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來上海時,我住在淮海中路和常熟路交界的一棟弄堂老房,中介介紹房子的時候,沒有說什麼多餘的話,只是說這房子南北通透戶型方正,在前法租界這個地段極好,「你一定會喜歡的」臨了他加了一句。


當時我還不知道,這片佈滿梧桐光影婆娑的街道,會在接下來的三年時光裏,承載我對上海近乎全部的愛。


後來,我搬去了武康路和安福路交界鬧中取靜的小路上,是陳丹燕在《永不拓寬的街道》書中寫的上海18條永遠不會被拓寬的街道中的一條。房東太太和先生就住在我樓上,在一次聊天中得知她是研究旅居上海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的專家,出版了好幾本中英文關於上海老鄔達克建築的書籍。其實上海最著名的鄔達克建築之一,應該算是武康路與淮海路角交匯處的武康大樓,這座楔形的鄔達克建築建成於1924年。那時的武康路,有着另一個名字,叫做福開森路 —— Route Ferguson.


電影《色戒》的最末了,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坐上黃包車面色淡然的對師傅說了一句:去福開森路。 就是這裏。




聶耳在這裏創作了《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後來經田漢填詞成爲了我們的國歌,巴金先生在他故居二樓臨窗前的小桌上撰寫了《往事隨想》和《創作回憶錄》。這裏也記錄着張愛玲華美旗袍下的蝨子,陳淑芸的素衣翩然,王琦瑤窗棱碎光前單薄的側臉,林徽因那句「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容,能瞭解,能同情種種人性。」...槍炮前夕,在這片前租界的樹影斑駁裏,多少工筆描摹般的靈魂,維繫着剋制的柔情和溫和,在真實的人生和文學創作中,早悟蘭因。


我還記得去年從這裏搬走的那天,房東託先生給了我一本她寫的書作爲臨別禮物,翻開首頁寫着「願武康路的綠色,長留心間。」默唸的瞬間,滿是觸動。


關於這裏的詩意,存在在細細碎碎的光影中,里弄洋房的漆木樓梯轉角處,小壺煮的街角咖啡香氣,玫瑰司康餅的甜蜜,老師傅們用剃鬚膏刮臉的講究,花店裏暖光燈下老式留聲機的沙沙聲。「走在這裏,不會寫詩的人,想要寫詩。」當年英國文豪蕭伯納先生,與魯迅和蔡元培漫步福開森路時這樣說。


魯迅、蕭伯納和蔡元培三位先生在福開森路


即便搬離了這裏,我也經常找藉口回來,認識了Bamboo(@Bamboo專欄)之後,我常常整個下午整個下午地賴在她家裏,她家住在離我原來家走路十幾分鐘的復興中路上一棟老法租界的歷史建築裏。

 

爲了這篇推送,我們請攝影師記錄了我們在一起的一些片段,梧桐樹下的漫步,咖啡桌邊的閒聊,和草地上的下午茶,這些和陽光相處的、洋房裏弄間的春日午後。



4月春光下的上海,已是早早地迫不及待地顯出了夏天的蹤影,那天陽光熾烈,我帶着一束洋甘菊去咖啡廳找Bamboo。席間我們討論起關於”生活方式/Lifestyle“這件事,我也記錄了一些我們倆各自的觀點:


很多人覺得詩意和美感是無用的,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它們,是布爾喬亞無病呻吟式的羅曼蒂克,對於這樣的想法,我們想說些什麼?


Sugar:其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組成了“生活方式”這個詞本身,選擇在怎樣的街區以怎樣的方式生活,從追求logo慢慢變成追求品味,旅行時住的酒店探訪的小店,和陌生人交談的內容,突發奇想去學習新的知識和一門技能等等等等,這些選擇這些對「更好生活的嚮往,併爲之付出的努力」都在最後成爲了生活裏隧道盡頭的光吧。一個人爲他想要過的生活去改變,是我們能對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Bamboo:一個人穿衣可以有style,行事可以有style,生活當然也可以有style。在我看來,一個人身上的種種style是融會貫通的。(我不能相信一個穿衣沒品的人在家居裝飾上有多麼的驚豔脫俗)你自己生活的狀態和樣子就是自己的lifestyle,如果你覺得這事兒耗時耗力了,或許是因爲着急跟風模仿了不適合你的生活方式。



那鏡頭前、文章中、社交媒體上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時刻精緻“嗎?


Sugar: 社交媒體展現出來的一面肯定是經過修飾的,但是生活裏也不差吧,因爲作爲生活方式博主,分享給讀者的都是基於生活中的種種,有經歷才能做出更真實的內容,讀書時的感受,花的顏色和氣味,電影帶來的觸動,旅行的體驗,如此種種在自己身體裏過一遍記錄下來變成的文字,字裏行間才更能打動人。


Bamboo:我覺得要怎麼看理解“精緻”這兩個字。我其實是一個很懶的人,不太想費力去營造些什麼,或者爲了鏡頭和社交媒體再去打造一種形象。我只能說自己算是有一點點“審美潔癖”,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醜東西(哈哈,抱歉我講的直接)。很多時候在生活細節上多花一點心思,也是下意識的(否則可能會渾身難受吧)。但我不喜歡“精緻生活”是有固定模板的,好比一定要像INS圖片呈現,一定符合某種風格, 一定有哪些飲食習慣……我覺得生活是自己的,能滿足自己的美學和實用需求就是“精緻”。



春光下的野餐,這張照片我特別喜歡


不論是否在鏡頭下,我們都盡力穿戴好“博主”這個身份,將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愛分享給屏幕前的讀者,大到是非觀點的輸出,小到愛用的美妝產品,點點滴滴認真對待,這大概是我們最相近的地方。這一次,我們一起,和你分享 Jurlique茱莉蔻全新上市的輕透防護乳。




這款防曬乳的防曬係數有SPF50+/PA++++,對於夏日的防曬需求來說綽綽有餘。通常高防曬係數的產品我是有點非常抗拒的,對於不是乾性肌膚的人來說,在底妝前加入防曬產品,是需要非常大勇氣的一件事,因爲高防曬產品一般成分下手重,使用體感很油膩,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都沒有給大家推薦過任何臉部防曬產品,因爲我自己真的沒有遇見過真正合適的。

 


但茱莉蔻這款輕透防護乳,運用了POLA前沿的日本防曬黑科技,成分無油(很重要!),質地超乎想象的輕薄細密,上臉之後肌膚極易吸收。Bamboo是標準的乾性肌膚,追求有光澤感的底妝妝效,而我你們已經很熟悉了,是標準的混合型肌膚,對於底妝的最大需求就是能儘可能長時間的維持啞光狀態,大部分時候,我們倆非常難給對方種關於基礎護膚的草,因爲訴求實在差太多啦。




但這次你看,我們在底妝前都用了茱莉蔻這隻高防曬係數的輕透防護乳,它是真的很完美地完成了它的任務。拍攝那天我們從早上八點多開始上妝,到下午六點趕在太陽下山前結束,中間換衣服補妝的時候,我留心觀察了一天下來妝容的變化,除了輕微的正常出油外,妝前使用的這支防曬乳,沒有對妝容帶來任何我以前擔心的負擔。質地舒適,絲毫不厚重、不融妝,也不浮油浮粉。

 

Bamboo說她作爲乾性肌膚,上妝前後都會使用防曬乳(妝後還能補防曬乳,這在混合肌和油性肌這裏根本是一場遊戲一場夢!)所以我作爲混合肌的代表,也要向大家推薦一個小撇步,就是在護膚完成後上防曬乳前,再使用一次質地輕盈的鎮靜保溼噴霧,保證肌膚的溼潤度,避免因爲缺水而導致出油的狀況。



這裏使用到的是茱莉蔻的限量粉色花水🌸


上個星期我去了澳洲,來到了Jurlique茱莉蔻的家鄉,作爲1985年就創立的澳洲護膚品牌,它從創始至今,一直堅持天然護膚的理念,產品中有95%以上的原料都是來自澳大利亞南部的阿德萊德山丘活機農場種植的植物。




在Bondi Beach的那天,自然是帶着這隻小可愛去了~很難想象沒有高防曬係數的防曬乳怎麼能survive海邊熾熱的直曬,在太陽下四個小時之後,我同行的朋友被曬傷了(尤其是鼻樑和額頭處),但我的皮膚狀態依舊很清爽也沒有被曬傷曬紅,這隻輕透防護乳中融合了6種源自南澳的植物精萃:藥蜀葵根、洋甘菊、金盞花、金鈕釦花、紫松果菊、和菊苣根,保溼、鎮靜,並通過這些植物強韌的自然力量,阻隔紫外線對肌膚傷害的同時,質地輕盈舒適不加重肌膚負擔,非常適合每天使用,不論是度假旅行還是日常的城市生活。




我和Bamboo還一起拍攝了一條視頻,第一次用視頻的方式和大家見面,有些忐忑,希望你們喜歡:)

 


購買Jurlique茱莉蔻輕透防護乳天貓口令:

¥G4blbABxBaH¥

420元/50ml


從留言中抽取一位送出

Jurlique茱莉蔻輕透防護乳正裝一支👒



Enjoy the sun.

我們留言區見


***** by sugar *****

“好看”我們,和更多人分享你的好品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