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离去应该算功成身退,为什么这么讲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先讲鲁智深这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人也不花,心也不花,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为啥被称作花和尚?

水浒传中,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义救金翠莲,杀死了镇关西;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虽然他不守佛门清规戒律,犯了出家人的一大戒忌,酷爱喝酒,屡屡犯错,但这些错,与女性没有一点关系。在古人的风花雪月中,有一个较为正常的习俗:喝花酒,逛青楼!

酒往往也与"色"、"财"、"气"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四贪"、"四祸":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鲁智深得名"花和尚",与他"喝花酒"的习惯似乎有关系。在古代,"花酒"是一种文雅的说法。主要是指在青楼或酒馆摆下酒宴,同时不忘找些歌伎作陪,吟诗作对,在行酒中寻欢作乐。

但鲁智深喝酒,只喜欢叫上几斤牛肉做下酒菜,他对美色不太感冒。

那与"花心"是不是有关?

翻阅《水浒传》,看看鲁智深的一生主要作为,除了三拳打倒镇关西,还有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救林冲大闹野猪林,生擒方腊,活捉夏侯成,字里行间没有一件事,是犯了女色的。

既然人也不花,心也不花,鲁智深为何被冠以"花和尚"之名呢?在《水浒传》第17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一章节中,鲁智深曾告诉杨志:自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在五台山削发为僧。人们见到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喊他为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身上所纹的花绣是花中四君子--梅花。原来,鲁智深的外号--"花和尚"之名中的"花",是因他身上绣的梅花。

鲁智深是36天罡星之一,对应著天上的"天孤星",在梁山108单将好汉中,排名第13位。

由于他一生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胸襟坦荡,大智大勇。性格沉著冷静,思想理性。在梁山泊历次战役中,勇猛无比,屡建奇功。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最后,鲁智深功成身退,不贪恋功名,坐化于杭州钱塘江河畔,终成一代高僧,被追祀为:义烈昭暨禅师!

公孙胜的告辞。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是梁山最早的开创者之一。后来因为他很想念自己的老母,于是他返回家乡蓟州,自此一去不回。但宋江打高唐败于妖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请回公孙胜。朝廷招安之后,公孙胜跟随宋江继续征战。

平定王庆后,宋江班师回朝,这时候公孙胜已经有了隐退的意思,但是他要想个很好的理由,让宋江无法拒绝的理由,从而光明正大的离开。什么理由呢?他突然想到以自己师傅的名义找个理由,于是对宋江说他师傅罗真人曾叫他「遇汴而还」,今天已经在东京城外陈桥驿了,是该离开的时候了。宋江见他话都说到了这个分上,于是就放他离开,毕竟以公孙胜的本事,如果真的要走,谁能拦的住他呢?

武松的告辞。

武松是水浒有名的打虎英雄,他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后来为了替他的哥哥武大郎报仇,怒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流放孟州之后,他帮好友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之后更是大闹飞云浦,血洗鸳鸯楼。他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 武松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看到这么多好汉死于征方腊的途中,而一切只是为了功名利禄?武松说实在的这时候已经对宋江彻底的心寒了。他不想再跟著宋江回到朝廷之中,受那些官场的闲气。于是直接强硬的拒绝回汴京。干脆在六和寺出家,后来他被朝廷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

特别的还要讲讲,燕青的告辞。

他走时要了一大堆金银细软,挑了两担。由此可见燕青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达观之人。一代名妓李师师也和燕青一起走了,他们隐姓埋名浪迹天涯了,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结局了。

燕青绰号浪子,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则会燕青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而且多才多艺,可以说是一个全才的人物。后来他随著卢俊义一起上了梁山。上了梁山之后,燕青成了步兵的头领,排第三十六位。燕青还是梁山得以招安的重要的功臣,梁山受招安后,燕青随宋江南征北战,隶属卢俊义麾下。

燕青其实早已经看透了宋江的为人和这个腐朽的官场,所以在平定方腊之后,燕青就已经打算功成身退。但是他还放不下自己的主人卢俊义。于是劝他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燕青没有办法,他只得拜别卢俊义,并留书给宋江,当夜便离军而去,从此下落不明。


「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我国的小说由传奇和话本演变而来,最初的受众以市井俚民为主。因此,文人们在创作小说时有意加入「奇怪」和「虚妄」的成分,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水浒传》也是一样,神魔色彩很浓:开头是洪太尉误走妖魔,中间有宋江遇九天玄女,得无字天书,公孙胜与高廉斗法,降服项充等等,最后宋江李逵托梦,皇帝神游梁山泊,通篇都是。

公孙胜堪称《水浒传》这部戏的「神魔担当」:他的师父罗真人洞晓天机,自然而然,公孙胜知道自己上应天星,必须到凡尘俗世中走一遭。从七星聚义,到斗高廉,降服项充等人,再到大战贺重宝、乔道清、李助,公孙胜就像阿喀琉斯,宋江等人好比阿伽门农,他们打的是同一场战争,又不是同一场战争。公孙胜很像是为了晋升或评职称而去基层挂职锻炼的公职人员,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该怎么做,也知道何时该去,何时该留。

公孙胜的功劳有目共睹,然而他不是功成身退,而是功德圆满。鲁智深也一样,他的故事美得如童话一般。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武松无意中继承了头陀的衣钵,与道结缘,然而他并非真正的道人,从始至终都不是。他本来就反对招安,看到弟兄们死伤殆尽后,他心灰意冷,只求颐养天年,远灾避祸。若说功成身退,柴进和燕青做到了:他们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和危险,相忘于江湖,亦如虎归山林。


这三位都是智者,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为数不多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智的人。他们都已经认清了宋江侠义外表下隐藏的可怖面目。他们跟随宋江接受招安南征北战无非是尽最后的兄弟之情。但当征讨方腊战事结束,梁山好汉损失惨重,十去七八,最后生还的兄弟仅有三十六人。剩下得兄弟被朝廷封官,这个时候公孙胜、武松、鲁智深不为所动坚辞不受,认为离开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三人先后离开宋江,各自选择了人生归宿。

公孙胜参与征辽、平定田虎王庆的战役,在征方腊前急流勇退选择了归隐。公孙胜本是罗真人门下得道高人,断不会在红尘久留,况且他早已料定征方腊必将损失惨重,而且再跟著宋江混下去后果必定悲惨。应该说公孙胜是属于人生赢家,绝对的功成身退,既没有辜负兄弟情,又没有让自己受到任何损失。

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大功告成后,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在临走前,他留下一句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似已看透梁山最终结局。鲁智深最终结局很有佛缘,他是在杭州钱塘江畔听潮圆寂,没有受任何痛苦折磨安详离去,真是福报多多,功德圆满。人之一生有几人能像鲁智深一样来的豪爽走的安宁?

武松跟鲁智深一样都是拒绝了朝廷的封赏毅然离开宋江,他是在征讨方腊痛失左臂后拒绝回汴京,到六和寺出家被封清忠祖师,寿享高达八十岁,像武松这种一生杀戮无数能善终者并不多见。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生前身后皆是传奇。


@zhl非梦

@zhl非梦 u? xyb@上头派掌门 The


不是,是无奈之举。


公孙胜入云龙,云游四海不问世俗,鲁智深花和尚脱掉世俗凡尘,武松痛彻心扉、心灰意冷,决定在六合塔出家修行,一并照顾已经瘫痪了的林冲都是无奈之举。


不算是功成身退,而是功成身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