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前期官階(1851-1856)一等  一級 正、又正軍師(東王、西王)    二級 副、又副軍師(南王、北王)    三級 主將(翼王 天德王)二等  四級 天燕、天豫(燕王 豫王)  國宗(諸王家族成員,在此兩階浮動)    五級 天侯三等  六級 丞相 恩賞丞相 平湖丞相 六官丞相四等  七級 檢點 職同檢點 恩賞檢點五等  八級 指揮 職同指揮 恩賞指揮六等  九級 將軍 職同將軍 恩賞將軍 含正、副將軍七等  十級 總制 職同總制 恩賞總制八等  十一級 監軍 職同監軍 恩賞監軍九等  十二級 軍帥 職同軍帥 恩賞軍帥十等  十三級 師帥 職同師帥 恩賞師帥十一等 十四級 旅帥 職同旅帥十二等 十五級 卒長 職同卒長十三等 十六級 兩司馬 職同兩司馬太平天國後期官階(1857-1864)軍師王 1859重設 1862年始廣泛封王,至1864年又分封有列王、小王。則自軍師王至小王,按所封千歲數字多少,可分為五等十級特爵王 1959初設列爵王 1861初設天將 1859初設掌率 1857初設 有正、又正、副、又副四掌率朝將 1859初設神將(國將) 1859初設神使 1861初設六部主官 1857初設 1857年由天王府六官丞相嬗變,作為常務官員,晚期均封為王主將 1858重設 1860年主將兼義爵大佐將 1859初設 每軍統兵官(主將)副手,非佐將天義(天翼) 1858初設天安 1857初設天福 1857初設天燕 見前期表 1857年正副掌率授天燕天豫天侯丞相  以下仍按1860年重新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 各官編製,稱謂丞相天官正丞相 天官又正丞相 天官副丞相 天官又副丞相地官正丞相 地官又正丞相 地官副丞相 地官又副丞相春官正丞相 春官又正丞相 春官副丞相 春官又副丞相夏官正丞相 夏官又正丞相 夏官副丞相 夏官又副丞相秋官正丞相 秋官又正丞相 秋官副丞相 秋官又副丞相冬官正丞相 冬官又正丞相 冬官副丞相 冬官又副丞相計丞相24人檢點殿前左一檢點 殿前右二檢點 殿前左三檢點 殿前右四檢點 殿前左五檢點 殿前右六檢點殿前左七檢點 殿前右八檢點 殿前左九檢點 殿前右十檢點 殿前左十一檢點 殿前右十二檢點至殿左三十五檢點、殿右三十六檢點止,但分左右不系前後字,計檢點三十六人。指揮殿前左一指揮 殿前右二指揮 殿前左三指揮 殿前右四指揮 殿前左五指揮 殿前右六指揮殿前左七指揮 殿前右八指揮 殿前左九指揮 殿前右十指揮 殿左十一指揮 殿右十二指揮至殿左七十一指揮 殿右七十二指揮止,但分左右不系前後字,計指揮七十二人。將軍炎一正將軍 炎一副將軍 至炎十正將軍炎十副將軍止水一正將軍 水一副將軍 至水十正將軍水十副將軍止木一正將軍 木一副將軍 至木十正將軍木十副將軍止金一正將軍 金一副將軍 至金十正將軍金十副將軍止土一正將軍 土一副將軍 至土十正將軍炎土副將軍止計將軍一百人總制炎一總制 至炎十九總制止水一總制 至水十九總制止木一總制 至木十九總制止金一總制 至金十九總制止土一總制 至土十九總制止計總制九十五人監軍炎正副炎一丙一監軍 炎正副炎二丁二監軍 至炎正副炎九丙九 炎正副炎十丁十監軍止水正副水一壬一監軍 水正副水二癸二監軍 至水正副水九壬九 水正副水十壬十監軍止木正副木一甲一監軍 木正副木二乙二監軍 至木正副木九甲九 木正副木十乙十監軍止金正副金一庚一監軍 金正副金二辛二監軍 至金正副金九庚九 金正副金十辛十監軍止土正副土一戊一監軍 土正副土二己二監軍 至土正副土九戊九 土正副土十己十監軍止計監軍一百人軍帥前一軍軍帥 以次編排至前十九軍軍帥止後一軍軍帥 以次編排至後十九軍軍帥止左一軍軍帥 以次編排至左十九軍軍帥止右一軍軍帥 以次編排至右十九軍軍帥止中一軍軍帥 以次編排至中十九軍軍帥止計軍帥九十五人師帥前一軍前營師帥 每軍軍帥分轄前後左右中五營,師帥凡系銜必標明某一軍某營師帥,計九十五軍應有師帥四百四十五人旅帥前一軍前營師帥前營旅帥 每一師帥分轄前後左右中五營旅帥,凡系銜必標明某營旅帥,計九十五軍應有旅帥二千三百七十五人卒長前一軍前營前前一卒長 每一旅帥分轄前後左右中一二三四五,卒長銜系前一軍前營前前一卒長者,乃前一軍前營師帥前營旅帥第一卒長也,故官銜有前十三軍前營左左一卒長諸字樣,凡卒長必標明某軍某營某營前後左右中一二三四五諸層次,計九十五軍應有座卒長一萬一千八百七十五人兩司馬前一軍前營前前一東兩司馬 每一卒長分轄東西南北四兩司馬,銜系前一軍前營前前一東兩司馬者,乃前一軍前營師帥前營旅帥前一卒長東兩司馬也,故官銜中有後十九右軍營中左三卒長西兩司馬諸字樣,凡兩司馬必標明某軍某營前後左右中一二三四五東西南北諸層次,計九十五軍應有兩司馬四萬七千五百人 同職官總表職同檢點侍臣 掌朝門 掌朝儀 日干侍衛 左史 右史 引贊 通贊 總聖庫 總聖糧 東殿六部尚書東殿承宣 東殿僕射 東殿左右指使 東殿引贊 東掌門 典天輿頭目 東殿大旗手職同指揮二十四節氣指揮 天朝各典官 天試三鼎甲 天朝督內醫 天朝總巡查 典東輿頭目 北翼殿尚書 北翼殿承宣 北翼殿僕射 北翼殿指使 北翼殿掌門 朝內疏附 北翼殿大旗手職同將軍東殿參護 典北翼輿頭目 東殿各典官 總聖庫協理 天試二甲翰林 各門巡守將軍 提報朝內拯危急 頭關提船將軍 燕豫第大旗手職同總制北翼殿各典官 北翼殿參護 各街道巡查 天試三甲進士 燕豫六部掌書 燕豫歷 燕豫傳國宗協理 國宗掌書 天京左右巡河道 典妝官 侯大旗手職同監軍各軍典官 安徽湖北巡河道 侯相檢指六部掌書 燕豫尉 燕豫伺 侯相檢指歷 侯相檢指傳 國宗尉 國宗伺 天朝次等典官 燕豫各典官職同軍帥 侯相檢指尉 侯相檢指伺 侯相檢指各典官 將軍總制書理監軍 將軍大旗手職同師帥 將軍總制尉 將軍總制伺 軍帥書理職同旅帥 監軍尉 監軍伺 師帥書理職同卒長 軍帥尉 軍帥伺 旅帥書理職同兩司馬 師帥尉 師帥伺 卒長書理 王侯名單一 等 王東王 楊秀清 西王 蕭朝貴以下楊韋事變後封 英王 陳玉成 忠王 李秀成二 等 王南王 馮雲山 北王 韋昌輝以下楊韋事變後封 安王 洪仁發 福王 洪仁達 恤王 洪仁政 干王 洪仁玕 輔王 楊輔清 侍王 李世賢三 等 王翼王 石達開 天德王 洪大全以下楊韋事變之後封 顧王 吳如孝 贊王 蒙得恩航王 唐正財 章王 林紹章 慕王 譚紹洸 堵王 黃文金 聽王 陳炳文 護王 陳坤書納王 郜雲官 康王 汪海洋 歸王 鄧光明 金王 鍾 英四 等 王燕王 秦日綱 豫王 胡以洸以下楊韋事變之後封 偕王 譚體元 裕王 李繼達來王 陸順德 扶王 陳得才 啟王 梁成富 遵王 賴文洸 端王 藍成春 湘王 黃子澄孝王 胡升文 守王 方海宗 佑王 李遠繼 昭王 黃文英 對王 洪春元 烈王 李萬材譽王 李瑞生 會王 蔡元龍 戴王 黃呈忠 首王 范汝增 梯王 陳業坤 李王 胡鼎文廣王 李愷順 祥王 王隆芸 貴王 陳得勝 列王 方正宗 翰王 項大英 直王 林德英從王 陳德隆 導王 陳仕榮 比王 伍貴文 寧王 周文嘉 佐王 黃和錦 柬王 賴桂芳咸王 陳 榮 宗王 汪起賢 懷王 周春之 保王 洪容海 陪王 譚 富 順王 邑王定王 崇王 璋王 奏王 樂王 榮王 劉王 襄王侯頂天侯 秦日綱初封頂天侯,旋升燕王,此爵廢不復置。護天侯 胡以洸初封為護天侯,旋升豫王,此爵亦不復置。衛國侯 黃玉昆初封衛國侯,後改封衛天侯,此爵亦不復置。興國侯 陳承瑢初封興國侯,後改封佐天侯,此爵亦不復置。鎮國侯 盧賢拔初封鎮國侯,革職,此爵亦不復置。佐天侯 衛天侯 補天侯 靖湖侯 定湖侯 平湖侯 剿湖侯 滅湖侯太平天國狀元榜武立勛朱世傑沈掄元傅善祥喬彥才吳鎮坤楊朝福葉春元汪順祥吳容寬劉盛培陸培英劉闥忠范朴園徐首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