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今天正式公布新年号「令和」,也为「平成废柴」的宽松世代划上句号。

自公元675年的第一个年号「大化」(注:出自《易经》,「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阴阳相动,万物资生」)以来,日本历史上第248个年号。

●日本西部大阪,女子在智能手机屏幕上展示日本新年号/视觉中国

按照日本官方解释,「令和」年号的出处为《万叶集·梅花歌三十二首》序言:「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

《万叶集》成书于7世纪晚期到8世纪晚期,是日本本土最早的诗歌集。这也是日本第一次打破了年号采用中国古书的旧习,转而采用日本古书。

但很多网友发现,「令和」二字不只存在于《万叶集》,更广泛存在于中国典籍中。《礼记·经解》有「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汉朝张衡《归田赋》有「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唐朝薛元超《谏蕃官仗内射生疏》有「时惟令月,景淑风和」。应该说,只要想找,汉语典籍这个庞大的汉字宝库之中肯定能发现蛛丝马迹。

但日本这一次却明确选择了《万叶集》,按照首相安倍晋三本人所言:「《万叶集》收录诗歌不仅涵盖天皇、皇族、贵族,也有防人(边防军)乃至农民,是象征了我国国民文化与悠久传统的古书」,很明显体现出一种本土化、平民化思路。

日本人如何看待新年号?

针对崭新年号,日本推特上出现了很多恶搞调侃图片。

●有人把「令和」二字平放,做了一个空气动力学分析,提出这两个字的空气阻力比较小 / 推特

●有人分析了「令和」的日语写法,认为其中夹杂著片假名「安倍」(アベ),认为首相安倍晋三在年号里夹杂了「私货」 / 推特截图

●有人发现「令和」二字在朝鲜是个很常见的女性名字 / 推特截图

当然也有人发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比如即将成为天皇的皇太子德仁生于2月23日,而2月的别称正是「令月」。那么在制定新年号的过程中很可能考虑到了新天皇的意见与态度,安倍晋三也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崭新的『令和』时代,我们要与即将成为国家与国民团结象征的殿下一起共同前进」。当然,由于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及皇族不能干预政务,那么新天皇究竟有没有影响过年号的选择,也就不为人知了。

●因为「令月」指农历二月,所以有网友猜测新年号与新天皇的生日相关

还有就是日本自民党的派系。在1989年「平成」(Heisei)年号出现时,日本首相竹下登所在派系为「经世(Keisei)会」,两者读音基本接近;而目前首相安倍晋三所在派系为「清和(Seiwa)会」,那么新年号「令和(Reiwa)」的读音似乎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日本过去曾采用大选举区制度(一个选举区可以有多人当选为议员),同党之间很可能会在选举期间针锋相对,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便逐渐形成「清和会」、「经世会」等党内会派。当然,目前日本已经改革为小选举区制度(一个选举区只有一人能够当选议员),党内会派的存在感也随之减弱,但如果「平成」真与「经世会」有关系,那么这一次安倍晋三利用「令和」来给「清和会」站台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正式年号公布前的网上投票排名 / 中日新闻网

国民的呼声也是本次年号制定的关键点。早在「令和」年号公布之前,日本各大媒体便针对新年号展开了投票预测。虽然不同媒体投票有著不同结果,但大体以「永」、「安」、「和」、「久」、「平」这些取意良好的汉字为主。网路投票最高的「永和」虽然没有得到采纳(中国、日本历史上都有过「永和」年号),但「和」字仍然保留在新年号之中,显示出日本国民的声音也上达政界高层之听。另外,这也是日本年号史上第20次使用「和」字,与「应」字并列日本年号用字排行榜第五位。

笔者曾在2018年12月的一次预测中提出,日本有可能使用过去年号的「废案」,即曾经的候补提案作为新年号选取的基础。而满足日本当下年号规定的「废案」有「承延」(1652年「承应」的候补)、「令德」(1864年「元治」的候补)两个题案。虽然没能猜中全部,但「令」字如今首次在日本年号中出现,也标志著本次年号的选取思路有可能以「废案」为基础进一步发挥。

日本人如何对待年号传统?

「平成元年是那一年?」

2011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游玩时,笔者曾与一名日本女孩相识同行,当时日语尚不纯熟,只能半英半日交流。当对方问及年龄时,我为了适应日本风俗而提到了「平成元年」,但没想到对方却一脸疑惑,我只能解释自己是1989年出生的。

本以为一说年号,日本人就会心生默契,谁承想这种试图「入乡随俗」的举动却并没有完全能够入乡随俗,之后不得不更改说法:先说1989年以示准确,再解释「平成元年」以示亲和。

●日本横滨八景岛海洋乐园里,一头海狮叼著毛笔写下新年号「令和」 / 视觉中国

这恰与现代日本多数纪年方法相似:以公历为主,以日本年号为辅。

笔者遇到的这个例子也可以看作日本人对年号态度的缩影。进入1989年以后,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在一夜之间把日本年号更改为公历纪年的模式。随后便是铁路车票、飞机票、金融证照、政府报告,然后日式简历也在日本年号之外增加了「西历」(公历)纪年。

从2019年3月开始,日本驾驶执照也要改以公历为主的模式。而就在4月1日今天,笔者一位在日本NHK电视台工作的资深媒体人朋友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每年今天路过此地,都可看到这块照片上写有『平成』年号,今年第一次改为西历」。

●NHK集团新员工集体入职仪式的字板上,首次只印著公立年份

《每日新闻》2019年2月5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只有34%左右的日本人在多数情况下会使用日本年号,而这一数字在1975年高达82%,即便是平成时代刚刚开始的1989年也是64%。谁承想仅仅过了30年,经常使用年号的日本人就减少近一半,想必随著时间推移,日本年号的影响力也会逐步减少。

毕竟日本年号的使用确实有很多乱七八糟的麻烦。与古代中国改元经常以「明年元旦」开始使用新年号有所不同,日本年号更改一般都在年中进行,也就是所谓「即日改元」。

以2019年为例,从1月1日到4月30日为「平成三十一年」,但5月1日到12月31日为止就是「令和元年」,那么出生在前半部分日期的人就必须牢记自己不属于「令和」。而在考察这一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时,也必须要标记「H31(平成三十一年)/R1(令和元年)」两个年号。

计算年龄也是如此。1975年的日本年号使用率高达82%的主要原因是「昭和」年号使用时间漫长,「昭和婴儿潮」(1950年代前后)也是当时日本的主要劳动力,那么计算年龄只需要看一眼现在是昭和多少年,减去自己出生的昭和多少年即可。但进入到「平成」时代,日本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而老一辈人在计算年龄时首先要算自己在昭和年间活了多久,再加上一个平成年份才行,这就比公历要更加不方便。

●即将于五月一日继位的德仁亲王 / 网路

既然从「昭和」到「平成」已经让人倍感不便,那么短短30年后再改为「令和」自然就更加不便。更何况,如今皇太子德仁亲王已经59岁,是日本近代以来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太子,执政时间别说超越祖父昭和天皇,就算超过父亲也不是很容易,那么「令和」年号究竟能持续多久其实很不好说。

虽然首相安倍晋三在「令和」年号中寄托了「文化产生并成长于人们心灵相通的美好过程中」这一含义,但不得不说,年号本身在未来日本的影响力很可能会越来越弱。(责编/苗硕)


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针对新年号的讲话全文翻译

今天,内阁会议决定了修改年号的政令,新年号为「令和」。

年号引用自《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

同时,「令和」之中寄托了文化生长于人们心灵相通的美好过程中这一意义,《万叶集》是1200多年前编纂的日本最早的歌集,不仅收录了天皇、皇族、贵族的诗歌,也收录了防人(边防军)、农民等多个阶层的诗歌,是象征著我国丰富的国民文化与漫长传统的国书。

悠久的历史与芬芳的文化,四季交替的美丽自然,日本的这种国家形象应牢牢传承到下一个时代。严寒过后,春天来临,梅花持续盛开,意喻著每一个日本人都能心怀对明天的希望、绽放起心中之花。为了能够看到这样的日本,我们决定采用「令和」。

怀著对培育文化、爱护自然之美的和平时代的感恩之念,我们希望能与国民一起开创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在制定新年号之时,我们都再度坚定了这一决心。5月1日皇太子殿下将要即位,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将要使用新年号,希望各位国民能够给予理解和帮助。

政府将会尽可能准备万全,保证200多年来第一次历史性的皇位继承仪式顺利进行,保证国民能够共同给予祝福。

年号与皇室的悠久传统、与对国家安泰国民幸福的深切期盼一起,贯穿了我国近1400年的历史,不仅融入到日本人的心情,也支撑日本国民精神上形成一体。我衷心希望新的年号也能广泛为国民所接受,深深扎根于日本人的生活中。

(吕利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