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们看来中文确实很灵活,外国人是怎么想的?


谢邀~

其实一个语言的灵活不止停留在语法辞汇上面、更是对那个国家习惯的深刻理解

语言不难、理解思维模式很难
汉语的灵活或许可以理解为比较经济,主要用语序与虚词表示不同的语法规则,所以灵活经济。这恰恰是最难的,汉语的语法规则就那么些、可是学会了汉语通过了HSK6级也无法像母语者那样讲话运用灵活,我们在听他们讲话时或许都有如下感觉:可以听懂可以理解,符合语法规范,但是就是不那么舒服地道。或许只有在中国生活十年以上的外国人才会达到习得汉语的层次。汉语难,不仅是因为汉子难学,可能主要是因为汉语的经济原则在实际交流中在运用中十分广泛。

认得一个学了十年中文的美国人 现在在南京读博

他的中文水平差不多就跟我两年的法语水平差不多(汉语真的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有一天跟他喝咖啡 他带著一本中文书来问我:

Hey,这个」万万没想到「的「万万」怎么理解啊?


已删除


谢邀!首先,需要界定下,您所说的灵活是具体指什么??以我之前的教学经验而言,我们以为日常交流中灵活的内容、或者说是中文的[精髓],在我的学生尤其是刚接触汉语没多久的学生而言是很难去理解的。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首先是规则,然后是熟能生巧的应用,才是理解和欣赏,所谓的信达雅,大抵如此。


谢邀~这个「灵活」是如何理解的呢~现代语言学一般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孤立语、屈折语、黏著语和综合语。孤立语的代表之一呢,就是我们的汉语啦。据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汉语基本上是一个单字就可以表示一个词,但是随著汉语的语音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也就是汉语由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清浊和有pdk等收音变成现代汉语只有四个声调且没有收音),汉语的词也有单音节逐渐像双音化发展了,多音节的词相对还是比较少的。第二呢,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所以名词没有数、格的变化,动词没有时、体、态的变化,语义完全靠著语序和虚词来表达,所以咱们说汉语的时候,语序非常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可以说「我吃饭。」但是就不能说「*饭吃我。」还有就是「我爱你。」和「你爱我。」完全是不同的意思。再比如,关于虚词,「我吃著饭呢」和「我吃过饭了」两句话就因为「著」「了」「过」的语法功能不一样造成了句义的迥别。再说屈折语、黏著语和综合语。这三种语言都是有形态标记的语言,可以放在一起来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屈折语,比如英语,法语,俄语,德语什么的,名词都有单复数的区别,动词都有时态变化啊,这里最复杂的应该是俄语吧,好像还得跟著名词变格什么的,法语和德语还有阴性阳性什么的区别,对于我们这种孤立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背这些是不是分分钟疯掉了~黏著语比较典型的是土耳其语,他的词在句子结构中也是有数、格、时、体、态的变化的。对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来说,语序不是那么重要的,而恰恰因为他的形态要求,所以对主语的依赖特别的大,主语必须要出现。

对于印欧语系为母语的国家来说,没有形态标记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很不方便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语言把句子中的每个词是做什么的标记的清清楚楚,但是汉语没有标记啊,他们就很苦恼啊,所以一些人也会说汉语是落后的语言之类的。其实~语言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能够满足人类交际的就是好语言。没有一种自然语言能够完全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因为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性和概括性。

还有就是关于分词,汉语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空格的,也就是说,我们是不分词的,这个就给好多外国人在阅读汉语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好多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都是有专门的音节提示一句话的主语是什么、谓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比如说英语中的名词词缀、动词词缀,韩语中的-?/-?,还有我们常听韩国人说的「思密达」???是动词的词尾之一。汉语没有这些东东~所以汉语的词类是是比较灵活的(终于说到了灵活),不同词类的词作句子成分也非常之灵活,这个在语法界也是一个难题 不仅仅是对汉语非母语的人来说难,其实对我们自己也难~啰啰嗦嗦地说了好多

我觉得是灵活的。因为咱们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尤其是那些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形声字等,令很多外国人头疼。也就是因为中文的灵活,才让很多的外国人觉得比起英语,汉语更难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