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 从1980年开始,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到现在整整经历了20个春秋。教学改革的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也是对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20个来,走是一条尝试与创新的发展道路。实践规模从1个试验发展到60多万个,试验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并已传到国外。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幼儿园,从教学发展到语文、外语、科学常识等科目。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已从尝试教学法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能尝试  用将近10年时间,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证明:"学生能尝试",打破了"教师没有教,学生不能尝试"的顾虑,确立了"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观点,并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代表性著作《尝试教学法》出版。  第二阶段:尝试能成功  从1990年开始,用6年时间进行构建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解决理论上一个根本问题:"教师不先教,学生的尝试是失败还是成功"。结论是"尝试能成功"。尝试教学理论是"尝试成功说",区别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尝试与错误说"。系统提出了学生达到尝试成功的七个条件,从实践上解决了尝试成功的操作化问题。代表性著作《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尝试·成功·发展》等出版。  第三阶段:成功能创新  在1996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尔后获得了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后,为了深化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开?quot;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研究,主要解决"成功能创新"的命题。本文就是第三阶段研究的初步成果。代表性著作已出版的有《尝试开拓创新》、《尝试教学新论》等。  这三个阶段是互相联系,逐步深化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主要框架。学生的尝试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创新,尝试教学理论的指向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但要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尝试中创新"。  本文先分析尝试与创新的关系,再论证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的联系,最后论述尝试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怎样进行操作。  一、 尝试与创新的关系   尝试一词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早在2300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说过:"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意思是,我虽迟钝,也要尝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查阅中国的权威语言辞典,都有尝试一词的解释。《康熙字典》中说,尝--试也;《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试,如尝试。《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载有"诸候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西晋学者杜预对"尝"字的注释为:"尝,试期难易也"。词语的含义随著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延伸,按现代社会对尝试的理解认为,"尝"是指探测问题的难易;"试"是指探测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为"尝试",是指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问题的难易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宋世祖殷淑仪》中曾提到过的,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2)《现代汉语辞典》中有"创新"词目,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在国外,"创新"的概念最初是与工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外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他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概念。根据他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结合。(3)我国阎立钦教授指出:"创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前人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4)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5)所以,创新是有层次性的,对中小学生来说,独立地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新见解、新的组合、新的用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创新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也并非"天才"所独有。它是可以通过教育的培养和发展的。尝试与创新是密切相联的。"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一论断已被大家所接受。任何创造发明都必须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挥创造力的门户,因为尝试同模仿不同,模仿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尝试是一种探测活动,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思维没有固定的框架,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是实验精神,实验实质上就是尝试;一项新措施出台前,必须经过试点,试点也是尝试;农村研究新品种、新的耕作方法要种试验田,种试验田也就是尝试;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需要社会革命,革命本身也是尝试;改革旧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也是尝试,……。纵观科学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一件件的创造发明,一项项的社会变革,不都是人尝试开始吗!  发明地动仪的东汉科学家张衡早就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意思是不去探索,何来收获,也说明了不去尝试何来创新的道理。连搞文学的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也懂得这个道理,他说过的一句名言:"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我国学者胡适在五四运动前后出版一本新诗集就取名为《尝试集》。他在书中作了一道"尝试歌":"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 (6)并把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改成"自古成功在尝试。"   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词是"try",它的意思就是"试",大家习惯与对于没有见过的东西都去"try"一下。比尔·盖茨在十几岁上学的时候就开始"try"计算机软体,后来没有读完大学,休学专门去"try",终于"try"出一个世界软体王国,当了微软公司的老板。什么都敢于"try",才有创新,这正是一个民族有生气的表现。(7)革命领袖都是伟大的尝试者。毛泽东思想中蕴含著丰富的尝试思想。毛泽东同志的名言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8)用通俗易懂的生动实例说明尝试的重要性。创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直到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伟大的尝试,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次创新。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尝试者、革命者,他的名言:"摸著石头过河"就是要求大家敢于去尝试。他明确提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9)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等都是伟大的尝试,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是一次创新。   古代人类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钻木取火",这是划时代的创新,才使人类走向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尝试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发明创造,不断尝试带来了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尝试--创新--再尝试--再创新,不断循环往复,促进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尝试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创新以尝试为前提,尝试以创新为目标。尝试与创新是相辅相承的,在尝试中创新,在创新中尝试。大胆尝试,才能创新!  二、 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先对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含义作一番分析。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步同的尝试,主要有三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  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说话、走路、骑车、穿衣服、拿筷子吃饭等,一般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因此,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一般尝试活动至少应由三个要素构成:(1)尝试活动的主体,指进行尝试活动的人;(2)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的目标;(3)探测活动,它是联系主体和问题的纽带,指尝试的过程。由此得出尝试教学活动的特点;(1)尝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2)尝试问题,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提出;(3)探测活动,它是在教师主导下一种有指导的尝试过程。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