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好吃,但是太耗费时间了,因为里面的汤水靠的是猪皮冻或者牛筋冻,牛筋太贵了,一般我都是用猪皮做猪皮冻,然后放进馅料里拌匀,蒸熟后的灌汤包也是有很多汤汁的。不过我真的觉得吃灌汤包还是去餐馆里,方便省时还能吃到不同口味的。

馅料

猪皮冻:

食材:猪皮;

调料:葱,姜,料酒,八角,盐;

  1. 500克的的猪皮处理干净后放入冷水里,加葱,姜,料酒,大火煮沸后再煮1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粘黏的油脂和浮沫,接著用刀将猪皮上面的白色物质刮下来,处理好后再次用清水洗干净;

  2. 洗干净的猪皮切成细丝,放入高压锅里,加3倍的清水,放入葱,姜,八角,盐,盖上盖子压1个小时,放完气体后将猪皮水倒进容器里,待放凉后放到冰箱里冷藏2个小时;

  3. 取出500克的猪皮冻,剁成碎沫备用;

调馅料:

食材:葱白,猪肉沫,猪皮冻;

调料:姜沫,盐,花椒粉,胡椒粉,味极鲜酱油;

香料水:八角,香叶,花椒;

  1. 250克冷水入锅,放入2个八角,2片香叶,10粒花椒,大火煮沸腾后转小火煮3分钟,然后过滤掉香料,得到的香料水备用;

  2. 300克的葱白切成碎沫,放入1勺姜沫,适量的盐,充分搅拌均匀,然后腌制15分钟上下;

  3. 500克猪肉沫,加入半勺的花椒粉和胡椒粉,一勺味极鲜酱油,接著倒入备好的香料水,用筷子沿著一个方向使劲搅拌,直到肉馅和水,调料充分融合;

  4. 腌制好的葱白沫,和剁碎的猪皮冻,倒入猪肉沫里,再次沿著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灌汤包的馅就做好了。

灌汤包

  1. 400克的中筋面粉用250克温水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纱布醒面20分钟,时间到了后把面团揉3分钟,盖上湿纱布再次醒面1个小时;(这是为了灌汤包的面皮表面光滑,嫌麻烦的可以直接醒面,时间长一点也是可以的)

  2. 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将醒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大小差不多的面剂子,用擀面杖依次地擀成薄薄的面皮;

  3. 左手托著面皮,右手挖入一大勺调好的馅料,然后捏著面皮边缘进行褶皱封口,汤包顶端留一个小口,避免猪皮冻融化胀破包子皮;

  4. 冷水入锅烧开,架上竹子做的蒸格,然后铺一层纱布,将包好的灌汤包放进去,盖上盖子先大火蒸3分钟,然后转小火蒸5分钟,熄火后继续焖3分钟再揭开盖子,灌汤包就做好了。


灌汤包的汤汁主要是肉皮冻。

主料:面粉1000克、温水600克、猪五花肉700克、肉皮冻280克、蟹肉160克、蟹黄、酱油各40克、猪油100克。

辅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葱花、姜末各5克、精盐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制作步骤: 1.将面粉加水和匀揉透,放置片刻。 2.猪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 3.锅内加猪油烧热,放入蟹肉、蟹黄、姜末煸出蟹油,与肉茸、皮冻、酱油、料酒等调拌成馅。 4.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每50克4个的面坯,擀成圆皮。 5.加馅捏成提褶包,上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

下面是肉皮冻的做法可以多做一点放冰箱,下回包包子用:1.把猪肉皮用刀刮净毛,洗净放入开水锅中加少许料酒开盖煮10分钟。2.将肉皮捞出后,用刀将肉皮里层的白色油脂刮掉,然后切成条。3.将切好的肉皮条再用热水烫洗两次,洗去多余的油脂。4.另起锅开一锅水(约3碗水),水开放入切好的肉皮。5.下葱白、姜片、大料、橙皮、香叶,放生抽和老抽各一小勺。6.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肉皮发软。差不多1小时后将调味料捞出,继续小火煮,直至锅内的汤有粘性为止。7.待汤汁晾凉后,倒入保鲜盒中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成型就可以了。

这样很好吃哦可以试试。


灌汤包的做法:

引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摇篮。

千百年来,当地的人们经过反复实践,创造制作出众多的风味小吃。

早在北宋年间,河南的开封、洛阳,郑州就是小吃的荟萃之地,时至今日,河南小吃凭借花色多样,风味各异,味道鲜美,入味深,回味香,以及滋补的功能,依然深受人们喜爱。例如小笼灌汤包、滋补羊肉烩面等等。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有代表性的河南小吃的制作方法,领略一下中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笼灌汤包,源于我国北宋都城汴京,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号称汴京第一。

它用料考究,制作精湛,具有皮薄馅儿多,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

用筷子提起一缕线,放下一股团,皮像菊花芯儿,馅儿似玫瑰瓣的风味特色,被称赞为中国膳食一绝。

小笼灌汤包的制作技法包含四道工序:

做馅:

1.将精制猪后腿肉馅儿放入冷冻柜中,冷冻五个小时,以防止肉馅儿本身出水

2.肉馅儿冻好后,将其取出,投入搅馅儿机,再放入糖、盐、味精和生抽,之后开动机器旋转搅拌肉馅儿,待馅儿上劲儿后,兑入500克清水。(注意:兑水时要关闭机器,否则飞速旋转的机器容易将倒入的水飞出。)

3.第一次加水后继续搅拌,根据肉馅儿的吃水状况,反复加五-六次水,直到肉馅儿搅成不稀不稠再淋入小磨香油,搅匀后,馅儿就做好了。

和面:

1.和面是灌汤包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灌汤包成品的质量。

2.以1千克面粉为例,和面时先在面粉堆中兑入300克清水,和成面碎(注意,水要一点一点的倒,不要一次性倒入。)

3.面团和好后要用湿细布将其盖住,醒面十分钟左右(注意:细布一定要将面团遮严,以防止面团表皮变干。)

包馅:

1.将醒好的面团用刀切成块状,块的大小视曲径而定。

2.为了使面更筋道,可将切下的块状面搓成条状,然后双手抓住面的两头,在面案上用力摔打,每摔几下,就将面拧成麻花状,再搓成长条,继续摔打,如此反复多次即可。

3.面摔好后在面上洒些面粉,以防止其沾案板,然后将条状面揪成剂子,每个剂子重量在15克左右。

4.按扁剂子,用两头尖中间粗的擀面杖将剂子擀成四边薄中间厚的薄皮。(注意,擀的时候,要转著圈擀面,使面皮边缘均匀受力)

5.面皮擀好后就可以包馅了,包的时候将面皮托于左手掌心,右手用勺将拌匀的馅儿放入皮的中间,包入量约为20克左右。

6.然后右手拇指按住皮的一边,食指往回一下下捏褶子,直到包子皮将肉馅完全包裹住即可,一般每个包子需捏十八到二十个褶子。

蒸包子:

1.蒸灌汤包需要用直径32-35cm的竹笼,因为竹笼蒸出的包子有一种清香味。

2.蒸包子时先在竹笼内铺入消过毒的笼布,然后将包好的包子按顺序放入笼内。

3.一笼包子放十个,盖上笼头,放在蒸汽炉上蒸五分钟左右即可出笼。

4.蒸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随吃随蒸,就笼上桌。

完成之后就可以吃了!


一品骨头汤

粤菜

家畜

咸鲜

多种复合肉香,口感厚实。结合玉米的香甜和红枣、枸杞特有香气,整锅汤香浓美味,浑然一体。

主料

鲜筒骨

500克

辅料

玉米

1根

红枣

30克

枸杞

2克

调味料

家乐鸡粉

4克

家乐醇香一品汤

5克

自制高汤

1500克

胡椒粉

0.3克

2克

烹饪步骤

1

将鲜筒骨飞水处净,加入家乐醇香一品汤和水煮制80分钟左右取出备用;

2

玉米蒸熟备用;

3

把玉米、红枣、枸杞、鲜筒骨一起放入自制高汤中,加盐、家乐鸡粉、胡椒粉最后提味即可。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做法

做法一

材料

共16张

做法

主料:面粉1000克、温水600克、猪五花肉700克、肉皮冻280克、蟹肉160克、蟹黄、酱油各40克、猪油100克。 辅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葱花、姜末各5克、精盐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制作

1.将面粉加水和匀揉透,放置片刻。

2.猪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锅内加猪油烧热,放入蟹肉、蟹黄、姜末煸出蟹油,与肉茸、皮冻、酱油、料酒等调拌成馅。

3.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每50克4个的面坯,擀成圆皮,加馅捏

成提褶包,上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

做法二

材料

原料:新鲜猪皮500克,冬瓜600克,鱼糁150克,火腿30克,黄瓜皮30克,鸡蛋皮1张,生姜25克,大葱50克,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鸡精、干湿淀粉、香油、鲜汤各适量,葱叶、红樱桃各少许。

制法

1.猪皮洗净,放入高压锅中,掺入鲜汤,加入生姜、大葱、精盐、胡椒粉、料酒、鸡精,加盖,上火压至猪皮化成汁后,待冷却开盖,打去料渣,将汤汁倒入方形盘中,晾凉后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冻,然后将其修切成直径为2厘米的圆球,共12个。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见方的大块,再片成大薄片,共12片,放入盐开水中浸泡约10分钟;火腿、黄瓜皮、蛋皮均切细丝;葱叶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撕成细丝;红樱桃剁成细末。

3.将修切成圆球的皮冻先滚上一层干淀粉,再裹上一层鱼糁,然后均匀地沾上火腿丝、黄瓜皮丝、蛋皮丝,将其包入浸泡过的冬瓜片中,再用葱叶丝捆扎成石榴包,并在上面点缀上樱桃末,即成水晶灌汤包生坯,入笼用旺火蒸约5分钟,取出摆入盘中。

4.净锅上火,掺入少许鲜汤烧沸,调入精盐、胡椒粉、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锅浇在盘中水晶灌汤包上即成。

做法三

猪后腿精肉,猪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娄,食盐、饱和碱水、猪皮、制净后,加入料酒,老抽、葱姜、煮制成皮汤,冷切后,冻五个小时,成皮冻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黄,蟹肉拌入适量的盐、鸡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盐适量,要感到口感有点咸。

饱和碱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团,放醒发两个小时。下坯子,可心擀皮,包制成形即可上笼,这种汤包虽然个大,但是一个是汤多,传热快,别外也说明不能蒸过了。汤太过了,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也会使汤包开裂,旺火足气六分钟足够。但是这种做法必须有维扬包点的包子手法作基础。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汤破的情况。

灌汤包子汁多味美的三大特色制作而成,使其既有时尚特色又有传统精粹,色白如玉、汤汁丰富、口味极其鲜香、妙不可言,深得广大顾客的赞誉。

做法四

用料

梅花肉500克

小麦面粉600克

辅料

猪皮冻350克

虾仁100克

调料

食盐2小勺

酱油2大勺

葱2段

姜1小块

料酒2大勺

水适量

步骤

1.准备好所需食材:梅花肉、猪皮冻、虾仁、葱、姜、料酒和酱油

2.猪肉切成小肉丁

3.将葱花、姜末放到肉丁上一起剁

4.剁至肉较碎时放两大勺酱油、两大勺料酒和半碗水

5.剁成有弹性的肉糜,肉泥体积也增大

6.虾去虾线剁成虾泥

7.将肉糜与虾泥放一起

8.搅拌均匀备用

9.猪皮冻切碎

10.将猪皮冻与肉糜放一起

11.按自己口味加盐搅拌均匀

12.取适量干面粉,用开水边倒边搅和,目测盆中的一半面已经烫过即可

13.将烫过的面与剩余的干面粉揉成面团静置30分钟

14.取适当大小的面团擀成包子皮后放入适量肉馅

15.包好的包子生坯

16.锅中入水,将包子摆好,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继续蒸10分钟

17.包子成品,咬一口的包子里面全是汤

烹饪技巧

1、将葱花、姜末、酱油和料酒都放到肉馅里一起剁可以使肉馅更好的入味,此方法只适合自己在家剁肉馅哦;

2、包子的皮要尽量的薄,这样能让包子里的汤浸一下包子皮,包子皮也有香味儿;

3、多放一些猪皮冻,皮冻包的越多汤也就越多。

特点

灌汤包是一种什么产的食品呢?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这又是何故?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不捅不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不然,这汤本已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肉冻放在馅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肉冻化开而不漏。灌汤包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大师傅的手艺了。

区别

灌汤包与小笼包的不同之处:

灌汤包成品

小笼包,顾名思义,是放在小蒸笼里蒸的,分2种:1.有汤汁的,加入了皮冻,叫小笼汤包。皮又薄又筋道,半透明,做法是面粉不发酵。2.没有汤汁的,就是一般的小肉包。皮没有上面一种薄,要发酵面粉做。

灌汤包,顾名思义,就是包子里面有汤汁的,即加入了皮冻,分2种:1.大汤包。2.小汤包 就是大小不同而已。

总的来说,大汤包比小笼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汤的味道,有些灌汤包还做成用吸管来吸里面的汤汁,馅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灌汤包

传说

关于灌汤包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打到浙江的金华城下,由于守城元兵早有防备,把城墙加高了七尺,另外还给城门加上了万斤闸。起义军攻打了九天九夜,还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营。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里商议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将军夜不成眠,在帐外踱步想著破城计策。忽然,他发现城门开了,万斤闸慢慢地升起,只见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到江边偷偷地到江边挑水。常遇春连忙唤醒胡大海和起义士兵,冲向城门。常大将军用肩膀顶住万斤闸,高喊到:「弟兄们,冲进城去啊!」顷刻间,起义军似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批接一批向城里冲去。常遇春肩顶万斤闸,时间长了,肚子饿得慌。这时,恰好营里送来包子、菜汤等点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给他喂包子、菜汤。常遇春真是饿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不停地催促:「汤,包子,汤,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负万斤闸,汗流浃背的战友,喂著喂著顿生一计,令一士兵先将菜汤灌进包子,再把包子喂到战友嘴里。常遇春吃著,觉得喉咙湿润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们都冲进了城里,他放下万斤闸。后来,常遇春问胡大海:「你那天给我喂的什么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说:「就是你叫的『汤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说:「如果没有你的汤包,我早就被万斤闸压趴下了。」后来,人们也就借著这个传说做出了灌汤包。

特色包子

开封包子

开封有两大名吃,鲤鱼焙面和灌汤包子,皆为皇家经典美食。或许是东道主未知身边坐有一民间美食家,居然没有上鲤鱼焙面,给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黄鱼丸与灌汤包子。 灌汤包子,就是包子里面有汤。应该说,我是先认识武汉的四季美汤包而后结识灌汤包子的,去开封以前,我尚不知有灌汤包子一说。席间摆谈,知为灌汤包子是皇家食品,估计灌汤包子还是在前,四季美汤包在后。皆因四季美汤包落脚大武汉,享誉武汉三镇,商业大埠,南北东西交通枢纽,占了一个好地盘。此外,吃灌汤包子还有个口诀,那便是: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吞,满口香。


汤汁是将浓汤做成冻儿。再切碎,和肉馅混合。包成包子。等上屉蒸包子,冻儿开始融化。就变成了浓郁的汤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