巧之妙,为何草而不野,是谓大儒性情中人,于人则有彬彬儒雅,于笔有绳墨。束而稍放之淡泊明志也,其书谨于整饬,源自身在规矩之阵。

其草介于小草间或行草之内。

至于与张旭相比,古人与今人之论高低,亦乃不是吾辈所妄说的。鉴于水平劣类。只有性情放斗胆仅评沈老先生之「草符号」了。


张旭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以擅长狂草书著称,它和当时同样擅长狂草的草书大师怀素并称为「颠张醉素」,他有一个徒弟我们都知道,就是楷书大师颜真卿。张旭有草书真迹流传于世,就是著名的《古诗四帖》,同时还有刻帖《肚痛帖》、《草书千字文》传世。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张旭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他的《古诗四帖》,这幅作品字势纵长,董其昌说它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真够作品一气呵成,紧密的大空间和小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开大合,在二王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绞转笔法,并且使用枯笔,墨色随著笔画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直接影响了就世草书的发展。

沈鹏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擅长狂草书,他的书法学习怀素、张旭、王铎,写的十分潇洒,自成风格。

张旭《肚痛帖》

虽然如此,沈鹏和张旭的草书也是没有可比性的,张旭属于狂草的开创者,我们后人都属于学习者,我们当今的人是比不了的。因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今人想在书法上有所突破,必须要以古代的书法为基础,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远远谈不上超越。

沈鹏草书作品局部

你觉得呢?

今人到底能不能超越古人呢,欢迎讨论,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沈鹏的草书在现在在世的书法家中确实是数一数二一的,能与之媲美者几乎没有!但是如果与张旭比,是没有办法比的!

首先谈书法的成就!

从篆到隶,到章草,到小草,到大草,到楷书,到行书,每一个阶段都有几位杰出的书法家站在创始之神伟的功劳薄上拿到了成果!创始之功是任何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也无法撼动!张旭之前,草书有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但是,其作品都零零碎碎!创造书体的人会留下一些遗憾,就如一个新产品上市,不完善是正常的,张旭就是过来完善升级的人,无疑拿到了创始加完善加高峰的大成果!

与张旭比,后来的草书家都是学生辈,其成就也有高低,是矮子当中选将军!沈鹏的草书仅仅局限于当代,我觉得其成就也在当代的林散之、于右任之后!但是,留在书法史上应该没问题!


沈鹏的草书和唐朝张旭的草书有可比性吗?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肯定是没有可比性的,我想,就算沈鹏先生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沈鹏与张旭,一个古人,一个现代书法家,就这一点就没有可比性,倒不是说只有古人才可与张旭比,而是张旭确实是书法高手,写得确实好!

张旭是谁呢?他是唐代的一位大书法家,或许我们平常只听说欧颜柳赵等唐代书法家,却忽略了张旭,这也可能是因为张旭以草书见长的原因吧!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他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他的书法与怀素齐名,因两人都好喝酒,且酒后狂放不羁,写出的书法有著酣畅淋漓的气势,所以又有「颠张醉素」的说法。他影响了颜真卿等诸多书法家。

沈鹏也是一位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担任的职务甚多,他的书法作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称道,但是,近些年来,一直有质疑沈鹏书法的声音。

沈鹏也是以行草著名,既然以行草著名,那么他的取法肯定是少不了张旭的,因此,他也是张旭的学生,所以说,哪儿来的可比性呢?沈鹏的书法不会超过张旭了吧!

这是沈鹏的书法作品,可以将沈鹏的书法和张旭的书法做个比较,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张旭是书法史发展的重镇人物,从这些方面来看,沈鹏还没法和张旭相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沈鹏的草书与唐代张旭的草书有可比性吗?

有可比性。不过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不要说差别的话,说差距比较好听。

张旭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沈鹏只是一个会写草书的人。一个是高山,一个是山脚下的小石子。差异不是一丁半点。不要以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弟子众多,其弟子很多都在各级书法协会里当任要职。也不能证明他的草书就要去与张旭去较高下。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大量的书法殿堂级宗师。在人才辈出的唐代,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被当时的唐文宗下诏书,御封为天下三绝。在张旭的弟子中,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人,他便是可与书圣王羲之并肩齐驱的颜真卿。李白是这样赞美张旭的:「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追随「。

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张旭在常熟做县尉。有一个老翁呈状子来告状,张旭判决完。没过几天,老翁又来,还是同样的一件案子。张旭责问老翁:「你为什么反复的来扰乱本官」?老翁说:「君笔迹奇妙,是借判决的书迹以藏箧笥,并不敢求其他」。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人们为了得到张旭的书法,花样百出,连借告状判决这样的方法都想得出来。可见张旭的书法受人赏识的呈度。

沈鹏的草书,说实在的,仅仅是在用毛笔写草书的阶段。不是要黑他,假如沈鹏没有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头衔,像他这样水平的书法爱好者,车载斗量,比比皆是。正所谓的「凭附增价,身谢道衰」。说的就是沈鹏这类型的人。看看下图,「万里雪飘」中的」里」字,这是一个错字。里程的里,他把他写成了「里外「的」里」。里外的繁体为「里」。而里程的里,就是里。没有繁简之分。

现代人的书法,别动不动就拿古人来比。要比也行,哪个不好比?非要去和最顶级的人去比,怕是被捧你的人把你吹晕了头 。

肚痛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