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們看來中文確實很靈活,外國人是怎麼想的?


謝邀~

其實一個語言的靈活不止停留在語法辭彙上面、更是對那個國家習慣的深刻理解

語言不難、理解思維模式很難
漢語的靈活或許可以理解為比較經濟,主要用語序與虛詞表示不同的語法規則,所以靈活經濟。這恰恰是最難的,漢語的語法規則就那麼些、可是學會了漢語通過了HSK6級也無法像母語者那樣講話運用靈活,我們在聽他們講話時或許都有如下感覺:可以聽懂可以理解,符合語法規範,但是就是不那麼舒服地道。或許只有在中國生活十年以上的外國人才會達到習得漢語的層次。漢語難,不僅是因為漢子難學,可能主要是因為漢語的經濟原則在實際交流中在運用中十分廣泛。

認得一個學了十年中文的美國人 現在在南京讀博

他的中文水平差不多就跟我兩年的法語水平差不多(漢語真的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有一天跟他喝咖啡 他帶著一本中文書來問我:

Hey,這個」萬萬沒想到「的「萬萬」怎麼理解啊?


已刪除


謝邀!首先,需要界定下,您所說的靈活是具體指什麼??以我之前的教學經驗而言,我們以為日常交流中靈活的內容、或者說是中文的[精髓],在我的學生尤其是剛接觸漢語沒多久的學生而言是很難去理解的。從第二語言學習的角度,首先是規則,然後是熟能生巧的應用,纔是理解和欣賞,所謂的信達雅,大抵如此。


謝邀~這個「靈活」是如何理解的呢~現代語言學一般將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孤立語、屈折語、黏著語和綜合語。孤立語的代表之一呢,就是我們的漢語啦。據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漢語基本上是一個單字就可以表示一個詞,但是隨著漢語的語音系統變得越來越簡單(也就是漢語由古代漢語的平上去入、清濁和有pdk等收音變成現代漢語只有四個聲調且沒有收音),漢語的詞也有單音節逐漸像雙音化發展了,多音節的詞相對還是比較少的。第二呢,漢語的詞沒有形態變化,所以名詞沒有數、格的變化,動詞沒有時、體、態的變化,語義完全靠著語序和虛詞來表達,所以咱們說漢語的時候,語序非常非常重要。比如,我們可以說「我喫飯。」但是就不能說「*飯喫我。」還有就是「我愛你。」和「你愛我。」完全是不同的意思。再比如,關於虛詞,「我喫著飯呢」和「我喫過飯了」兩句話就因為「著」「了」「過」的語法功能不一樣造成了句義的迥別。再說屈折語、黏著語和綜合語。這三種語言都是有形態標記的語言,可以放在一起來說。我們比較熟悉的屈折語,比如英語,法語,俄語,德語什麼的,名詞都有單複數的區別,動詞都有時態變化啊,這裡最複雜的應該是俄語吧,好像還得跟著名詞變格什麼的,法語和德語還有陰性陽性什麼的區別,對於我們這種孤立語為母語的人來說,背這些是不是分分鐘瘋掉了~黏著語比較典型的是土耳其語,他的詞在句子結構中也是有數、格、時、體、態的變化的。對於有形態變化的語言來說,語序不是那麼重要的,而恰恰因為他的形態要求,所以對主語的依賴特別的大,主語必須要出現。

對於印歐語係為母語的國家來說,沒有形態標記的語言對他們來說是很不方便理解的,因為他們的語言把句子中的每個詞是做什麼的標記的清清楚楚,但是漢語沒有標記啊,他們就很苦惱啊,所以一些人也會說漢語是落後的語言之類的。其實~語言是沒有優劣之分的~能夠滿足人類交際的就是好語言。沒有一種自然語言能夠完全清晰明確地表達思想,因為語言的一個特點就是模糊性和概括性。

還有就是關於分詞,漢語書寫的時候是沒有空格的,也就是說,我們是不分詞的,這個就給好多外國人在閱讀漢語的時候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好多有形態變化的語言都是有專門的音節提示一句話的主語是什麼、謂語是什麼、賓語是什麼……比如說英語中的名詞詞綴、動詞詞綴,韓語中的-?/-?,還有我們常聽韓國人說的「思密達」???是動詞的詞尾之一。漢語沒有這些東東~所以漢語的詞類是是比較靈活的(終於說到了靈活),不同詞類的詞作句子成分也非常之靈活,這個在語法界也是一個難題 不僅僅是對漢語非母語的人來說難,其實對我們自己也難~囉囉嗦嗦地說了好多

我覺得是靈活的。因為咱們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尤其是那些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形聲字等,令很多外國人頭疼。也就是因為中文的靈活,才讓很多的外國人覺得比起英語,漢語更難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